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根系磷/菲吸收与转运之间的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2024-05-27 03:42
作物根系多环芳烃(PAHs)与磷素吸收的相互作用研究对于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与PAHs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水培试验,通过测定磷素与菲共存条件下,小麦体内磷、菲含量,根系酸性磷酸酶(APase)、分泌性酸性磷酸酶(SAPase)的活性,伤流液中磷、菲含量以及pH变化和小麦根系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小麦磷、菲的吸收和转运的相互作用,为理论上揭示作物根系PAHs与磷素吸收和转运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和实践上通过磷肥施用调控PAHs的作物吸收与转运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磷、菲水平下小麦根系磷、菲吸收及其转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0~1200 μmol·L-1磷浓度范围内,小麦根系、茎叶菲含量在低磷浓度(10 μmol L-1)时最高,分别为36.87 mg·kg-1和2.07 mg·kg-1;磷含量总体呈现随磷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成对数据t-检验显示无论加菲与否,根系、茎叶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磷可促进菲从根部向地上部转运,而菲对磷转运没有显著性影响。在低磷浓度下(10μmol L-1),随着菲浓...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多环芳烃的植物吸收以及磷素的影响(代文献综述)
1 引言
2 PAHs的污染概述
2.1 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来源、分布及其危害
2.2 PAHs污染的植物修复
3 PAHs的植物吸收
3.1 植物吸收PAHs的途径
3.2 植物吸收PAHs的影响因素
4 植物吸收磷的机制
4.1 磷的概况
4.2 磷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4.3 磷在植物体内的吸收途径
5 磷对植物吸收PAHs的影响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麦根系菲与磷吸收及转运的相互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磷浓度下磷菲吸收与转运的相互作用
2.2 不同菲浓度下磷菲吸收与转运的相互作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菲吸收对磷吸收相关酶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磷浓度下小麦根系APase和SAPase活性
2.2 不同菲浓度下小麦根系APase和SAPase活性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磷与菲共存下伤流液中磷、菲含量及pH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磷处理下伤流液里菲、磷含量以及pH变化
2.2 不同菲浓度下玉米伤流液中菲、磷含量以及pH变化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磷与菲共存下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磷浓度下小麦根部和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
2.2 不同菲浓度下小麦根部、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
3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82725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多环芳烃的植物吸收以及磷素的影响(代文献综述)
1 引言
2 PAHs的污染概述
2.1 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来源、分布及其危害
2.2 PAHs污染的植物修复
3 PAHs的植物吸收
3.1 植物吸收PAHs的途径
3.2 植物吸收PAHs的影响因素
4 植物吸收磷的机制
4.1 磷的概况
4.2 磷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4.3 磷在植物体内的吸收途径
5 磷对植物吸收PAHs的影响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麦根系菲与磷吸收及转运的相互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磷浓度下磷菲吸收与转运的相互作用
2.2 不同菲浓度下磷菲吸收与转运的相互作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菲吸收对磷吸收相关酶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磷浓度下小麦根系APase和SAPase活性
2.2 不同菲浓度下小麦根系APase和SAPase活性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磷与菲共存下伤流液中磷、菲含量及pH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磷处理下伤流液里菲、磷含量以及pH变化
2.2 不同菲浓度下玉米伤流液中菲、磷含量以及pH变化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磷与菲共存下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磷浓度下小麦根部和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
2.2 不同菲浓度下小麦根部、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
3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82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98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