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两种林型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和系统发育多样性
发布时间:2023-01-03 10:42
为了明晰紫金山两种林型混交林灌木层植被的形成和生长特征,主要通过功能性状数据的获取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利用相关性分析、功能多样性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等分析方法,对紫金山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糙叶树朴树阔叶混交林灌木层植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部分功能性状之间相互关联,对灌木层植被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叶厚度(LT)与比叶面积(SL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叶鲜重(LFW)与叶干重(LDW)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01)。叶片磷含量(LPC)与叶片氮含量(LN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01),叶片碳含量(LCC)与叶片氢含量(LH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比叶面积(SLA)与叶片磷含量(LPC)、叶片氮含量(LNC)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此外,生理功能性状中的叶片碳含量(LCC)与各物理功能性状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2)两种林型混交林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的变化特征和功能性状多样性总体差异显著。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灌木层植被的功能性状距离指数(FAD)较高,而糙叶树朴树阔叶混交林的功能均匀度指数(FE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基于不同领域的植物多样性研究
1.2.2 基于不同领域的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2.3 研究展望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土壤特征
2.1.4 植被特征
2.2 林分概况及样地设置
2.3 功能性状的选取
2.4 样品采集
2.5 实验方法
2.6 数据分析方法
2.6.1 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2.6.2 功能多样性指数
2.6.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系统多样性指数
2.6.4 系统发育结构分析
2.6.5 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2.7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林分特征分析
3.1.1 不同林型的物种结构特征
3.1.2 不同林型的物种多样性
3.2 功能性状分析
3.2.1 物理功能性状及其变幅分析
3.2.2 生理功能性状及其变幅分析
3.3 功能性状相关性分析
3.3.1 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相关性分析
3.3.2 糙叶树朴树阔叶混交林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相关性分析
3.4 不同林型灌木层植被功能多样性分析
3.5 系统发育分析
3.5.1 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系统发育分析
3.5.2 糙叶树朴树阔叶混交林系统发育分析
3.5.3 不同林型灌木层植被系统发育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两种林型之间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变化的比较
4.2 两种林型之间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关系的比较
4.3 两种林型之间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多样性的比较
4.4 两种林型之间灌木层植被系统发育结构和多样性的比较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两种林型灌木层植被物种名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其环境适应研究[J]. 孙梅,田昆,张贇,王行,管东旭,岳海涛. 植物科学学报. 2017(06)
[2]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J]. 侯嫚嫚,李晓宇,王均伟,刘帅,赵秀海. 生态学报. 2017(22)
[3]桂林岩溶石山灌丛植物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因子对坡向的响应[J]. 盘远方,陈兴彬,姜勇,梁士楚,陆志任,黄宇欣,倪鸣源,覃彩丽,刘润红. 生态学报. 2018(05)
[4]生物多样性信息资源.Ⅰ.物种分布、编目、系统发育与生活史性状[J]. 王昕,张凤麟,张健. 生物多样性. 2017(11)
[5]基于功能性状及系统发育的亚高寒草甸群落构建[J]. 车应弟,刘旻霞,李俐蓉,焦骄,肖卫.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1)
[6]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功能性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J]. 余华,钟全林,黄云波,程栋梁,裴盼,张中瑞,徐朝斌,郑文婷.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7]极小种群植物水松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J]. 陈雨晴,朱双双,王刚涛,文香英,黄向旭,周联选,王瑞江. 植物科学学报. 2017(05)
[8]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结构在岛屿植物群落保护中的意义——以蜈支洲岛为例[J]. 刘珉璐,潘翔,陈庆辉,陈鹏.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05)
[9]蒙古栎叶片光合作用随叶龄的变化及其与叶片功能性状的关系[J]. 崔西甜,袁凤辉,王安志,关德新,吴家兵,金昌杰. 生态学杂志. 2017(11)
[10]毛竹向杉木林扩展过程中叶功能性状的适应策略[J]. 刘广路,范少辉,唐晓鹿,刘希珍. 林业科学. 2017(08)
博士论文
[1]秦岭南坡中段主要植物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研究[D]. 张巧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南京紫金山2种典型林分土壤碳库与养分特征[D]. 袁在翔.南京林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727316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基于不同领域的植物多样性研究
1.2.2 基于不同领域的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2.3 研究展望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土壤特征
2.1.4 植被特征
2.2 林分概况及样地设置
2.3 功能性状的选取
2.4 样品采集
2.5 实验方法
2.6 数据分析方法
2.6.1 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2.6.2 功能多样性指数
2.6.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系统多样性指数
2.6.4 系统发育结构分析
2.6.5 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2.7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林分特征分析
3.1.1 不同林型的物种结构特征
3.1.2 不同林型的物种多样性
3.2 功能性状分析
3.2.1 物理功能性状及其变幅分析
3.2.2 生理功能性状及其变幅分析
3.3 功能性状相关性分析
3.3.1 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相关性分析
3.3.2 糙叶树朴树阔叶混交林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相关性分析
3.4 不同林型灌木层植被功能多样性分析
3.5 系统发育分析
3.5.1 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系统发育分析
3.5.2 糙叶树朴树阔叶混交林系统发育分析
3.5.3 不同林型灌木层植被系统发育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两种林型之间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变化的比较
4.2 两种林型之间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关系的比较
4.3 两种林型之间灌木层植被功能性状多样性的比较
4.4 两种林型之间灌木层植被系统发育结构和多样性的比较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两种林型灌木层植被物种名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其环境适应研究[J]. 孙梅,田昆,张贇,王行,管东旭,岳海涛. 植物科学学报. 2017(06)
[2]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J]. 侯嫚嫚,李晓宇,王均伟,刘帅,赵秀海. 生态学报. 2017(22)
[3]桂林岩溶石山灌丛植物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因子对坡向的响应[J]. 盘远方,陈兴彬,姜勇,梁士楚,陆志任,黄宇欣,倪鸣源,覃彩丽,刘润红. 生态学报. 2018(05)
[4]生物多样性信息资源.Ⅰ.物种分布、编目、系统发育与生活史性状[J]. 王昕,张凤麟,张健. 生物多样性. 2017(11)
[5]基于功能性状及系统发育的亚高寒草甸群落构建[J]. 车应弟,刘旻霞,李俐蓉,焦骄,肖卫.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1)
[6]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功能性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J]. 余华,钟全林,黄云波,程栋梁,裴盼,张中瑞,徐朝斌,郑文婷.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7]极小种群植物水松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J]. 陈雨晴,朱双双,王刚涛,文香英,黄向旭,周联选,王瑞江. 植物科学学报. 2017(05)
[8]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结构在岛屿植物群落保护中的意义——以蜈支洲岛为例[J]. 刘珉璐,潘翔,陈庆辉,陈鹏.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05)
[9]蒙古栎叶片光合作用随叶龄的变化及其与叶片功能性状的关系[J]. 崔西甜,袁凤辉,王安志,关德新,吴家兵,金昌杰. 生态学杂志. 2017(11)
[10]毛竹向杉木林扩展过程中叶功能性状的适应策略[J]. 刘广路,范少辉,唐晓鹿,刘希珍. 林业科学. 2017(08)
博士论文
[1]秦岭南坡中段主要植物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研究[D]. 张巧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南京紫金山2种典型林分土壤碳库与养分特征[D]. 袁在翔.南京林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727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72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