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区典型流域人工林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4 21:13
我国华北土石山区土层浅薄、质地粗骨,生态环境脆弱,一直是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在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动下,本区大规模实施了人工造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人工林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密云县红门川流域分布较广的侧柏人工林(不同造林年限)、油松人工林(不同造林年限)、天然灌丛、天然次生侧柏林以及板栗经济林等5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布置样地47块,样方共计282个,估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造林树种的碳密度现状、阶段性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科学地评估造林树种的碳密度的变化方向和积累速率,为北京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林龄增大,油松生态系统碳密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35 a、40 a、57 a油松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81.79±6.54 t/hm2、94.54±14.47 t/hm2、 146.61±24.55t/hm2。侧柏生态系统碳密度也呈相同变化规律,20 a、40 a和57 a侧柏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67.83...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植被碳储量研究
1.2.2 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品采集与处理
2.3.2 测定方法
2.3.3 数据计算
2.3.4 数据处理
2.4 技术路线
3 北京山区典型流域人工林碳密度现状
3.1 植被碳密度
3.2 枯落物碳密度
3.3 土壤碳密度
3.4 生态系统碳密度
3.5 讨论
3.6 小结
4 人工林碳密度的影响因子研究
4.1 林分因子
4.1.1 林龄
4.1.2 林分密度
4.1.3 郁闭度
4.2 地形
4.3 土壤
4.3.1 土壤理化性质
4.3.2 土壤团聚体
4.4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4.4.1 土壤有机碳含量
4.4.2 土壤有机碳密度
4.5 讨论
4.6 小结
5 人工林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与固碳潜力
5.1 人工林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5.1.1 人工林土壤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5.1.2 人工林植被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5.1.3 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5.2 固碳潜力
5.3 讨论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表:样地基本信息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836534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植被碳储量研究
1.2.2 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品采集与处理
2.3.2 测定方法
2.3.3 数据计算
2.3.4 数据处理
2.4 技术路线
3 北京山区典型流域人工林碳密度现状
3.1 植被碳密度
3.2 枯落物碳密度
3.3 土壤碳密度
3.4 生态系统碳密度
3.5 讨论
3.6 小结
4 人工林碳密度的影响因子研究
4.1 林分因子
4.1.1 林龄
4.1.2 林分密度
4.1.3 郁闭度
4.2 地形
4.3 土壤
4.3.1 土壤理化性质
4.3.2 土壤团聚体
4.4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4.4.1 土壤有机碳含量
4.4.2 土壤有机碳密度
4.5 讨论
4.6 小结
5 人工林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与固碳潜力
5.1 人工林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5.1.1 人工林土壤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5.1.2 人工林植被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5.1.3 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5.2 固碳潜力
5.3 讨论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表:样地基本信息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836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83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