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花楸引种北京高平原和低山地区的耐热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7 14:19
  花楸是分布在我国山区海拔500~2200 m的重要乡土树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了逐步实现花楸在北京等华北平原和高平原地区园林绿化中的引种应用,需要收集和筛选优良的花楸种质资源进行引种驯化。限制花楸向低海拔地区成功引种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高温,在低海拔平原地区的酷夏,花楸树幼苗会发生日灼现象,严重的会整株死亡。因此,引种的海拔梯度差距越大,花楸的引种驯化栽培难度就越大。因此,通过比较自然高温下不同种源花楸无性系的田间耐热性,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花楸耐热性评价体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本文对比了不同区域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Sorbus alnifolia、Sorbus folgneri、Sorbus tapashana)引种北京延庆高平原耐热性,拟初步筛选出适合北京高平原地区的优良耐热性花楸无性系,并探究了不同海拔梯度对花楸树越夏能力的影响,为花楸的引种和园林绿化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以来自5个种源的14个无性系花楸的2年生嫁接苗为材料,在北京延庆海拔500m的田间条件下,对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植物耐热性研究进展
        1.2.1 植物热害及其症状表现
        1.2.2 植物耐热性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1.2.2.1 光合作用与耐热性
            1.2.2.2 活性氧代谢稳定性
            1.2.2.3 细胞膜系统与渗透调节
        1.2.3 植物耐热性分子机制研究
        1.2.4 植物耐热性的鉴定方法
        1.2.5 植物耐热性的评价方法
        1.2.6 花楸引种适应性研究现状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不同产地花楸无性系苗期田间耐热性评价
        2.1.2 不同海拔梯度花楸树的越夏生理响应差异
    2.2 试验地概况
    2.3 采样时间
        2.3.1 不同产地花楸无性系苗期田间耐热性评价
        2.3.2 不同海拔梯度花楸树的越夏生理响应差异
    2.4 试验方法
        2.4.1 幼苗生长指标的测定
        2.4.2 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
        2.4.3 数据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产地花楸无性系苗期田间耐热性评价
        3.1.1 不同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差异
        3.1.2 不同无性系幼苗的MDA含量变化
        3.1.3 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3.1.4 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3.1.5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1.6 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1.7 各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3.1.8 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3.2 不同海拔梯度花楸树越夏生理响应差异
        3.2.1 不同海拔梯度下花楸树的MDA含量变化差异
        3.2.2 不同海拔梯度下花楸树的POD酶活性变化差异
        3.2.3 不同海拔梯度下花楸树的SOD酶活性变化差异
        3.2.4 不同海拔梯度下花楸树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
        3.2.5 不同海拔梯度下花楸树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差异
4 讨论
    4.1 不同产地花楸无性系苗期田间耐热性评价
        4.1.1 无性系幼苗的生长表现
        4.1.2 耐热性与活性氧代谢稳定性
        4.1.3 耐热性与光合能力
        4.1.4 耐热性与渗透调节能力
        4.1.5 耐热性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4.2 不同海拔梯度花楸树越夏生理响应差异
        4.2.1 不同海拔梯度花楸树的越夏能力与活性氧代谢稳定性
        4.2.2 不同海拔梯度花楸越夏光合能力
        4.2.3 不同海拔梯度花楸树越夏能力与渗透调节
5 结论
    5.1 不同产地花楸无性系苗期田间耐热性评价
    5.2 不同海拔梯度花楸树越夏生理响应差异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670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670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3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