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视角下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研究 ————以迭部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29 19:48
有效减缓全球变暖是当前重要的生态任务之一,并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固碳增汇已被认为是减缓全球变暖的一种较好选择。人工造林作为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固碳增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项目形式被纳入到国内外主要碳交易体系中,试图通过把人工造林固碳效应正外部性价值得以内部化,来促进人工造林等林业活动在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碳排放空间。在全球气候变化趋于日益明显和全国碳市场建设时期,从碳交易视角研究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并对其价值作出全面系统评价,对于相关部门完善林业碳汇定价机制、利用碳交易政策充分发挥人工造林等林业活动在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迭部县为例,选择人工造林作为研究对象,从碳交易视角对其固碳效应价值评价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利用不同类型碳汇造林项目和碳交易数据,对中国人工造林固碳开发与交易状况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其次,考虑到可交易固碳量的技术要求,从潜力和能力维度对研究区域主要人工...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及研究区域
1.5.1 研究数据
1.5.2 研究区域及选择说明
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碳交易
2.1.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
2.1.3 价值评价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研究
2.2.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的研究
2.2.3 人工造林固碳价值市场实现的研究
2.2.4 研究述评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
2.3.2 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评价理论
2.3.3 均衡价值理论
2.3.4 劳动价值理论
2.3.5 实物期权最优投资时机选择理论
2.4 本章小节
3. 我国人工造林固碳开发与交易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人工造林固碳开发现状分析
3.1.1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总体态势
3.1.2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规模
3.1.3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的地区分布
3.2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技术应用状况分析
3.2.1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的计入期选择差异分析
3.2.2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的碳库选择差异分析
3.2.3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的面积选择差异分析
3.3 我国碳市场发展与林业碳汇交易状况分析
3.3.1 中国碳市场建设概况
3.3.2 中国碳市场交易状况
3.3.3 不同类型林业碳汇交易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及其差异研究
4.1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研究的界定
4.1.1 人工造林土地合规性的要求与界定
4.1.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体系界定
4.1.3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基本原则
4.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框架与方法
4.2.1 人工造林固碳实物量评价框架构建
4.2.2 区域水平林木生物质碳库固碳量评价方法
4.2.3 区域水平土壤有机质碳库固碳量评价方法
4.2.4 人工造林数据选择与说明
4.3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结果分析
4.3.1 不同树种人工造林的固碳潜力
4.3.2 不同树种人工造林的年均固碳能力
4.3.3 区域水平人工造林的固碳潜力
4.3.4 区域水平人工造林的年均固碳能力
4.3.5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差异分析
4.4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的相关讨论
4.4.1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的对比分析
4.4.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的不确定性分析
4.4.3 人工造林固碳潜力的可信度
4.4.4 人工造林固碳实物量核算仍需关注的问题
4.5 本章小节
5. 当前市场条件下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量评价研究
5.1 基于市场价值法的人工造林固碳价值评价分析框架
5.1.1 模型构建基本假设
5.1.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经济价值评价模型构建
5.1.3 林业碳汇价格的选择与说明
5.2 基于市场价值法的人工造林固碳价值评价结果分析
5.2.1 不同计入期下人工造林固碳价值评价结果与分析
5.2.2 不同情景条件下人工造林固碳价值的敏感性分析
5.3 本章小节
6. 不确定条件下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的理论模型构建
6.1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生产的不确定性分析
6.1.1 不确定性类型分析
6.1.2 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的识别
6.1.3 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的测度方法
6.1.4 不确定性与人工造林固碳生产的关系
6.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生产的实物期权分析
6.2.1 人工造林固碳生产的期权特性分析
6.2.2 人工造林固碳生产阶段性特征分析
6.2.3 碳交易视角下主要期权类型及选择
6.3 基于实物期权的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的理论模型构建
6.3.1 模型构建假设前提
6.3.2 纳入固碳收益的人工造林项目价值评价模型
6.3.3 基于实物期权的固碳效应价值评价模型的求解
6.3.4 模型主要的参数及说明
6.4 本章小节
7. 不确定条件下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研究
7.1 模型参数与情景模拟方案的设定
7.1.1 模型参数设定与取值
7.1.2 情景模拟的引入与方案设定
7.2 基准方案下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7.2.1 云杉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结果
7.2.2 云杉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市场实现的讨论
7.3 不同碳交易环境下的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结果
7.3.1 碳汇价格波动率变化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3.2 碳汇交易成本变化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3.3 项目备案成功率变化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4 不同林业生产环境下的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结果
7.4.1 木材价格变化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4.2 劳动力价格变化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4.3 造林面积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5 不同因素对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影响程度分析
7.5.1 测度方法与指标选择
7.5.2 测度结果与分析
