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及抚育间伐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2 21:13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是寒温带森林主要建群树种,长期发育形成了独特的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是我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用材树种。结构决定功能,兴安落叶松林分结构特征以及生长发育规律的定量分析研究,进而探讨森林抚育间伐技术对于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物生产力、发挥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杜香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藓类落叶松林、柴桦落叶松林5种林型,分别龄组研究了林分结构特征、生长规律、林分结构调整技术以及兴安落叶松抚育间伐优化设计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杜香、杜鹃、草类、柴桦、藓类落叶松5种林型幼龄林株数径阶均呈反“J”型分布;中龄林中,杜香、杜鹃、草类、柴桦落叶松林各有1块标准地株数径阶呈“正偏山状”分布,其余均呈反“J”型分布;近成过熟林株数径阶均呈反“J”型分布。幼龄林中,杜香、杜鹃落叶松林株数树高呈“正偏山状”分布,草类落叶松林株数树高分布呈“负偏山状”分布;中龄林中,草类、柴桦落叶松林各有1块标准地株数树高呈“负偏山状”分布,其余均呈“正偏山状”分布;近成过熟林中,杜...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林分生长结构研究现状
        1.3.1 林分组成结构特征
        1.3.2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
        1.3.3 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演替
        1.3.4 林分生长模拟研究进展
        1.3.5 兴安落叶松林经营技术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条件
    2.4 土壤条件
    2.5 植被条件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3.4 标准地基本情况及数据来源
4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径阶、树高分布及预测
    4.1 林分径阶和树高结构分布
        4.1.1 林分径阶分布
        4.1.2 林分树高分布
    4.2 直径树高分布预测
        4.2.1 林分直径Weibull分布拟合
        4.2.2 林分树高Weibull分布拟合
        4.2.3 直径Weibull分布的预测
        4.2.4 树高Weibull分布的预测
    4.3 Weibull分布拟合林分胸径和树高分布
        4.3.1 林分胸径分布
        4.3.2 林分树高分布
    4.4 小结
5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5.1 兴安落叶松幼龄林林分空间结构
        5.1.1 林分混交度分析
        5.1.2 林分大小比数分析
        5.1.3 林分角尺度分析
    5.2 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林分空间结构
        5.2.1 林分混交度分析
        5.2.2 林分大小比数分析
        5.2.3 林分角尺度分析
    5.3 兴安落叶松近成过熟林林分空间结构
        5.3.1 林分混交度分析
        5.3.2 林分大小比数分析
        5.3.3 林分角尺度分析
    5.4 小结
6 林分生长规律模拟
    6.1 分级木
        6.1.1 幼龄林分级木分布
        6.1.2 中龄林分级木分布
        6.1.3 近成过熟林分级木分布
    6.2 兴安落叶松林生长模型
        6.2.1 最优生长方程的筛选
        6.2.2 生长模型的拟合
        6.2.3 胸径生长的模拟
        6.2.4 树高生长的模拟
        6.2.5 材积生长的模拟
    6.3 小结
7 林分结构调整
    7.1 林分目标结构
        7.1.1 林分结构
        7.1.2 分级木比例
        7.1.3 林分径阶分布和树种组成
    7.2 林分结构调整技术
        7.2.1 结构调整依据
        7.2.2 森林结构调整方法
    7.3 抚育间伐指数研究
        7.3.1 抚育间伐指数
        7.3.2 指标选取及各指标权重
    7.4 兴安落叶松林抚育间伐对象的选择
        7.4.1 标准地数据调查
        7.4.2 间伐指数计算
    7.5 结构调整体系
        7.5.1 结构调整阶段
        7.5.2 结构调整
    7.6 森林结构调整过程
    7.7 小结
8 基于林分总生产量的抚育间伐模拟研究
    8.1 研究背景
    8.2 研究基础
        8.2.1 林木分级木之间转换
        8.2.2 抚育间伐保留密度与伐后郁闭度关系式
        8.2.3 抚育间伐与林分总生产量关系研究
        8.2.4 林木分级标准
    8.3 模拟抚育间伐的基本模型研究
        8.3.1 单株材积与胸径关系研究
        8.3.2 林分立木冠幅直径与胸径的关系研究
        8.3.3 林分年龄、胸径、密度三者间相互关系表达式
        8.3.4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自然稀疏规律
        8.3.5 间伐林分株数拥挤度
        8.3.6 间伐林分胸径生长动态
        8.3.7 间伐间隔期确定
    8.4 间伐与对照林分总生产量模拟研究
    8.5 间伐与对照林分蓄积量实测验证
    8.6 小结
9 抚育间伐优化设计方案研究
    9.1 研究目标
    9.2 研究背景
    9.3 理论基础
    9.4 研究方案
    9.5 兴安落叶松抚育间伐方案优化设计技术指标主要模型
    9.6 抚育间伐优化设计实施方式
    9.7 兴安落叶松抚育间伐优化设计实施举例
    9.8 小结
10 结论与讨论
    10.1 讨论
    10.2 结论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J]. 谈多多,李卫忠,王庆,王广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2]杨桦中幼龄次生林结构与自然度的比较研究[J]. 霍艳玲,金辉,赵海玉,王志彬,刘丽颖,黄龙生,李永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12)
[3]铁坚油杉天然林生长规律的研究[J]. 韦秋思,吴敏,黄毅翠,秦武明,钟连香.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5)
[4]臭松次生林生长规律研究[J]. 刘发林,曾思齐,刘玉,欧阳君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07)
[5]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单木高生长模型[J]. 马利强,玉宝,王立明,张秋良.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6]不同起源兴安落叶松林结构特征的比较[J]. 玉宝,张秋良,王立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02)
[7]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云冷杉天然林结构特征研究[J]. 蒋桂娟,郑小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04)
[8]基于形态结构特征参数的樟子松人工林单木可视化研究[J]. 董灵波,刘兆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05)
[9]分形理论在植物形态模拟中的应用[J]. 彭辉,刘善梅.  农机化研究. 2010(06)
[10]一种新的分形树递归算法的研究[J]. 张宝云,黄敏.  微计算机信息. 2010(15)

博士论文
[1]南方集体林区木荷次生林生长规律及经营技术研究[D]. 刘发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2]长白山云冷杉混交林生长模型的研究[D]. 赵俊卉.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模拟研究[D]. 贺姗姗.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D]. 闫明准.东北林业大学 2009
[2]金沟岭林场次生林结构研究[D]. 孔令红.北京林业大学 2007
[3]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动态及生物量的密度效应研究[D]. 王洪英.北京林业大学 2006
[4]长白山地区天然混交林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D]. 卢军.东北林业大学 2005
[5]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应用的研究[D]. 魏占才.东北林业大学 2004
[6]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的研究[D]. 胡文力.北京林业大学 2003
[7]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研究[D]. 郭建宏.福建农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730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730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4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