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冠幅与冠长预测模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22 19:26
树冠作为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小对树木的生长活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冠幅、冠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帽儿山林场和一面坡林场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四种混交比例(1:1、5:3、5:5、6:4)、24块标准地的3574株水曲柳样木及3164株长白落叶松样木数据,分别构建了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的冠幅模型、冠长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方式林分内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冠幅、冠长、枝下高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林木竞争因子的关系,将混交比例和树木在混交带内位置作为哑变量,并加入其他树木变量和林分变量,分别构建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的冠幅模型、冠长模型、枝下高模型。根据最优哑变量模型分别构建了可加性冠幅模型和相容性冠长模型,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的冠幅、冠长、枝下高在不同混交比例和混交带不同位置下均差异显著,混交比例为5:3的林分更利于树冠的生长,水曲柳树冠在边行生长更好,长白落叶松树冠随着胸径的增长在中间行生长更好;冠幅、冠长分别与林木胸径与林分优势木平均胸径之比和林木树高与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之比成正相关,与大于对象木的胸高断面积之和成负...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1.6 本章小结
2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数据来源
2.2.1 标准地设置
2.2.2 数据处理
2.2.3 所用变量及相关描述
2.3 本章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基础模型
3.1.1 冠幅基础模型
3.1.2 冠长基础模型
3.1.3 枝下高基础模型
3.2 模型影响因子
3.2.1 混交比例
3.2.2 树木在混交带中的位置
3.2.3 与距离无关的竞争因子
3.2.4 其他影响因子
3.3 哑变量模型
3.4 可加性冠幅模型
3.5 相容性冠长模型
3.6 模型评价与检验
3.7 本章小结
4 结果与分析
4.1 相关影响因子对冠幅的影响
4.1.1 不同混交比例林分冠幅的差异
4.1.2 树木在混交带不同位置冠幅的差异
4.1.3 竞争对冠幅的影响
4.2 冠幅模型
4.2.1 长白落叶松冠幅基础模型的选定
4.2.2 长白落叶松冠幅哑变量模型
4.2.3 水曲柳冠幅基础模型的选定
4.2.4 水曲柳冠幅哑变量模型
4.3 可加性冠幅模型
4.4 相关影响因子对冠长和枝下高的影响
4.4.1 不同混交比例林分冠长和枝下高的差异
4.4.2 树木在混交带不同位置冠长和枝下高的差异
4.4.3 竞争对冠长和枝下高的影响
4.5 冠长模型
4.5.1 长白落叶松冠长基础模型的选定
4.5.2 长白落叶松冠长哑变量模型
4.5.3 水曲柳冠长基础模型的选定
4.5.4 水曲柳冠长哑变量模型
4.6 枝下高模型
4.6.1 长白落叶松枝下高基础模型的选定
4.6.2 长白落叶松枝下高哑变量模型
4.6.3 水曲柳枝下高基础模型的选定
4.6.4 水曲柳枝下高哑变量模型
4.7 相容性冠长模型
4.8 讨论
4.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62159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1.6 本章小结
2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数据来源
2.2.1 标准地设置
2.2.2 数据处理
2.2.3 所用变量及相关描述
2.3 本章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基础模型
3.1.1 冠幅基础模型
3.1.2 冠长基础模型
3.1.3 枝下高基础模型
3.2 模型影响因子
3.2.1 混交比例
3.2.2 树木在混交带中的位置
3.2.3 与距离无关的竞争因子
3.2.4 其他影响因子
3.3 哑变量模型
3.4 可加性冠幅模型
3.5 相容性冠长模型
3.6 模型评价与检验
3.7 本章小结
4 结果与分析
4.1 相关影响因子对冠幅的影响
4.1.1 不同混交比例林分冠幅的差异
4.1.2 树木在混交带不同位置冠幅的差异
4.1.3 竞争对冠幅的影响
4.2 冠幅模型
4.2.1 长白落叶松冠幅基础模型的选定
4.2.2 长白落叶松冠幅哑变量模型
4.2.3 水曲柳冠幅基础模型的选定
4.2.4 水曲柳冠幅哑变量模型
4.3 可加性冠幅模型
4.4 相关影响因子对冠长和枝下高的影响
4.4.1 不同混交比例林分冠长和枝下高的差异
4.4.2 树木在混交带不同位置冠长和枝下高的差异
4.4.3 竞争对冠长和枝下高的影响
4.5 冠长模型
4.5.1 长白落叶松冠长基础模型的选定
4.5.2 长白落叶松冠长哑变量模型
4.5.3 水曲柳冠长基础模型的选定
4.5.4 水曲柳冠长哑变量模型
4.6 枝下高模型
4.6.1 长白落叶松枝下高基础模型的选定
4.6.2 长白落叶松枝下高哑变量模型
4.6.3 水曲柳枝下高基础模型的选定
4.6.4 水曲柳枝下高哑变量模型
4.7 相容性冠长模型
4.8 讨论
4.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62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962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