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玉米脱粒损伤机理及籽粒收获脱粒装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04:21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收获是其生产过程中劳动量最大的环节。玉米籽粒直收,即在田间收获时一次完成玉米摘穗、剥皮和脱粒等作业,直接获得玉米籽粒,具有省工节本,收获周期短等优点,是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主产区的玉米在籽粒收获脱粒时极易产生籽粒破碎、应力裂纹等机械损伤,严重影响其品质和经济价值。因此,开展玉米脱粒损伤的研究,分析玉米机械损伤机理,研究设计应用于籽粒收获的脱粒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本文在此背景下,开展玉米组织力学特性测定、玉米脱粒碰撞过程及其组织的脱粒损伤有限元分析、籽粒收获脱粒装置设计和试验研究。主要工作、结果及结论如下:(1)进行玉米组织力学特性的测定及微观结构观察。将玉米籽粒视作包含角质胚乳、粉质胚乳及胚的多体系统,以万能力学试验机为核心构建了组织力学特性测定系统,得到不同品种、不同组织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力-变形曲线;根据布森聂理论计算得到弹性模量、屈服极限、强度极限等参数。结果表明:玉米内部组织抗损伤能力低于外部组织,弹性模量、屈服极限及强度极限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利用扫描电镜对玉米籽粒组织进行微观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组织的淀粉粒致密程度差异明显,籽粒组织的力学特性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2)开展玉米籽粒脱粒碰撞过程及其组织脱粒碰撞损伤的有限元模拟研究。①玉米籽粒与脱粒元件碰撞过程有限元分析。通过基于三维扫描建模技术、HyperMesh和LS-DYNA的有限元仿真,研究了籽粒与脱粒元件碰撞的动态过程,量化描述了在碰撞过程中接触力、Von mises应力和变形的关键参数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籽粒与脱粒元件碰撞时,接触区域中心处的Von mises应力值最大,沿四周扩散并逐渐减小。在碰撞过程中,籽粒的动能与内能相互转化,同时由于籽粒和脱粒元件间的摩擦,籽粒的一部分动能转换为界面滑移能。玉米籽粒损伤产生在碰撞中阶段,损伤区域可能为接触的应力集中区域。仿真中沙漏能最大时仅占总能量的4.67%,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②玉米籽粒组织脱粒碰撞损伤的有限元分析。在量化整体籽粒碰撞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构建了玉米籽粒不同组织切片的非均匀有理样条曲线(NURBS),进一步利用基于CAD放样的逆向工程技术建立了包含角质胚乳、粉质胚乳和胚的籽粒多体三维模型。利用该多体模型,借助基于HyperMesh和LS-DYNA的籽粒碰撞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碰撞速度(10、12、14、16、18 m/s)下不同玉米组织的脱粒损伤动态过程,量化在不同因素水平下碰撞过程中各组织的接触力、Von mises应力和变形的变化。以Von mises准则为临界状态条件,建立了玉米与脱粒元件碰撞时,不同组织的损伤的临界速度公式。结果表明:基于图像和非均匀有理样条的放样重建技术建立的玉米籽粒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该模型的脱粒损伤有限元分析能够对玉米组织脱粒损伤进行预测。玉米脱粒时,裂纹首先在粉质胚乳中产生,随着载荷加大损伤发展到角质胚乳,最后损伤的组织为胚。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得到角质胚乳、粉质胚乳和胚的损伤临界速度在含水率11.78%时分别为13.58、9.66和17.23 m/s,在含水率17.64%时分别为 15.92、11.29 和 18.44m/s,在含水率 23.45%时分别为 19.50、13.80 和21.52m/s,在含水率29.31%时分别为21.64、14.37和22.74m/s,在含水率34.73%时分别为 23.98、16.72 和 24.40 m/s。(3)研制玉米籽粒收获脱粒装置,开展台架试验研究。①在组织力学特性测定和有限元仿真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玉米籽粒收获的脱粒装置方案,对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和参数设计。利用UGNX 8.5软件绘制了试验台的三维模型、利用CAD软件绘制了关键部件,并试制了试验台。②以滚筒转速、凹板间隙、喂入量和籽粒含水率为影响因素,以破碎率、损失率和脱净率为指标,利用设计制造的试验台进行脱粒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各响应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通过多目标优化,得到因子最优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为362 r/min,凹板间隙为45 mm,喂入量为7kg/s,含水率为20.75%,此时对应的指标分别为破碎率2.21%,损失率0.61%,脱净率100%。对多目标优化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值与理论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本研究不但为玉米籽粒收获的脱粒工序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装置,而且对于提高我国玉米籽粒收获收获机械关键技术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文】:

