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基于面板数据的森林覆盖率及其他因素与PM 2.5 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9 21:50
  国内外学者对PM2.5的研究,多数是对单个城市的PM2.5与单因素或者多因素进行研究,却很少有人以某个区域的多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影响PM2.5浓度的多个因素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确定影响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13个市(区)为研究区域,同时以森林覆盖率、PM2.5日平均浓度滞后1天、PM2.5日平均浓度滞后2天、PM2.5日平均浓度滞后3天、PM10日平均浓度、SO2日平均浓度、CO日平均浓度、NO2日平均浓度、O38h日平均浓度、日平均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光照时数、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共同作为研究指标,运用聚类分析、通径分析、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了森林覆盖率、PM2.5的时间滞后效应等因素与PM2.5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到如下结论:运用大数据建立黑龙江省13市(区)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的散点图。结果显示,一方面,黑龙江省13个市(区)的共同变化规律是:散点图呈现U字形;非供暖期几乎没有污染,供暖期有较多天的污染;供暖是导致黑龙江省空气中PM2.5质量浓度超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根本原因。另一方...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预备知识
    2.1 系统聚类
        2.1.1 系统聚类法基本思想
        2.1.2 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2.2 通径分析原理
    2.3 静态面板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2.3.1 静态面板模型的基本原理
        2.3.2 静态面板模型的分类
    2.4 混合回归模型
        2.4.1 混合回归模型的形式
        2.4.2 混合模型的假设
        2.4.3 混合模型的参数估计
    2.5 变截距面板模型的模型形式、参数估计及检验
        2.5.1 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
    2.6 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
        2.6.1 模型形式及参数估计
        2.6.2 模型类型的Hausman检验
    2.7 变系数面板模型的模型形式、参数估计及检验
        2.7.1 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的形式与估计方法
    2.8 动态面板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参数估计
        2.8.1 动态面板模型理论
        2.8.2 2SLS估计方法
    2.9 面板单位根检验的原理
    2.10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2.11 本章小结
3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数据来源
4 黑龙江省PM2.5浓度变化规律的分析
    4.1 指标体系
    4.2 PM2.5质量浓度与森林覆盖率的关系
        4.2.1 PM2.5日质量浓度变化规律
        4.2.2 森林覆盖率对PM2.5质量浓度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森林覆盖率等因素与PM2.5的关系的研究
    5.1 聚类分析结果与分析
    5.2 单位根检验结果
    5.3 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建立
    5.4 静态混合面板数据模型的协整检验
    5.5 静态混合面板数据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PM2.5的时间滞后效应与森林覆盖率等因素关系的研究
    6.1 指标体系
    6.2 单位根检验结果
    6.3 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建立
    6.4 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协整检验
    6.5 结果与分析
        6.5.1 PM2.5的时间滞后效应的分析
        6.5.2 PM2.5时间滞后效应与森林覆盖率等因素的变化规律的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建议和创新与不足
    7.1 结论
        7.1.1 森林覆盖率等因素与PM2.5的结论
        7.1.2 森林覆盖率等因素与PM2.5时间滞后效应的结论
    7.2 建议
    7.3 创新与不足
        7.3.1 创新之处
        7.3.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12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812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9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