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退耕地区油松根际真菌资源及外生菌根真菌促进油松生长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12-07 04:18
本文对陕北不同样地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根际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室内接种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CM)真菌于油松,筛选促进油松生长的优良菌种,野外回接油松,研究ECM真菌对油松的促生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油松根际真菌资源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在陕北神木、府谷、米脂、榆林、安塞、延安6个样地的油松纯林分离鉴定出21种真菌。相关性分析表明: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与菌根侵染率呈正相关,ECM真菌与含水量、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呈正相关,与全钾呈显著负相关;深色有隔内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ic fungi,DSE)和内生真菌与含水量、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2.筛选促进油松生长的ECM真菌。接种ECM真菌均能与油松幼苗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BL)、黄粘盖牛肝菌(Suillus flavidus,5号)、褐环粘盖牛肝菌(S.luteus,SL)、粘盖牛肝菌(S.bovinus,65号)65号和粘盖牛肝菌(S.bovinus,SB)菌剂的菌根侵染率均高于CK。菌根侵染率...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陕北地区的现状
1.2 油松在陕北地区的应用
1.3 外生菌根与油松的生长
1.3.1 外生菌根和外生菌根真菌概述
1.3.2 外生菌根的功能
1.4 陕北地区的油松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陕北地区油松根际真菌资源初步调查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样地概况
2.1.2 样品采集
2.1.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1.4 油松根部真菌分离与鉴定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真菌的资源和分布
2.2.2 油松根部菌根真菌的侵染率
2.2.3 陕北不同地区不同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2.4 陕北地区菌根侵染率及根部真菌资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ECM真菌促进油松生长的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种选择
3.1.2 菌剂制备
3.1.3 接种培养
3.1.4 菌根侵染率测定
3.1.5 苗木生长指标测定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ECM真菌对油松幼苗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3.2.2 ECM真菌对油松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2.3 ECM真菌对油松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3.2.4 油松幼苗菌根侵染率与其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ECM真菌野外促进油松生长及对油松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地概况
4.1.2 菌种选择与菌剂制备
4.1.3 野外接种以及样品采集
4.1.4 油松根系侵染率
4.1.5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4.1.6 油松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测定
4.1.7 油松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4.1.8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ECM菌根侵染率
4.2.2 土壤理化性质
4.2.3 油松生长指标
4.2.4 油松叶绿素含量变化
4.2.5 油松新生嫩枝高度的变化
4.2.6 DGGE图谱以及泳道分析
4.2.7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及相似性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接种菌根真菌对梨幼苗养分吸收与生长发育的影响[J]. 杨雅婷,陈艳芳,王莉琴,周继芬,曾明. 中国南方果树. 2016(02)
[2]菌根形成对不同成熟度的森林优势树种磷吸收的影响[J]. 童琳,唐旭利,张静,张倩媚. 生态科学. 2015(04)
[3]丛枝菌根真菌菌丝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氯联苯降解的影响[J]. 秦华,白建峰,徐秋芳,李永春. 土壤. 2015(04)
[4]丛枝菌根真菌与个体植物的关系及其对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杨高文,刘楠,杨鑫,张英俊. 草业学报. 2015(06)
[5]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盐胁迫下芦笋幼苗生长及体内Na+、K+、Ca2+、Mg2+含量和分布的影响[J]. 曹岩坡,代鹏,戴素英,贺超兴. 生态学杂志. 2015(06)
[6]丛枝菌根网络的生态学功能研究进展[J]. 王茜,王强,王晓娟,张亮,金樑.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7)
[7]浅谈油松的生长习性及病虫害防治[J]. 袁丽红. 中国农业信息. 2015(05)
[8]磷与信号抑制剂对外生菌根真菌分泌草酸的调控作用[J]. 杨红军,李勇,黄建国. 微生物学报. 2015(06)
[9]北京平原困难立地油松人工林营造新材料应用[J]. 李媚,贾黎明,于丹丹,马履一,贾忠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04)
[10]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的影响[J]. 陈笑莹,宋凤斌,朱先灿,孙露莹,马福,刘胜群. 华北农学报. 2014(S1)
博士论文
[1]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李悦.中国地质大学 2015
[2]黄土高原油松根际微生态特征及外生菌根真菌抗油松立枯病的作用[D]. 余红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丛枝菌根真菌提高狼牙刺耐Pb机制的研究[D]. 徐舟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4]黄土丘陵区根际微生物对退耕地植被恢复的响应[D]. 张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5]黄土高原主要树种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AMF对刺槐的接种效应[D]. 封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6]巨桉林下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外生菌根真菌的接种效应[D]. 潘欣.四川农业大学 2011
[7]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研究[D]. 高海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松嫩盐碱草地主要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耐盐性影响的研究[D]. 岳英男.东北林业大学 2015
[2]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苜蓿磷素利用效率和细根周转的影响[D]. 任爱天.石河子大学 2015
[3]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铅吸附特性的研究[D]. 宋瑛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4]茶卡盐湖青杨人工林雌株和雄株菌根真菌的空间变化及其与根际土壤因子的关系[D]. 吴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5]陕北煤矿区环境影响回顾调查及生态修复研究[D]. 苏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6]哈尔乌素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中外生菌根真菌的应用研究[D]. 屈永安.内蒙古大学 2014
