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树木形成层活动及年内径向生长动态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8 13:41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正在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其在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一方面,树木通过不断调整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另一方面,森林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明确树木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不仅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而且为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祁连山是我国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但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生态环境脆弱,使其成为对全球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祁连山一直是树轮气候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在该区域集中了我国大多数千年以上的树轮年表,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区域过去几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然而,目前的这些研究主要基于年际尺度的树轮指标与气象数据之间的线性统计关系,缺乏明确的生理基础。因此,认清树木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的径向生长生理过程,明确树轮-气候响应的生物学机制对树木年代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祁连山不同区域、不同海拔对3个针叶树种16个监测样点80棵树木进行了长达6年的树木形成层活动...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树木形成层活动及径向生长监测研究进展
1.2.1 监测方法
1.2.2 树木形成层活动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1.2.3 影响形成层活动的非气候因素
1.2.4 树木生长的生物化学过程
1.2.5 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形成层活动趋势预估
1.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与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及植被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监测点设置
2.2.2 气象数据的获取
2.2.3 微树芯采集
2.2.4 微树芯石蜡切片制作
2.2.5 形成层活动及木质部分化的判断
2.2.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祁连圆柏形成层活动及径向生长多年监测研究
3.1 研究区概况
3.2 研究区微气候
3.3 祁连圆柏形成层物候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3.4 形成层开始活动的温度阈值
3.5 木质部细胞总量和生长速率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
3.6 伪轮的发生及其可能的机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祁连圆柏形成层活动的空间变化
4.1 不同海拔梯度祁连圆柏形成层活动监测
4.1.1 样点概况及研究区气候
4.1.2 形成层物候及其与海拔的关系
4.1.3 木质部分化各阶段持续时间与木质部细胞产量及其与海拔的关系
4.2 祁连山不同区域祁连圆柏形成层活动监测
4.2.1 监测样点概况及气候
4.2.2 不同区域形成层物候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
4.2.3 木质部细胞产量和生长速率
4.2.4 祁连圆柏的径向生长策略
4.2.5 径向生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祁连山东部不同树种形成层活动监测研究
5.1 监测点概况及气象数据
5.1.1 样点概况
5.1.2 样点气候
5.2 不同树种的形成层物候
5.2.1 微树芯法监测的2012-2013年形成层物候
5.2.2 径向生长测量仪估算的2013-2015年形成层物候
5.3 不同树种形成层物候与气候的响应关系
5.4 不同树种年内径向生长及其与气候的响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祁连圆柏径向生长模拟及年内径向生长过程探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树轮采样点概况
6.1.2 树轮年表建立
6.1.3 气象数据
6.1.4 树轮气候的响应
6.1.5 VS模型
6.2 不同区域树轮-气候响应
6.3 VS模型模拟过程分析
6.4 祁连圆柏树木生长与气候响应的生理过程探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习经历
获奖情况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3763242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树木形成层活动及径向生长监测研究进展
1.2.1 监测方法
1.2.2 树木形成层活动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1.2.3 影响形成层活动的非气候因素
1.2.4 树木生长的生物化学过程
1.2.5 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形成层活动趋势预估
1.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与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及植被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监测点设置
2.2.2 气象数据的获取
2.2.3 微树芯采集
2.2.4 微树芯石蜡切片制作
2.2.5 形成层活动及木质部分化的判断
2.2.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祁连圆柏形成层活动及径向生长多年监测研究
3.1 研究区概况
3.2 研究区微气候
3.3 祁连圆柏形成层物候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3.4 形成层开始活动的温度阈值
3.5 木质部细胞总量和生长速率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
3.6 伪轮的发生及其可能的机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祁连圆柏形成层活动的空间变化
4.1 不同海拔梯度祁连圆柏形成层活动监测
4.1.1 样点概况及研究区气候
4.1.2 形成层物候及其与海拔的关系
4.1.3 木质部分化各阶段持续时间与木质部细胞产量及其与海拔的关系
4.2 祁连山不同区域祁连圆柏形成层活动监测
4.2.1 监测样点概况及气候
4.2.2 不同区域形成层物候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
4.2.3 木质部细胞产量和生长速率
4.2.4 祁连圆柏的径向生长策略
4.2.5 径向生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祁连山东部不同树种形成层活动监测研究
5.1 监测点概况及气象数据
5.1.1 样点概况
5.1.2 样点气候
5.2 不同树种的形成层物候
5.2.1 微树芯法监测的2012-2013年形成层物候
5.2.2 径向生长测量仪估算的2013-2015年形成层物候
5.3 不同树种形成层物候与气候的响应关系
5.4 不同树种年内径向生长及其与气候的响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祁连圆柏径向生长模拟及年内径向生长过程探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树轮采样点概况
6.1.2 树轮年表建立
6.1.3 气象数据
6.1.4 树轮气候的响应
6.1.5 VS模型
6.2 不同区域树轮-气候响应
6.3 VS模型模拟过程分析
6.4 祁连圆柏树木生长与气候响应的生理过程探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习经历
获奖情况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3763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763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