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核桃青皮剥离方式研究与机器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13 22:27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核桃种植业的蓬勃发展,陕西省的林果业发展更是迅速。核桃作为具有地方优势及特色的果品成为陕西林果业生产发展的重点。陕西商洛等地核桃种植面积发展较快,产量逐年增加,但是目前对于核桃的前处理仍然采用较落后的手工业方式。为减轻劳动力,研究人员设计了多种核桃青皮剥离设备,但由于核桃品种繁杂,成熟度不一,剥离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核桃青皮剥离设备并没有在市面上普及。本课题在陕西省科技厅项目(项目编号:2014K01-32-01)的支撑下,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核桃青皮剥离样机。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对核桃青皮剥离设备的国内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调研国内及陕西省的核桃发展现状,通过对国内各种原理的核桃青皮剥离设备分类研究,总结各类设备的优缺点。(2)主要对陕西省青核桃进行调研,掌握了青核桃的外形尺寸、青皮厚度以及成熟的青核桃与未成熟的青核桃在剥离青皮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使用万能材料实验机对核桃做了静态压缩试验,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验证了试验的可行性。(3)通过对青皮剥离方式的研究,结合机械设计学理论,运用挤压揉搓的原理确定了核桃青皮剥离样机的最初方案。并对样机的加料斗、青皮剥离系统以及其他相关零件进行了设计,最后对电机及运动参数做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对栅条板进行了理论校核。(4)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样机的三维模型,并用Pro/E软件对样机做了仿真分析,检验样机的干涉性。最后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栅条板的参数做了改进。(5)主要通过样机试验,研究了采摘时间、青核桃的大小、样机的转速等对核桃青皮剥离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结果对样机结构做出合理的改进,最后,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样机最终的机构方案三维模型。
【图文】:

去青,青皮


直接约束着核桃产业化、规模化的进展,青皮剥离的机械化发展己是迫在眉睫。逡逑核桃若不及时脱青皮,将直接影响核桃仁品质,甚至产生霉烂变色。而传统的"堆逡逑妪脱皮法",利用人工脱青皮如图1-1所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逡逑~栧义贤迹保比斯とデ嗥ゅ义希疲椋纾澹保卞澹粒颍簦椋妫椋悖椋幔戾澹穑澹澹欤椋睿珏义狭硗猓昀创蠖嗍┟裎撕颂衣粲懈龊眉矍3;崽崆安烧缟鲜校耸鼻嗥ゅ义细灰装耄庋偷贾麓罅康那嗪颂一岜患卸彦砘蛘吲缛骷篰0利药剂的方法处逡逑理如图1-2进行集中喷药处理,这样不但对核桃表皮和环境有很大的污染而且可能影响逡逑到核桃仁的品质。所W,研制核桃青皮剥离设备已是势在必行。逡逑W逡逑图1-2集中喷药催熟逡逑Fig.邋1-2邋Accelerate邋化e邋ripening邋by邋spraying逡逑因化研发核桃脱青皮机械,可保证核桃内在品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效率,逡逑2逡逑

青皮,核桃,核桃仁,劳动强度


直接约束着核桃产业化、规模化的进展,青皮剥离的机械化发展己是迫在眉睫。逡逑核桃若不及时脱青皮,将直接影响核桃仁品质,甚至产生霉烂变色。而传统的"堆逡逑妪脱皮法",利用人工脱青皮如图1-1所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逡逑~栧义贤迹保比斯とデ嗥ゅ义希疲椋纾澹保卞澹粒颍簦椋妫椋悖椋幔戾澹穑澹澹欤椋睿珏义狭硗猓昀创蠖嗍┟裎撕颂衣粲懈龊眉矍3;崽崆安烧缟鲜校耸鼻嗥ゅ义细灰装耄庋偷贾麓罅康那嗪颂一岜患卸彦砘蛘吲缛骷篰0利药剂的方法处逡逑理如图1-2进行集中喷药处理,这样不但对核桃表皮和环境有很大的污染而且可能影响逡逑到核桃仁的品质。所W,研制核桃青皮剥离设备已是势在必行。逡逑W逡逑图1-2集中喷药催熟逡逑Fig.邋1-2邋Accelerate邋化e邋ripening邋by邋spraying逡逑因化研发核桃脱青皮机械,可保证核桃内在品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效率,逡逑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2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有信,李艳青;美国核桃前景好 栽种模式最重要[J];林业实用技术;2003年10期