[7]缺铁及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板栗苗生理的影响[D]. 池彦涛.华中农业大学 2012
[8]外生菌根真菌与古田山亚热带森林演替的关系[D]. 张宇.齐齐哈尔大学 2012
[9]外生菌根真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对油松生长和抗病性的影响[D]. 李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10]外生菌根真菌提高油松抗旱性的研究[D]. 杨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12220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陕北地区的现状
1.2 油松在陕北地区的应用
1.3 外生菌根与油松的生长
1.3.1 外生菌根和外生菌根真菌概述
1.3.2 外生菌根的功能
1.4 陕北地区的油松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陕北地区油松根际真菌资源初步调查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样地概况
2.1.2 样品采集
2.1.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1.4 油松根部真菌分离与鉴定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真菌的资源和分布
2.2.2 油松根部菌根真菌的侵染率
2.2.3 陕北不同地区不同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2.4 陕北地区菌根侵染率及根部真菌资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ECM真菌促进油松生长的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种选择
3.1.2 菌剂制备
3.1.3 接种培养
3.1.4 菌根侵染率测定
3.1.5 苗木生长指标测定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ECM真菌对油松幼苗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3.2.2 ECM真菌对油松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2.3 ECM真菌对油松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3.2.4 油松幼苗菌根侵染率与其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ECM真菌野外促进油松生长及对油松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地概况
4.1.2 菌种选择与菌剂制备
4.1.3 野外接种以及样品采集
4.1.4 油松根系侵染率
4.1.5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4.1.6 油松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测定
4.1.7 油松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4.1.8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ECM菌根侵染率
4.2.2 土壤理化性质
4.2.3 油松生长指标
4.2.4 油松叶绿素含量变化
4.2.5 油松新生嫩枝高度的变化
4.2.6 DGGE图谱以及泳道分析
4.2.7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及相似性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接种菌根真菌对梨幼苗养分吸收与生长发育的影响[J]. 杨雅婷,陈艳芳,王莉琴,周继芬,曾明. 中国南方果树. 2016(02)
[2]菌根形成对不同成熟度的森林优势树种磷吸收的影响[J]. 童琳,唐旭利,张静,张倩媚. 生态科学. 2015(04)
[3]丛枝菌根真菌菌丝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氯联苯降解的影响[J]. 秦华,白建峰,徐秋芳,李永春. 土壤. 2015(04)
[4]丛枝菌根真菌与个体植物的关系及其对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杨高文,刘楠,杨鑫,张英俊. 草业学报. 2015(06)
[5]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盐胁迫下芦笋幼苗生长及体内Na+、K+、Ca2+、Mg2+含量和分布的影响[J]. 曹岩坡,代鹏,戴素英,贺超兴. 生态学杂志. 2015(06)
[6]丛枝菌根网络的生态学功能研究进展[J]. 王茜,王强,王晓娟,张亮,金樑.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7)
[7]浅谈油松的生长习性及病虫害防治[J]. 袁丽红. 中国农业信息. 2015(05)
[8]磷与信号抑制剂对外生菌根真菌分泌草酸的调控作用[J]. 杨红军,李勇,黄建国. 微生物学报. 2015(06)
[9]北京平原困难立地油松人工林营造新材料应用[J]. 李媚,贾黎明,于丹丹,马履一,贾忠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04)
[10]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的影响[J]. 陈笑莹,宋凤斌,朱先灿,孙露莹,马福,刘胜群. 华北农学报. 2014(S1)
博士论文
[1]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李悦.中国地质大学 2015
[2]黄土高原油松根际微生态特征及外生菌根真菌抗油松立枯病的作用[D]. 余红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丛枝菌根真菌提高狼牙刺耐Pb机制的研究[D]. 徐舟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4]黄土丘陵区根际微生物对退耕地植被恢复的响应[D]. 张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5]黄土高原主要树种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AMF对刺槐的接种效应[D]. 封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6]巨桉林下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外生菌根真菌的接种效应[D]. 潘欣.四川农业大学 2011
[7]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研究[D]. 高海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松嫩盐碱草地主要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耐盐性影响的研究[D]. 岳英男.东北林业大学 2015
[2]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苜蓿磷素利用效率和细根周转的影响[D]. 任爱天.石河子大学 2015
[3]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铅吸附特性的研究[D]. 宋瑛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4]茶卡盐湖青杨人工林雌株和雄株菌根真菌的空间变化及其与根际土壤因子的关系[D]. 吴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5]陕北煤矿区环境影响回顾调查及生态修复研究[D]. 苏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6]哈尔乌素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中外生菌根真菌的应用研究[D]. 屈永安.内蒙古大学 2014
[7]缺铁及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板栗苗生理的影响[D]. 池彦涛.华中农业大学 2012
[8]外生菌根真菌与古田山亚热带森林演替的关系[D]. 张宇.齐齐哈尔大学 2012
[9]外生菌根真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对油松生长和抗病性的影响[D]. 李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10]外生菌根真菌提高油松抗旱性的研究[D]. 杨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12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712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