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松雌配子体的形成和胚胎发育
发布时间:2023-03-04 10:03
在裸子植物胚胎学研究中,雌配子体的形成和胚胎发育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为松科(Pinaceae)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和用材的主要树种。目前对云南松胚胎学的研究不够系统详细。本论文采用经典石蜡切片技术,对云南松雌配子体的形成以及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具体实验结果和结论如下:云南松的珠孔道于4月上旬开放,此时珠心组织深处形成二分体和直列四分体,并很快产生功能大孢子。功能大孢子随即进入分裂期,形成游离核。翌年4月下旬开始形成细胞壁,5月初雌配子体形成。5月下旬颈卵器成熟,成熟卵细胞卵核周围未发现辐射状的原生质丝。颈卵器数目2~6个。6月初受精开始,受精前卵细胞内存在大量蛋白泡和少量液泡,受精后蛋白泡逐渐减少消失,液泡数量增多,体积变大。精子进入颈卵器时颈细胞向上张开,精子从张开的颈细胞中间进入卵细胞。进入卵细胞的精子处于液泡内,和液泡一起逐渐向卵核靠近。精子通过颈细胞时仍然具有完整的鞭毛带,进入卵细胞后则没有鞭毛带,仅精核进入卵细胞与卵核结合。6月上旬云南松进入胚胎发育阶段,8月上旬,胚乳中出现大量淀粉粒。10...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胚胎学的研究历史
1.2 裸子植物胚胎学研究现状
1.3 松科植物胚胎学研究进展
1.3.1 松科植物的胚珠结构
1.3.2 松科植物大孢子的发生
1.3.3 松科植物雌配子体的发育
1.3.4 松科植物的颈卵器
1.3.5 松科植物的受精作用
1.3.6 松科植物的胚胎发育
1.3.7 云南松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试验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云南松的胚珠结构
3.2 云南松大孢子的发生
3.3 云南松雌配子体的发生及发育
3.4 云南松的颈卵器
3.5 云南松的受精作用
3.6 云南松的胚胎发育
第四章 讨论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3754077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胚胎学的研究历史
1.2 裸子植物胚胎学研究现状
1.3 松科植物胚胎学研究进展
1.3.1 松科植物的胚珠结构
1.3.2 松科植物大孢子的发生
1.3.3 松科植物雌配子体的发育
1.3.4 松科植物的颈卵器
1.3.5 松科植物的受精作用
1.3.6 松科植物的胚胎发育
1.3.7 云南松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试验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云南松的胚珠结构
3.2 云南松大孢子的发生
3.3 云南松雌配子体的发生及发育
3.4 云南松的颈卵器
3.5 云南松的受精作用
3.6 云南松的胚胎发育
第四章 讨论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3754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75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