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马褂木种源评价及优良种源早期选择

发布时间:2022-12-23 20:32
  本文对5个中国马褂木种源3年生幼树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咸水、黄冕和高峰三个试验点马褂木3年生幼树平均树高为3.6m,平均胸径为3.9cm,平均单株材积为0.0039m3,平均冠幅为1.5m。在黄冕和高峰试验点中,3年生中国马褂木各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间达到极显著性差异,且黄冕和高峰试验点马褂木各生长性状遗传力估算值均在0.5以上,受到较高的遗传程度控制。(2)对三个试验点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各性状的差异进行分析。从2011年到2013年,各种源树高排位发生一些改变,咸水试验点的贵州黎平种源表现最好,位次第一;浙江安吉种源表现最差,位次第五;黄冕试验点5个种源排位均未改变;高峰试验点表现最好的是云南金平种源。从2012年到2013年的胸径排位中,咸水试验点的贵州黎平种源由第三上升到了第一位;黄冕试验点的云南金平种源由第三上升到了第一位;高峰试验点的云南金平种源表现较好,连续两年位次第一。(3)不同树龄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生长和冠高比与种源地气候因子均呈正相关关系,与种源地经纬度均呈负相关关系,但与纬度的相关关系系数明显大于经度的。马褂木种源地理变异受...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综述
    1.1 国外种源研究的现状
    1.2 我国种源试验研究
    1.3 马褂木分类特征和地理分布
    1.4 马褂木的研究现状
        1.4.1 马褂木繁殖技术研究
        1.4.2 马褂木种源选择研究
        1.4.3 马褂木地理变异研究
        1.4.4 马褂木种源区划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方法
        2.3.1 造林试验
        2.3.2 树高、胸径、冠幅、材积等性状的测定
    2.4 统计分析方法
        2.4.1 平均值、标准差的计算
        2.4.2 材积计算
        2.4.3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
        2.4.4 相关分析
        2.4.5 遗传参数的估算
        2.4.6 主成分分析
        2.4.7 综合选择指数
        2.4.8 聚类分析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三个试验点马褂木地理种源各性状的变异分析
        3.1.1 3年生马褂木树高、胸径、材积、冠幅生长变异分析
        3.1.2 3年生马褂木种源径高比、冠径比和冠高比的变异分析
    3.2 三个试验点马褂木种源各性状不同年龄生长的相对变化分析
        3.2.1 树高生长变化分析
        3.2.2 胸径生长变化分析
    3.3 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3.4 马褂木地理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
        3.4.1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树高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3.4.2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胸径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3.4.3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单株材积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3.4.4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冠幅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3.4.5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径高比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3.4.6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冠径比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3.4.7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冠高比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3.4.8 不同树龄马褂木树高、胸径、材积、冠幅等性状生长的地理变异规律
    3.5 三个试验点马褂木地理种源的综合评价
        3.5.1 主成分分析
        3.5.2 综合选择指数
        3.5.3 马褂木地理种源系统聚类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3年生马褂木地理种源生长性状变异
        4.1.2 不同树龄马褂木各性状变异
        4.1.3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各性状地理变异规律
        4.1.4 种源综合选择
        4.1.5 聚类分析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本文编号:3725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725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c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