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自走式对靶喷雾机对靶喷雾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发布时间:2020-11-22 00:43
   对靶喷雾是果树病虫害防治与精确施药的重要实现方式,对于提高施药过程中农药利用率和降低农药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激光传感器和单片机控制器,设计了自走式对靶喷雾机控制系统并试验分析了控制系统的对靶喷雾性能,同时基于自走式对靶喷雾机就对靶喷雾参数对果树冠层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试验与分析。进而实现了低量、精确喷施,也为果园精确施药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研究国内外现状,确定了自走式对靶喷雾机对靶喷雾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法,即基于单片机控制器根据行驶速度动态调整采样频率实现连续3次采样的靶标判别法和干扰信号滤除算法、电磁阀控制喷雾启闭和基于激光传感器的对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2.文中对自走式对靶喷雾机的喷雾药液回路中的主要元器件进行了选型分析,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电路与软件处理程序。同时基于S TC12C5A60S2主控制芯片,设计了单片机主处理模块、矩阵按键模块、采样信号检测模块、报警指示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和串口通讯模块。基于C语言编写了自走式对靶喷雾机处理程序和靶标判别算法,包括单片机处理主程序、对靶采样信号检测子程序、矩阵按键与报警指示子程序。3.基于激光传感器进行了对靶参数性能的测试与分析,包括自走式对靶喷雾机的建立,并进行了激光对靶靶标判别间距测试。激光传感器对靶参数性能试验表明,动态靶标判别间距和传感器到靶标的直线距离无关,但受行驶速度的影响。喷雾机行驶速度保持在0.5 m/s,对靶检测的动态最小判别间距介于100mm~150mm之间;速度为1 m/s时,动态靶标最小判别间距介于200mm~250mm之间,同时对靶检测判别靶标间距的能力随速度的变大而减弱。4.由于对靶造成的滞后喷雾会对果树冠层雾滴覆盖率造成影响,因此设计了两种克服滞后喷雾的方式。喷雾机工作在0.5m/s速度下,在喷雾有效区域内(靶标冠层区域),连续喷雾方式下的树冠层雾滴覆盖率为64.2%,方式Ⅱ和Ⅲ的树冠层雾滴覆盖率分别为47.6%、52.8%;在喷雾无效区域内(非靶标区域),连续喷雾方式下雾滴覆盖率为62%,方式Ⅱ和Ⅲ的雾滴覆盖率分别为19.4%、11.5%。同时方式Ⅲ在克服喷雾响应延迟时,冠层边缘区域的雾滴覆盖率为55%远高于方式Ⅱ时的35%。因此本文选择方式Ⅲ,即采用提前对靶和离开靶标后延迟一个采样周期停止喷雾的对靶喷雾控制方法,此喷雾方法提高了对靶喷雾时树冠层的雾滴覆盖率。5.通过试验分析了自走式对靶喷雾机喷雾参数对树冠层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分别设置了4种行驶速度和株距,3种采样冠层,对单排仿真树进行了喷雾试验并与连续喷雾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数据显示,行驶速度对树冠层雾滴沉积分布影响显著,且行驶速度对于对靶喷雾时的影响比连续喷雾时尤为显著,行驶速度为0.5m/s时,仿真树冠层内的雾滴覆盖率最大为48%,冠层内雾滴沉积性能最好,雾滴沉积性的变异系数仅为14.3%;对靶喷雾时,要确保株距大于对靶传感器的最小靶标判别间距,株距≤1m时,对靶传感器无法准确判别靶标,容易造成误喷;由于对靶响应的延迟,会造成一定距离的滞后喷雾,使得雾滴沉积在冠层内呈现左侧低、中间和右侧高的特点。因此减缓行驶速度、选择合适的株距、降低对靶响应延迟时间,是提高对靶喷雾时雾滴在树冠层内部沉积性能和雾滴覆盖率的有效实现方式。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S49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靶喷雾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靶喷雾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自走式对靶喷雾机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自走式对靶喷雾机控制系统设计目标与要求
    2.2 对靶喷雾控制系统原理
    2.3 对靶喷雾控制系统整体方案
        2.3.1 对靶喷雾系统基本组成
        2.3.2 对靶喷雾控制系统整体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靶喷雾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3.1 自走式对靶喷雾机主要元器件选型
    3.2 对靶喷雾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2.1 单片机处理模块
        3.2.2 信号检测模块
        3.2.3 矩阵按键输入模块
        3.2.4 液晶显示模块
        3.2.5 报警指示模块
        3.2.6 串口通信模块
    3.3 对靶喷雾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3.1 单片机软件设计要求
        3.3.2 单片机软件设计任务
        3.3.3 单片机处理主程序
        3.3.4 对靶采样子程序
        3.3.5 检测与报警指示子程序
        3.3.6 矩阵按键输入子程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走式对靶喷雾机构建与对靶探测性能研究
    4.1 自走式对靶喷雾机的建立
    4.2 实验方案设计
    4.3 动态靶间距测试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喷雾方式对雾滴沉积分布影响的试验与分析
    5.1 试验方案与方法
    5.2 不同喷雾方式下雾滴覆盖率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靶喷雾参数对雾滴沉积分布影响的试验与分析
    6.1 试验设计
    6.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行驶速度对雾滴覆盖率的影响
        6.2.2 株距对雾滴覆盖率的影响
        6.2.3 雾滴在冠层的雾滴沉积分布
        6.2.4 不同速度和株距下对雾滴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报的专利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伟杰;;多用双隔膜全塑自压喷雾机[J];农业机械;2001年11期

2 梅成建;购买喷雾机 千万要注意[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1年06期

3 ;典型动力式田间喷雾机简图[J];江苏农机化;2003年01期

4 小禾;喷雾机集锦[J];山西农机;2003年03期

5 苏明;如何识别伪劣喷雾机[J];山东农机化;2005年04期

6 文馨;如何选购喷雾机[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年06期

7 钱录庆;;如何选购喷雾机[J];南方农机;2005年06期

8 刘环;李小山;;实用是特长 品质作保障——广东省农机所新研制的“能打持久战的喷雾机”面世[J];现代农业装备;2006年02期

9 宋坚利;宫少俊;何雄奎;;隧道式循环喷雾机的发展前景[J];农机科技推广;2006年04期

10 ;喷雾机展台[J];农业机械;2007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吉理想;橡胶履带式喷雾机行走装置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胡天翔;智能对靶喷雾机软件系统设计与集成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邱威;自走式果园风送定向喷雾机的研制与试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顾家冰;风送式变量喷雾机气液两相流及雾化的试验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张铁;超高地隙喷杆喷雾机风幕系统试验研究与仿真分析[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刘雪美;喷杆喷雾机风助风筒多目标优化设计[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永志;面向智能喷雾机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邢敬轩;果园风送喷雾机喷雾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3 许超;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自走式底盘机架的设计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李斌;自走式高架喷雾机行走稳定性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5 张金辉;悬挂式果园风送喷雾机改进设计[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荣;风送式葡萄园喷雾机的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左文龙;气流辅助式喷杆喷雾机多工况优化及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8 初晓庆;有边界对靶式棉田喷雾机的研制与试验[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9 闫晓海;两位一体烟草喷雾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方乾增;喷杆喷雾机主动控制与对靶喷雾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93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893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