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云杉人工林C、N、P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发布时间:2022-10-08 16:23
以阿什河流域天然林窄带状皆伐后营造的31年生红皮云杉×胡桃楸混交林、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红皮云杉×黄檗混交林和红皮云杉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针叶-凋落物-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阿什河流域红皮云杉在生长季初期主要受N元素限制,当进入生长旺季,则受N、P元素的共同限制。4种红皮云杉人工林针叶C、N、P含量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且4种红皮云杉人工林针叶C:N和C:P均受相应的N、P含量影响。红皮云杉×胡桃楸混交林和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针叶N:P在整个生长季内主要受P含量影响;红皮云杉×黄檗混交林针叶的N:P在整个生长季内主要受N含量影响;红皮云杉纯林针叶N:P在整个生长季内受N、P含量共同影响。(2)3种红皮云杉混交林中混交树种凋落物养分归还土壤的可能性与数量均大于红皮云杉纯林,且红皮云杉与胡桃楸和水曲柳混交增加土壤肥力的可能性更大。红皮云杉混交林养分在针叶-凋落物-土壤之间循环速率比红皮云杉纯林更高,其中胡桃楸凋落物分解速率最快,更能改善土壤质量。红皮云杉×胡桃楸混交林和红皮云杉纯林中红皮云杉凋落物...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生态化学计量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1.4 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1.5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1.6 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1.7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林分的选取
2.2.2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
2.2.3 样品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红皮云杉人工林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3.1 针叶C、N、P含量季节变化特征
3.2 针叶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
3.3 针叶平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3.4 针叶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红皮云杉人工林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4.1 针叶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4.1.1 针叶凋落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特征
4.1.2 针叶凋落物平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4.1.3 针叶凋落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4.2 混交树种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4.2.1 混交树种凋落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特征
4.2.2 混交树种凋落物、平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4.2.3 混交树种凋落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红皮云杉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5.1 土壤C、N、P含量季节变化特征
5.2 土壤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特征
5.3 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5.4 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6 红皮云杉人工林针叶-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6.1 针叶-凋落物-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6.2 针叶-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树种混交对红皮云杉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影响[J]. 周磊,王树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02)
[2]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J]. 盛炜彤. 林业科学研究. 2018(01)
[3]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雷丽群,卢立华,农友,明安刚,刘士玲,何远. 林业科学研究. 2017(06)
[4]帽儿山5种林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关系的垂直变化[J]. 张泰东,王传宽,张全智.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5]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两种天然次生林植物叶片-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王宝荣,曾全超,安韶山,张海鑫,白雪娟. 生态学报. 2017(16)
[6]湘西南石漠化地区灌丛植物叶N、P化学计量特征[J]. 景宜然,邓湘雯,魏辉,李艳琼,邓东华,刘豪健,项文化.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7]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喻林华,方晰,项文化,石俊,刘兆丹,李雷达. 林业科学. 2016(10)
[8]不同林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植物、凋落物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J]. 姜沛沛,曹扬,陈云明,王芳. 生态学报. 2016(19)
[9]我国陆生生态化学计量学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 卢同平,史正涛,牛洁,张文翔. 土壤. 2016(01)
[10]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叶片—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赵维俊,刘贤德,金铭,张学龙,车宗玺,敬文茂,王顺利,牛赟,齐鹏,李雯靖. 土壤学报. 2016(02)
本文编号:3688037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生态化学计量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1.4 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1.5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1.6 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1.7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林分的选取
2.2.2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
2.2.3 样品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红皮云杉人工林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3.1 针叶C、N、P含量季节变化特征
3.2 针叶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
3.3 针叶平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3.4 针叶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红皮云杉人工林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4.1 针叶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4.1.1 针叶凋落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特征
4.1.2 针叶凋落物平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4.1.3 针叶凋落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4.2 混交树种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4.2.1 混交树种凋落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特征
4.2.2 混交树种凋落物、平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4.2.3 混交树种凋落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红皮云杉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5.1 土壤C、N、P含量季节变化特征
5.2 土壤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特征
5.3 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5.4 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6 红皮云杉人工林针叶-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6.1 针叶-凋落物-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6.2 针叶-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树种混交对红皮云杉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影响[J]. 周磊,王树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02)
[2]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J]. 盛炜彤. 林业科学研究. 2018(01)
[3]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雷丽群,卢立华,农友,明安刚,刘士玲,何远. 林业科学研究. 2017(06)
[4]帽儿山5种林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关系的垂直变化[J]. 张泰东,王传宽,张全智.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5]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两种天然次生林植物叶片-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王宝荣,曾全超,安韶山,张海鑫,白雪娟. 生态学报. 2017(16)
[6]湘西南石漠化地区灌丛植物叶N、P化学计量特征[J]. 景宜然,邓湘雯,魏辉,李艳琼,邓东华,刘豪健,项文化.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7]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喻林华,方晰,项文化,石俊,刘兆丹,李雷达. 林业科学. 2016(10)
[8]不同林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植物、凋落物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J]. 姜沛沛,曹扬,陈云明,王芳. 生态学报. 2016(19)
[9]我国陆生生态化学计量学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 卢同平,史正涛,牛洁,张文翔. 土壤. 2016(01)
[10]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叶片—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赵维俊,刘贤德,金铭,张学龙,车宗玺,敬文茂,王顺利,牛赟,齐鹏,李雯靖. 土壤学报. 2016(02)
本文编号:3688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68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