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采摘平台传送装箱系统研究
【图文】:
备类型(Jian et al. 2009)。欧美一些国家研究了各种振动式苹果收获机械,主要由激振和收集装置组成,在大规模的苹果收获中非常高效(Peterson et al. 1994)。华盛顿州立大学研制的适合竖直墙式果树形状的惯性式振动收获机,可使“爵士”苹果的收获比例达到九成,且控制苹果的损伤率在 15%以内(Kleine et al. 2015)。之后,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通过合适的加速度摇振树枝能使果实轻易分离,Peterson 等人设计了机械冲击式收获机,并在半矮化果园进行试验,苹果的采收效率在 65%以上,平均八成的果实符合市场上苹果的质量标准(Wolford et al. 2003;Peterson2005)。90 年代初,采用枢轴式摆动悬挂机构,,日本研究设计了自走式采摘车,并在四国农业试验场研制成功(谢志勇 2005)。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着手研究各种农业机器人,其中就包括采摘机器人(Hayashi et al. 2002;Harrell et al. 1990)。首台采摘机器人在 1983 年于美国研制成功,其后包括法国、荷兰、日本等国相继研发了具有机器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多种采摘机器人,适用于柑橘、苹果、葡萄和西瓜等果实的采摘(姜丽萍等 2006)。
果园采摘平台传送装箱系统研究,采摘机械臂由伺服电机驱动,柔性末端执行器可减少对左右,每个苹果采摘用时 10 秒以内。0 年代中期,美国成功研制了果园升降作业平台,其由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采摘苹果的速度(Luo et al. 2015)。美2 所示,采摘人员站在升降平台上将苹果摘下,利用气压负压吸入人工摘下的苹果,并携带苹果运动,当苹果运动,保证单个苹果的高速度和高精度传送,传送导管末端的果箱内底面。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杰;;我国苹果产业的格局和发展建议[J];中国果菜;2015年06期
2 姬伟;李俊乐;杨俊;丁世宏;赵德安;;机器手采摘苹果抓取损伤机理有限元分析及验证[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3 刘大为;谢方平;李旭;王小龙;;小型果园升降作业平台的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4 孟杰;孟文俊;;影响EDEM仿真结果的因素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4年06期
5 张松柏;;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及发展建议[J];落叶果树;2014年05期
6 胡建平;郭坤;周春健;侯冲;;磁吸滚筒式排种器种箱振动供种仿真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8期
7 常有宏;吕晓兰;蔺经;薛新宇;王中华;;我国果园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年06期
8 何家成;段文婷;李凤佳;蒋猛;;手持式电动水果采摘机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5期
9 冯娟;刘刚;司永胜;王圣伟;周薇;;苹果采摘机器人激光视觉系统的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10 马少锋;孟云;孙建设;邵建柱;王红宁;许宝峰;;矮砧和乔砧密植红富士苹果树冠层特性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龙;牵引式果园采摘作业平台设计与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朱利元;2CM-2马铃薯起垄覆膜播种机的研制与试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刘梦飞;核桃采摘机的设计与试验[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4 周延睿;基于近红外光谱便携式水果糖度无损检测装置模块化设计[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5 散捚龙;杏振动采收关键因素研究与试验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6 曹文龙;苹果园生产机械化工艺研究与机械选型[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7 霍强;蓝莓采摘车采摘系统及植株振动模型仿真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8 李小亮;基于振动机理的山核桃采摘样机设计[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9 陈天宏;双目采摘机器人路径优化设计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赵庆波;果树采摘机器人控制与避障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5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4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