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基于蚯蚓波纹润滑体表的仿生开沟器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20:27
【摘要】:土壤粘附现象普遍存在于地面机械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中,对地面机械的工作性能和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土壤动物如蚯蚓能够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自由运动而始终保持自身没有土壤粘附,这是蚯蚓非光滑体表、动态蠕动、体表润滑、电渗等耦合作用的结果。这为解决触土部件的粘附提供了仿生思路。为了提高触土部件的脱附减阻性能,运用仿生学原理,以蚯蚓为仿生原型,对芯铧式开沟器进行了仿生优化研究,以期为触土部件减粘降阻提供参考和依据。以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作为生物原型,基于蚯蚓的非光滑波纹形态体表和生物润滑功能,仿生设计了四种仿生开沟器。首先,提取蚯蚓头部收缩态曲线,将曲线前部的入土部分用到芯铧脊线上,设计仿生脊线开沟器;其次,将曲线中后部的波纹结构应用到芯铧侧线上,设计仿生波纹开沟器;最后,两种开沟器特征结合,设计仿生复合开沟器。对仿生复合开沟器进行润滑设计,完成自润滑功能,命名为自润滑仿生开沟器。利用离散元方法对开沟器减阻性能和触土界面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开沟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传统开沟器、仿生波纹开沟器、仿生脊线开沟器、仿生复合开沟器。三种仿生开沟器的减阻率随开沟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仿生复合开沟器在深度60mm、速度100mm/s时达到了最大减阻率为9.08%。三种仿生开沟器的开沟宽度均小于传统开沟器,对土壤扰动小,回土效果均比传统开沟器要好。仿生脊线开沟器由于入土角沿着脊线由小逐渐平缓增大,具有更好的入土性能。仿蚯蚓脊线的芯铧面表面积较圆弧形脊线开沟器小,在整体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更少的颗粒接触。波纹结构能够引导颗粒向垂直方向运行,提高开沟高度,减小开沟宽度,并使颗粒施加给芯铧表面的力从芯铧的尖端缓解到整个芯铧面上,波纹芯铧表面与颗粒之间产生间隙,减少了颗粒接触个数和接触面积。仿生复合开沟器的力场最小,芯铧表面对土壤的扰动小且沿芯铧面均匀分布。对开沟阻力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究:开沟阻力随着土壤含水量、土壤硬度、开沟深度以及开沟速度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对仿生复合开沟器的减阻率进行多元正交多项式回归试验探究,主次因素最优水平依次为:土壤硬度3、开沟深度为60mm、开沟速度为500 cm/min、土壤含水量为20%时,达到最大减阻率20.5%。建立了因素与减阻率的回归方程,减阻率随着土壤硬度和开沟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开沟速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蚯蚓在前进过程中分泌的体表粘液在土壤与蚯蚓体表之间形成一个弱剪切层。这一弱剪切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起到流体润滑作用,从而降低了土壤粘附力和阻力。对润滑试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进行探究,土壤含水量较小时,开沟器润滑会促进土壤颗粒与水分子吸附,加大土壤粘附;土壤含水量较大时,土壤颗粒呈整体塑性状态,润滑会使水分子游离,土壤在水的润滑下降低粘附和阻力。通过土壤含水量试验得到,土壤含水量为30%时,润滑减阻效果最好,减阻率均值为21.15%。对润滑孔的最优孔排布进行试验,得出下层孔与外侧孔具有最小的开沟阻力。润滑试验方案采用多元正交多项式回归试验,得到影响仿生开沟器减阻率的主次因素最优水平依次为:润滑液流速为0.1,土壤含水量为30%。建立了因素与仿生开沟器减阻率的回归方程,并得出各单因素与减阻率的关系,减阻率随着润滑液流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减阻率先增加后减小。
【图文】:

