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基于离散元法的深松铲铲翼参数优化及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10:16
【摘要】:由于长期采用翻耕旋耕作业,造成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变硬等问题。深松作业可以打破坚硬的犁底层,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但深松作业后易形成了 V‖字形的耕层扰动结构,导致地表跑墒严重、深层蓄水不足,削弱了深松作业效果。在深松铲柄上安装铲翼可以改善深松作业后的耕层构造,本文借助离散元法和土槽试验,对深松铲铲翼开展参数优化和试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建立离散元耕作模型。通过对关中地区土壤参数的试验,结合已有文献,给出耕土层和犁底层两层的模型参数,建立了双层离散元土壤耕作模型。该模型的建立过程及具体参数可为后来不同地区土壤离散元模型建立提供方法借鉴。确定铲翼的参数及水平,利用Pro/E完成铲翼的虚拟装配,建立边界模型。设置各项仿真运行参数,完成仿真模型的建立。2、离散元仿真试验。仿真试验按铲翼的4因素3水平的完全试验展开,共81组。对土壤模型设置了浅、中、深三层结构,建立了深松作业扰动轮廓耕犁比、起垄高度和起垄宽度三个深松作业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深松耕作机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受到的平均作用力深层中层浅层。铲翼夹角为120°时,对垄高的影响最小,对垄宽的影响最大。在铲翼倾角为45°时,铲翼对垄高的影响最小,对垄宽的影响最大。3、显著性分析。采用SPSS软件分析铲翼参数对耕犁比的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铲翼长度、铲翼高度、铲翼夹角和铲翼倾角对耕犁比的显著性分别为0.001、0.000、0.549、0.730,表明铲翼长度和铲翼高度对耕犁比的影响显著。不同因素对耕犁比的影响程度大小为:铲翼高度铲翼长度铲翼夹角铲翼倾角。4、土槽试验与仿真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铲翼高度下,垄高和垄宽均随着铲翼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铲翼长度下,垄高和垄宽均随着铲翼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耕犁比随铲翼高度增加而增加,随铲翼长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得出铲翼的最佳参数为:铲翼长度为15cm,铲翼高度为7.5cm,铲翼夹角为120°,铲翼倾角为45°。即该条件下,耕犁比最小,深松作业后的耕层构造最佳,且垄宽垄高相对合理。试验与仿真的耕层构造变化趋势一致,且垄高垄宽的最大误差在10%以内,表明仿真试验有效。
【图文】:

深松,深松机


图 1-1 传统深松作业后的耕层构造 图 1-2 理想深松作业后的耕层构造Fig.1-1 Plough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subsoiling Fig.1-2 Reasonable plough structure图 1-3 几种装有铲翼的深松机Tab.1-3 Some kinds of subsoiler with shovel wings目前市场上有通过在深松铲柄上安装铲翼来改善耕层土壤结构的深松机具,如图1-3。实践情况表明,在深松铲柄上安装铲翼有利于增大对土壤深层的扰动,可有效解决 上坡口大而犁底层扰动小‖这一现象。但目前关于铲翼的参数(如长度、倾角等)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且铲翼对深松作业耕层构造的改善效果也没有具体的分析。本项目

深松,犁底层,深松机


图 1-1 传统深松作业后的耕层构造 图 1-2 理想深松作业后的耕层构造Fig.1-1 Plough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subsoiling Fig.1-2 Reasonable plough structure图 1-3 几种装有铲翼的深松机Tab.1-3 Some kinds of subsoiler with shovel wings目前市场上有通过在深松铲柄上安装铲翼来改善耕层土壤结构的深松机具,,如图1-3。实践情况表明,在深松铲柄上安装铲翼有利于增大对土壤深层的扰动,可有效解决 上坡口大而犁底层扰动小‖这一现象。但目前关于铲翼的参数(如长度、倾角等)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且铲翼对深松作业耕层构造的改善效果也没有具体的分析。本项目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立昌;;深松作业对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及其实施要求[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年12期

2 韦钟继;郑丁科;杨丹彤;孙芳媛;;带翼振动深松铲运动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7年12期

3 李伟;张帅磊;黄玉祥;朱瑞祥;;深松深度对土壤扰动影响的仿真与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7年11期

4 杭程光;黄玉祥;高喜杰;李伟;朱瑞祥;;深松铲铲尖对土壤扰动过程及效果的试验与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年03期

5 丁启朔;任骏;BELAL Eisa Adam;赵吉坤;葛双洋;李杨;;湿粘水稻土深松过程离散元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3期

6 陈印军;易小燕;陈金强;陈章全;韩巍;杨瑞珍;;藏粮于地战略与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年12期

7 杭程光;黄玉祥;李伟;朱瑞祥;;深松耕作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减阻策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1期

8 郑侃;何进;李洪文;刁培松;王庆杰;赵宏波;;基于离散元深松土壤模型的折线破土刃深松铲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9期

9 霍星辰;杨诗韵;赵鹏飞;潘峰;祝一贺;赵萍;;深松技术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年03期

10 黄玉祥;杭程光;苑梦婵;汪博涛;朱瑞祥;;深松土壤扰动行为的离散元仿真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琰;“四化同步”背景下的我国粮食安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甜;基于耕地质量的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2628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28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f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