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大兴安岭山杨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效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2 03:58
  本文以大兴安岭山杨低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3S带状改造,改造带宽10m (Sl-S3)、20m (S4-S6)、30m (S7-S9),将每条改造带分成四段,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樟子松、落叶松和云杉,对各改造样地枯落物持水性能、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物种多样性、林分冠层、光合作用和更新苗木生长状况等指标进行研究,建立不同改造模式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改造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能够体现大兴安岭岭地区山杨低质林3S带状改造初期的改造效果,有利于提高山杨低质林的生态经营水平和生态功能,为大兴安岭地区山杨低质林经营提供理论基础。(1)在不同改造模式中,S2、S4、S5、S6改造样地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枯落物各指标都高于对照样地,经方差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表明,改造样地中S2枯落物总蓄积量(11.69 t·hm-2)、总最大持水量(60.19t.hm-2)、总有效拦蓄量(47.31t·hm-2)最高。各改造样地在改造3年后(2015年),枯落物半分解层的持水性能高于未分解层。山杨低质林各改造样地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满足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2 试验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区自然概况
    2.2 样地设置
    2.3 研究方法
        2.3.1 枯落物采集与测定
        2.3.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2.3.3 植被生物多样性调查
        2.3.4 冠层结构测定
        2.3.5 更新苗木光合作用测定
        2.3.6 更新苗木调查
3 不同改造模式枯落物分析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改造模式枯落物蓄积量的变化
        3.2.2 不同改造模式枯落物自然持水率及最大持水率的变化
        3.2.3 不同改造模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及有效拦蓄量的变化
        3.2.4 不同改造模式枯落物持水过程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改造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改造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2.2 不同改造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不同改造模式林分生长状况分析
    5.1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改造模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5.2.2 不同改造模式对冠层的影响
        5.2.3 不同改造模式对补植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
        5.2.4 不同改造模式对更新苗木生长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不同改造模式综合评价
    6.1 评价方法
        6.1.1 标准化原始矩阵
        6.1.2 确定主成分
        6.1.3 确定权重
        6.1.4 构造综合评价函数
    6.2 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19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4019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c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