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耕耙犁设计与试验

发布时间:2020-04-06 15:07
【摘要】:耕耙犁复式作业机械是利用铧式犁及旋耕机制作的旋松联合耕作机,整体结构是铧式犁在前,旋耕机置后。前端四铧犁将土壤深翻,后端旋耕机将土壤打碎、平整耕后地表,同时能够切碎植物根茬,便于播种机作业,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后端旋耕机的位置较前端四铧犁向右偏移,能够更好地将深翻的土块打碎、旋松。传统的耕整地作业忽视了土壤的耕作整理及种床准备作为生产基础的重要意义,造成粮食产量不能提高甚至减产,为了使持续耕种的土地最大限度地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农作物高产稳产,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针对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要求:秸秆粉碎较细,旋耕较深,秸秆与土壤混和均匀,研制出耕耙犁复式作业机械,该样机犁耕部分与旋耕整地部分作业连续,覆盖紧密,并可根据田块情况进行调整,能同时完成深耕和碎土两道作业,实现玉米秸秆还田作业的要求。并且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进地次数。发展多机具的联合作业,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发挥拖拉机的效能。给出了主要部件的设计与计算,以此对耕耙犁复式作业机械建模、仿真、有限元分析、模态试验,具体工作总结如下:耕耙犁复式作业机械主要部件的设计与三维建模,其中包括铧式犁、旋耕机组件、变速箱等。通过调研并根据安徽省农艺要求,确定刀片材料和部件具体尺寸,完成虚拟样机的模型建立和整机装配。运用机构学原理,将在CATIA中建立的三维模型导入到ABAQUS中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深松犁架子和犁体的一到十阶振型及对应的频率,通过分析深松犁架子和犁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验证机构的合理性。利用相关仪器设备,通过锤击法对整机进行试验模态分析,得到了前14阶试验模态的频率和振型结果图,并通过相干函数的方法来检验试验数据的好坏,得出其工作时能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耕耙犁的模态试验分析结果,为耕耙犁的结构优化分析、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验证了其固有振型的正确性。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两次田间试验,分别是耕耙犁复式作业机械秸秆还田效果试验和不同耕作播种方式(耕耙犁)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前茬秸秆移走留根茬和免耕施肥播种一体化的亩实产最高,达661.1kg;处理1耕耙犁和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次之。在前茬秸秆还田条件下,既保证旋耕后土壤平整度又能较好减轻整机重量,达到良好预期产量结构。
【图文】:

技术路线图,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

铧式犁,犁架


平面犁架按各部件连接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螺栓式和焊接式。螺栓式有拆装方便、制造简单等优点,但往往不能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通常会在犁上加强梁,这无形中增加了犁的重量和材料耗用量,提高了成本。最终采用平式来设计犁架。犁架的整体结构如图2-3 所示,,整体均用横截面长、宽和壁厚分别为100mm、60 的长方形空心钢管焊接而成,横截面如图 2-1 所示。犁架长度最长为 2083m最长为 1088mm。最长的梁长度为 2100mm 作为主梁,也是铧式犁的安装梁。其结构简单、材料耗用量小、承受的强度高。图 2-3 犁架截面Figure 2-3 Sectional plow frame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2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为民,孙全乐,李文明;采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切实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京农业;2000年09期

2 张宝刚;对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的两点浅见[J];河北农机;2000年01期

3 徐瑞宝,刘进洪,王志林;滕州市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机械化;2000年06期

4 张文华;玉米秸秆还田作用大效益高[J];河南农业;2000年11期

5 于士杰,朱思杰;玉米秸秆还田三要素[J];农机推广;2000年01期

6 王庆法;;安阳市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的几点做法[J];农业机械;2001年10期

7 孔庆捷;河南重点地区玉米秸秆还田进展顺利[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2年05期

8 常树堂;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河南农业;2002年10期

9 管锁荣;浅谈玉米秸秆还田[J];山西农业;2002年12期

10 王庆法,郭青松;安阳市实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情况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韩慧兰;尚德勇;;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确保粮食稳产高产[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及N肥去向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及氮肥去向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高晶柱;孙红闯;王洪利;;玉米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机械化技术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农业科学与医药科学分册)[C];2013年

5 周怀平;关春林;李红梅;杨治平;;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与土壤氨挥发[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丰民 张宝程;我市今年玉米秸秆还田325.35万亩[N];保定日报;2006年

2 刘永安;应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N];开封日报;2007年

3 刘洪兵邋徐淑霞 于晓堂;东营区5万亩玉米秸秆还田[N];东营日报;2008年

4 张丽梅;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N];陕西科技报;2010年

5 聂永强;玉米秸秆还田种小麦[N];山西科技报;2002年

6 贾友江;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7 张满良;玉米秸秆还田要点[N];陕西科技报;2012年

8 正定县农牧局 白俊香;玉米秸秆还田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3年

9 张明来;玉米秸秆还田勿入三大误区[N];农资导报;2014年

10 通讯员 高志丹 王猛 记者 解丽达;文安:今秋48万亩玉米秸秆还田[N];河北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勇;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质量变化及对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2 程苗苗;Bt玉米秸秆还田和赤子爱胜蚓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孙日静;生物降解膜覆盖及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大蒜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4 蔡海涛;耕耙犁设计与试验[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5 蒋向;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小麦根系发育和功能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刘四义;玉米秸秆还田对农田黑土CO_2排放及碳氮组分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7 王小雷;玉米秸秆还田和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影响的生理生态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16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16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2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