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甘肃主要森林类型固碳动态、潜力及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22-08-02 20:53
  甘肃森林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自然条件制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该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仍然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瓶颈”。鉴于森林在气候调节、水土保持及固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护森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打破该区发展的生态“瓶颈”和保障生态安全十分重要。深入甘肃主要森林类型固碳潜力、动态和影响机制,对于评估该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云杉、冷杉、栎类天然林和刺槐、落叶松、油松、杨树人工林、云杉人工林(仅作为第5章内容的研究对象)8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调查数据,揭示了各森林类型的植被固碳现状、潜力和速率以及乔木层地下/地上碳密度的比例及影响因素;探讨了主要森林类型植被碳密度的影响因子及规律;重点分析了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固碳特征的差异;同时,结合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甘肃省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预期目标,预测了该区主要森林类型未来的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1)揭示了主要森林类...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森林碳储量研究概述
        1.2.1 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
        1.2.2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
        1.2.3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因素
        1.2.4 森林碳储量的预测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甘肃省主要森林类型植被固碳潜力和固碳速率
        1.4.2 甘肃省主要森林类型乔木层地上、地下碳分配
        1.4.3 甘肃省主要森林类型植被碳密度与影响因子关系
        1.4.4 甘肃省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固碳特征差异
        1.4.5 甘肃省主要森林类型植被未来碳储量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特征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特征
        2.1.5 植被特征
        2.1.6 森林资源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标准地建立
        2.2.2 样地调查及样品采集
        2.2.3 碳含量测定
        2.2.4 生物量测算
        2.2.5 碳密度计算
        2.2.6 气象数据获取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甘肃主要森林类型固碳潜力和速率
    3.1 研究方法
        3.1.1 林分概况
        3.1.2 固碳潜力和固碳速率计算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分析
        3.2.1 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
        3.2.2 主要森林类型固碳潜力和固碳速率
    3.3 讨论
        3.3.1 主要森林类型固碳现状
        3.3.2 主要森林类型固碳潜力和速率
    3.4 小结
第4章 甘肃主要森林类型乔木层地上、地下碳分配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主要森林类型乔木层地下/地上碳密度分配比例统计
        4.2.2 主要森林类型乔木层的地下碳密度与其地上生物量的关系
        4.2.3 林分因素对乔木层地下/地上碳密度分配比例的影响
        4.2.4 气候因素对乔木层地下/地上碳密度分配比例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甘肃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固碳差异
    5.1 研究方法
        5.1.1 样地概况
        5.1.2 数据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碳密度
        5.2.2 枯落物、细根和枯死木碳密度
        5.2.3 土壤碳密度
        5.2.4 生态系统碳密度
    5.3 讨论
        5.3.1 生物量碳密度
        5.3.2 土壤碳密度
    5.4 小结
第6章 甘肃主要森林类型植被碳密度影响因子
    6.1 研究方法
    6.2 结果分析
        6.2.1 云杉、冷杉和栎类天然林植被碳密度影响因子
        6.2.2 刺槐、落叶松、杨树和油松人工林植被碳密度影响因子
    6.3 讨论
        6.3.1 林龄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
        6.3.2 降水量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
        6.3.3 温度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
        6.3.4 海拔因素
        6.3.5 地形因素
        6.3.6 其它因素
    6.4 小结
第7章 甘肃主要森林类型植被未来碳储量
    7.1 研究方法
        7.1.1 样地调查及植被碳密度计算
        7.1.2 当前林分未来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
        7.1.3 未来新造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
    7.2 结果分析
        7.2.1 主要森林类型植被碳密度–林龄拟合曲线
        7.2.2 主要森林类型未来新造林面积
        7.2.3 主要森林类型未来碳密度和碳储量
    7.3 讨论
        7.3.1 主要森林类型未来植被固碳水平分析
        7.3.2 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创新性
    8.3 问题及展望
        8.3.1 存在的问题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省5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与潜力[J]. 程然然,关晋宏,张建国,何秋月,邓磊,侯浩,李国庆,杜盛.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4)
[2]不同起源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与物种多样性关系[J]. 关晋宏,张克栋,邓磊,张建国,何秋月,杜盛.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2)
[3]小陇山不同林龄锐齿栎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积累特征[J]. 侯浩,张宋智,关晋宏,杜盛.  生态学报. 2016(24)
[4]甘肃省森林碳储量现状与固碳速率[J]. 关晋宏,杜盛,程积民,吴春荣,李国庆,邓磊,张建国,何秋月,时伟宇.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4)
[5]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J]. 王建,王根绪,王长庭,冉飞,常瑞英.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4)
[6]不同林龄西藏林芝云杉的生物量和生产力[J]. 黄采艺,文仕知,周维,杨丽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08)
[7]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能力估算及其区域特征[J]. 刘魏魏,王效科,逯非,欧阳志云.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9)
[8]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关系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 宋春林,孙向阳,王根绪.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9)
[9]基于成熟林生物量整合分析中国森林碳容量和固碳潜力[J]. 刘迎春,于贵瑞,王秋凤,张扬建,徐泽鸿.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5(02)
[10]1990-2050年间贵州省东南部森林植被碳蓄积及固碳潜力分析[J]. 杨帆,黄麟,邵全琴,包玉海.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03)

博士论文
[1]甘肃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与物种多样性关系研究[D]. 关晋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5
[2]北京森林植被固碳能力研究[D]. 王光华.北京林业大学 2012
[3]甘肃小陇山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D]. 程堂仁.北京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川西亚高山森林植被生物量及碳储量遥感估算研究[D]. 李娜.四川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9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669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e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