7.6 本章小节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2.1 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碳汇定价机制
8.2.2 健全和完善碳价波动调控机制
8.2.3 采取综合措施降低林业碳汇交易成本
8.2.4 适时引进期权、期货交易
8.2.5 建立和完善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
8.2.6 探索适合农户参与的造林碳汇项目合作开发模式
8.3 研究的创新点
8.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录1:我国各类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情况
附录2:2006-2065年不同林分各碳库固碳增汇水平核算结果
附录3:2006-2065年不同林分固碳净收益现值累计变化情况
本文编号:3805631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及研究区域
1.5.1 研究数据
1.5.2 研究区域及选择说明
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碳交易
2.1.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
2.1.3 价值评价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研究
2.2.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的研究
2.2.3 人工造林固碳价值市场实现的研究
2.2.4 研究述评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
2.3.2 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评价理论
2.3.3 均衡价值理论
2.3.4 劳动价值理论
2.3.5 实物期权最优投资时机选择理论
2.4 本章小节
3. 我国人工造林固碳开发与交易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人工造林固碳开发现状分析
3.1.1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总体态势
3.1.2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规模
3.1.3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的地区分布
3.2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技术应用状况分析
3.2.1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的计入期选择差异分析
3.2.2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的碳库选择差异分析
3.2.3 人工造林固碳开发的面积选择差异分析
3.3 我国碳市场发展与林业碳汇交易状况分析
3.3.1 中国碳市场建设概况
3.3.2 中国碳市场交易状况
3.3.3 不同类型林业碳汇交易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及其差异研究
4.1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研究的界定
4.1.1 人工造林土地合规性的要求与界定
4.1.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体系界定
4.1.3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基本原则
4.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框架与方法
4.2.1 人工造林固碳实物量评价框架构建
4.2.2 区域水平林木生物质碳库固碳量评价方法
4.2.3 区域水平土壤有机质碳库固碳量评价方法
4.2.4 人工造林数据选择与说明
4.3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结果分析
4.3.1 不同树种人工造林的固碳潜力
4.3.2 不同树种人工造林的年均固碳能力
4.3.3 区域水平人工造林的固碳潜力
4.3.4 区域水平人工造林的年均固碳能力
4.3.5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差异分析
4.4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评价的相关讨论
4.4.1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的对比分析
4.4.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实物量的不确定性分析
4.4.3 人工造林固碳潜力的可信度
4.4.4 人工造林固碳实物量核算仍需关注的问题
4.5 本章小节
5. 当前市场条件下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量评价研究
5.1 基于市场价值法的人工造林固碳价值评价分析框架
5.1.1 模型构建基本假设
5.1.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经济价值评价模型构建
5.1.3 林业碳汇价格的选择与说明
5.2 基于市场价值法的人工造林固碳价值评价结果分析
5.2.1 不同计入期下人工造林固碳价值评价结果与分析
5.2.2 不同情景条件下人工造林固碳价值的敏感性分析
5.3 本章小节
6. 不确定条件下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的理论模型构建
6.1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生产的不确定性分析
6.1.1 不确定性类型分析
6.1.2 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的识别
6.1.3 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的测度方法
6.1.4 不确定性与人工造林固碳生产的关系
6.2 人工造林固碳效应生产的实物期权分析
6.2.1 人工造林固碳生产的期权特性分析
6.2.2 人工造林固碳生产阶段性特征分析
6.2.3 碳交易视角下主要期权类型及选择
6.3 基于实物期权的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的理论模型构建
6.3.1 模型构建假设前提
6.3.2 纳入固碳收益的人工造林项目价值评价模型
6.3.3 基于实物期权的固碳效应价值评价模型的求解
6.3.4 模型主要的参数及说明
6.4 本章小节
7. 不确定条件下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研究
7.1 模型参数与情景模拟方案的设定
7.1.1 模型参数设定与取值
7.1.2 情景模拟的引入与方案设定
7.2 基准方案下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7.2.1 云杉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结果
7.2.2 云杉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市场实现的讨论
7.3 不同碳交易环境下的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结果
7.3.1 碳汇价格波动率变化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3.2 碳汇交易成本变化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3.3 项目备案成功率变化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4 不同林业生产环境下的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评价结果
7.4.1 木材价格变化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4.2 劳动力价格变化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4.3 造林面积对固碳价值的影响
7.5 不同因素对人工造林固碳效应价值影响程度分析
7.5.1 测度方法与指标选择
7.5.2 测度结果与分析
7.6 本章小节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2.1 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碳汇定价机制
8.2.2 健全和完善碳价波动调控机制
8.2.3 采取综合措施降低林业碳汇交易成本
8.2.4 适时引进期权、期货交易
8.2.5 建立和完善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
8.2.6 探索适合农户参与的造林碳汇项目合作开发模式
8.3 研究的创新点
8.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录1:我国各类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情况
附录2:2006-2065年不同林分各碳库固碳增汇水平核算结果
附录3:2006-2065年不同林分固碳净收益现值累计变化情况
本文编号:3805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805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