玉米籽粒,粉质胚乳,胚乳


设计新型玉米脱粒装置的数据基础。逡逑织结构与玉米类型简介逡逑织结构简介逡逑物学上的颖果,主要由种皮、胚乳及胚三部分构角质胚乳和粉质胚乳,各姐织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界。明,厚度仅约3丨.7邋pm[55],主要起到保护种子,米籽粒储存能量的场所,主要由淀粉构成,此外层为一层单细胞,由于该层细胞充满含有蛋白质的层包裹,有角质胚乳和粉质胚乳的区别,在外观上,胚乳不透明,颗粒结构松散;在组成上,角质胚蛋白质含量高于粉质胚乳。胚位于籽粒的内部,损伤后玉米发芽率降低。逡逑

组织力学,特性试验,玉米,测试系统


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量程300g,精度O.Olg;邋GZX-9140ME热风烘箱(上海博讯仪器逡逑公司);电子数显游标卡尺、量程150mm,精度0.01邋mm邋(上海三丰精密量仪有限公司)。逡逑玉米组织力学特性测定系统如图2-2所示,该系统主要是配有圆柱平头探针和计算机逡逑的万能力学特性试验机。圆柱平头探针底面的直径为1邋mm[61],万能力学特性试验机为逡逑Instron邋5543万能力学特性试验机(英斯特朗上海试验设备贸易有限公司),量程500邋N,逡逑力传感器精度0.0001邋N,位移传感器精度0.0001邋mm,可调整加载速度范围0?500邋mm/min。逡逑如图2-2.所示,玉米组织力学特性测定系统的测试部分主要由三爪卡盘、加载单元、逡逑圆柱平头探针、底座、载物台构成。试验开始前,将玉米组织样品固定在载物台上,在计逡逑算机控制软件中粗调探针与籽粒间的距离,在探针与籽粒组织未接触时开始试验。试验过逡逑程中,加载单元夹持着探针以预定速度对组织进行加载,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各自反馈逡逑相应的信息。完成一次试验后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225.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作梅;孙静鑫;郭玉明;;不同含水率对谷子籽粒压缩力学性质与摩擦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3期

2 王凤娟;张洪军;王世刚;刑名扬;;单滚筒钉齿式玉米脱粒机的研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3 李心平;马义东;金鑫;高连兴;;玉米种子仿生脱粒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7期

4 张新伟;易克传;高连兴;;玉米种子与脱粒部件碰撞过程中的接触力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14期

5 吴维雄;罗锡文;杨文钰;彭淑卉;;小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6 相茂国;张道林;李春宁;卜令昕;崔萌;;影响玉米脱粒性能的因素分析与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年01期

7 李耀明;王成红;徐立章;李磊;薛臻;;切纵流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田间试验与参数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11期

8 谢瑞芝;雷晓鹏;王克如;郭银巧;柴宗文;侯鹏;李少昆;;黄淮海夏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研究初报[J];作物杂志;2014年02期

9 石林榕;吴建民;孙伟;张锋伟;孙步功;刘全威;赵武云;;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水平圆盘式精量排种器排种仿真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10 徐立章;李耀明;王成红;薛臻;;切纵流双滚筒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禄兴丽;保护性耕作措施下西北旱作麦玉两熟体系碳平衡及经济效益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李山山;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总体结构布局优化设计与虚拟验证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3 杜岳峰;丘陵山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4 宗望远;油菜联合收获纵轴流脱离系统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赵武云;组合式螺旋板齿种子玉米脱粒装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传根;玉米籽粒收获机清选筛体结构的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周登科;客车前撞吸能特性与乘员损伤机理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马俊;玉米果穗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及脱粒过程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雷晓鹏;黄淮海地区玉米机械收获籽粒可行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毕权胜;齿钉双滚轴差速式玉米脱粒装置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6 李清龙;打击式玉米脱粒机脱粒过程试验研究及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7 范少玲;中国玉米种植成本收益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8 相茂国;玉米籽粒直收机械适应性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周海玲;玉米果穗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及脱粒过程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曲宏杰;籽粒型玉米收获机适应性的试验与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09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09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