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职教师资)本科专业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力培养质量的学生参与度评价
发布时间:2023-03-18 22:21
随着我国林业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包括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空间信息技术在内的飞速发展和迭代更新,与之相应的现代林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也应随之改变。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查阅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主要技术手段的发展概括和国内外对学生参与度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研究设计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问卷调查表,然后对林学(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学生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力培养方面的参与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李克特量尺与五级评分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分析,进一步达到对高校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力培养质量的评价分析的目的,并探索制定出符合林学(职教师资)本科专业林业调查规划与设计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实现林学(职教师资)本科专业林业调查规划与设计能力培养质量的定量评价。本文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总的来说,学生在各个维度的参与度水平都不高。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林学(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学生参与度综合总得分为43.7086,尤其在“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参与度最低,只有38.3788,在“生生互动”方面的参与度相对...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高等教育培养质量评价的发展
1.2 职业技术教育与林学(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质量评价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概念
2.1.2 学生参与度概念
2.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研究概述
2.2.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2.2.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2.2.3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手段
2.3 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2.4 学生参与度的理论研究
2.4.1 国外对学生参与度的理论研究
2.4.2 国内对学生参与度的理论研究
2.5 学生参与度测量评价工具研究
2.5.1 国外对学生参与度的测量评价工具研究
2.5.2 国内对学生参与度的测量评价工具研究
2.6 林业行业职业分析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问卷的设计
4.2 研究对象概况
4.3 研究内容
4.4 研究方法
4.4.1 文献查阅法
4.4.2 个案研究法
4.4.3 问卷调查法
4.4.4 数理统计法
4.4.5 李克特量尺与等级评分制
5 结果与分析
5.1 内部信度与效度的分析
5.2 样本的分布
5.3 学生参与度的描述性分析
5.3.1 学生课程学习参与情况
5.3.2 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参与情况
5.3.3 学生社会实习实践参与情况
5.3.4 学生师生、生生互动情况
5.4 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参与度差异性分析
5.4.1 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参与度综合得分
5.4.2 不同个体特征对其参与度的影响分析
5.5 学生参与度与校园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
5.6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5.7 评价指标体系的试评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
6.2 创新与不足
6.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社会实践
致谢
附录1
附录2
本文编号:3763984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高等教育培养质量评价的发展
1.2 职业技术教育与林学(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质量评价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概念
2.1.2 学生参与度概念
2.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研究概述
2.2.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2.2.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2.2.3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手段
2.3 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2.4 学生参与度的理论研究
2.4.1 国外对学生参与度的理论研究
2.4.2 国内对学生参与度的理论研究
2.5 学生参与度测量评价工具研究
2.5.1 国外对学生参与度的测量评价工具研究
2.5.2 国内对学生参与度的测量评价工具研究
2.6 林业行业职业分析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问卷的设计
4.2 研究对象概况
4.3 研究内容
4.4 研究方法
4.4.1 文献查阅法
4.4.2 个案研究法
4.4.3 问卷调查法
4.4.4 数理统计法
4.4.5 李克特量尺与等级评分制
5 结果与分析
5.1 内部信度与效度的分析
5.2 样本的分布
5.3 学生参与度的描述性分析
5.3.1 学生课程学习参与情况
5.3.2 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参与情况
5.3.3 学生社会实习实践参与情况
5.3.4 学生师生、生生互动情况
5.4 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参与度差异性分析
5.4.1 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参与度综合得分
5.4.2 不同个体特征对其参与度的影响分析
5.5 学生参与度与校园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
5.6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5.7 评价指标体系的试评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
6.2 创新与不足
6.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社会实践
致谢
附录1
附录2
本文编号:3763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76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