开沟器,刀式,双圆盘


常见的几种开沟器简图

形态图,体表,非光滑,土壤动物


c 蝼蛄背板(刚毛形) d 穿山甲鳞片(鳞片形)图 1.3 土壤动物非光滑体表形态润滑仿生:蚯蚓和泥鳅等动物在土壤中行走时通过分泌体表液达到脱附用。体表液提供了一个弱剪切层,,在土壤与体表之间形成润滑界面,降动物体表的粘附。通过分析蚯蚓的体表自润滑现象,设计仿生润滑试样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223.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东亮;;新型开沟器过载保护装置[J];农机科技推广;2018年09期

2 李军宇;张淑娟;王曙光;;小麦宽幅播种机种肥开沟装置的设计与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8年06期

3 赵淑红;刘宏俊;谭贺文;曹秀振;张先民;杨悦乾;;仿旗鱼头部曲线型开沟器设计与性能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5期

4 王珏;侯为康;杨欣;王建合;;2BFGM-4棉花旋播机开沟器的设计与仿真[J];河北农机;2017年04期

5 蔡东明;梁朱财;;一种新型人力开沟器及其使用介绍[J];农业机械;2015年07期

6 冯小鹿;;春耕播种夺全苗播种机使用要点[J];农机导购;2017年02期

7 姚宗路;高焕文;李洪文;王晓燕;;不同结构免耕开沟器对土壤阻力的影响[J];农机化研究;2009年07期

8 刘昱程;刘立晶;狄明利;;两种免耕开沟器的对比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9年07期

9 陆欣;宽幅密植开沟器的设计介绍[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5年01期

10 李愈,邹跃斌;用单园盘施肥开沟器进行棉花苗期中耕追肥[J];新疆农机化;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姚宗路;高焕文;李洪文;王晓燕;;楔刀型免耕开沟器的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吕金庆;冯雪;于佳钰;李紫辉;刘志峰;王鹏榕;;马铃薯播种机施肥开沟器的设计与试验[A];马铃薯产业与脱贫攻坚(2018)[C];2018年

3 柴跃进;毛立红;;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试验与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任文涛;刘涌;;开沟器长度设计方法的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文涛;刘涌;;开沟器长度设计方法的研究[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郑月男;尚书旗;杨然兵;王延耀;连政国;;柔性精密播种技术的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吴仕宏;李宝筏;;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王庆杰;李洪文;何进;张旭东;;垄作免耕播种机并列式种肥分施机构的研究与试验[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李郁仁;;秸秆粉碎覆盖免耕施肥播种机的研究与设计[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业;播种施肥机开沟器故障排除法[N];江苏科技报;2004年

2 陈汉明;农机春播前该做什么[N];湖北科技报;2006年

3 李贤伟;机械春播注意啥?[N];山东科技报;2006年

4 吴枫;机械春播应该注意啥[N];山西科技报;2005年

5 威信;玉米旱作节水技术(二)[N];吉林日报;2013年

6 刘欣;休闲农机县要慎重“五防”[N];中国特产报;2005年

7 ;农闲农机做好“四防”[N];吉林农村报;2009年

8 韩红运 陈清林 李晓雪;一片绿色润心田[N];北大荒日报;2015年

9 陈汉明;农机春播前该做啥[N];吉林农村报;2007年

10 董佑福 宋慧欣;春天来了 您准备好播种了吗?[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潘世强;基于离散元法的芯铧式开沟器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巴勒尔·赛义德·毛亚德;土壤机具系统仿生减摩表面设计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袁锐;精密播种机开沟器对种子触土后位移的控制及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祥彩;免耕播种机偏转侧滑式防堵开沟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王振华;气流分配式牧草播种机关键部件优化与试验[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6 王徐建;甘草倾斜移栽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健;仿蚯蚓运动多功能开沟器设计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姚久元;基于蚯蚓波纹润滑体表的仿生开沟器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杨薇;基于离散元法的巨菌草开沟器结构优化与试验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4 谭贺文;一种组合式播种开沟器的设计与试验[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5 王永;秸秆反应堆作业一体机的设计与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6 罗佳;水稻精量直播机结构设计及其开沟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7 马延武;播种机开沟器参数优化与试验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8年

8 曹晓东;芯铧式开沟器结构优化及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9 李国华;十字槽开沟器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10 薛维良;仿生减阻双圆盘开沟器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05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05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b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