2 王有信,李艳青,刘原福;发展美国黑核桃要选好栽植模式[J];果农之友;2003年11期

3 杨继明 ,赵维进 ,杨秀勇 ,刘爱芬 ,李际华;核桃品种元丰的特性与栽培要点[J];河北果树;2004年04期

4 杨玉良,崔莹,祝钰,刘宏;4个美国黑核桃品种引种初报[J];中国果树;2005年02期

5 史建新,赵海军,辛动军;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核桃脱壳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6 宋锋惠;史彦江;;黑核桃[J];农村科技;2005年01期

7 王自明;陈剑英;范林元;;全省各地积极做好核桃种苗管理工作[J];云南林业;2008年02期

8 房洪才;;核桃价格高引种须慎重[J];农村新技术;2008年13期

9 朱德正;;良种核桃发展潜力大[J];山西果树;2009年01期

10 王国平;;澳大利亚核桃发展概况[J];山西果树;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书宝;高绍堂;任湘莉;;美国黑核桃在陕西的引种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徐颖;张美勇;;核桃生态示范园建设的发展趋势[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3 赵宝军;宫永红;刘广平;王仕海;;美国加州核桃遗传改良研究现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方洁;王红霞;赵悦平;赵书岗;玄立春;;核桃光合影响因子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清华;段可;甘霖;张大福;;我国核桃繁殖技术的研究(综述)[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高书宝;高绍棠;高国宝;杨胜良;王赵媛;;美国黑核桃引种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孙辉;郭建朝;褚新房;曹瑞丽;王素平;;太行山区优种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丛桂芝;张海群;买买提依明;外力;解彩虹;阿斯哈;;新疆伊犁引进栽培美国黑核桃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9 宋宇琴;吴国良;刘群龙;王勇;;核桃枝条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测定[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书宝;庞长民;陈昊;张莹;韩桂军;高国宝;;核桃青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任 将宪生;我国核桃的出口状况与发展建议[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2 方言;“铁娘子”欲振兴我国核桃产业[N];科技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红兵;昔日“铁姑娘”欲振兴我国核桃产业[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伯祥;陇南核桃滚九州[N];陇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武星;核桃科技改良 八万农民受益[N];各界导报;2008年

6 通讯员 牟迎会邋邹远景;兴山冲刺全省核桃产业名县[N];三峡日报;2008年

7 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局长 赵修云;加快核桃产业发展 实现林业资源转化[N];广元日报;2008年

8 黄虹秀 记者 左丽琼;利州区2012年建成核桃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N];广元日报;2008年

9 姚晓勇;甘肃省华亭核桃走俏四方[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10 黄昱;赫章“十大体系”助推核桃产业发展[N];毕节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朝斌;核桃遗传多样性与优良类型选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徐永杰;大巴山区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及其坚果特异性状发掘[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3 姬谦龙;不同基因型美国黑核桃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4 马艳萍;鲜食核桃采后生理及辐照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田景花;核桃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及钙信使系统的适应性变化[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汤浩茹;核桃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与转基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0年

7 马庆国;中国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8 赵鹏;核桃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子鉴定与遗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政;核桃剪切挤压柔性破壳取仁的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警;核桃破壳机理研究及破壳机的设计[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卢娣;核桃降压肽的制备及分离纯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李晴;低剂量γ射线对鲜食核桃冷藏期与货架期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进;丛枝菌根真菌对核桃幼苗接种效应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6 刘德华;核桃分级破壳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7 赵爽;‘绿岭’核桃生长结果性状遗传与杂交优株选择[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梁珊珊;湘西北核桃资源及良种选择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瑞芳;核桃蛋白发酵乳的生产工艺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郝常艳;核桃多肽的制备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62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62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