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置切纵流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金山,闫和平;河北省联合收获机市场质量普查结果和分析[J];河北农机;2000年02期
2 王晓朴,崔振录;降低稻麦联合收获机籽粒破碎率的有效措施[J];农机维修;2000年05期
3 郑长安;联合收获机的正确使用[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0年01期
4 王丰勇;乳山市农机局改造小麦联合收获机——一机两用跨区收获水稻[J];山东农机化;2000年11期
5 胡伟;我国联合收获机发展形势分析[J];农机市场;2001年07期
6 胡伟;;我国收获机械的六大关注点[J];农业机械;2002年10期
7 高民;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应用[J];河南科技;2002年06期
8 谢杨青;降低稻麦联合收获机籽料破碎率的有效措施[J];农机具之友;2002年02期
9 武志宏;联合收获机的正确保管[J];农机安全监理;2002年Z1期
10 永泰;联合收获机操作中的10个问题[J];农机安全监理;2002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军;赵德安;秦云;;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转速的鲁棒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2 魏宵;谢方平;叶强;孙松林;;水稻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堵塞成因及其调控技术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天骄;;水稻联合收获机性能分析与选型[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农业科学与医药科学分册)[C];2013年
4 阎楚良;杨方飞;;基于实例推理技术在联合收获机数字化设计开发中的应用研究[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介战;;联合收获机损失率测试研究展望[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巫尚荣;杨坚;梁兆新;覃家松;;联合收割机清粮机构的仿真优化研究[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得俭;寇明杰;张娟娟;;4UL1500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功率消耗的分析与研究[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得俭;寇明杰;张娟娟;;4UL1500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功率消耗的分析与研究[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周俊;刘成良;;冲量式谷物智能测产系统设计[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伟 张宝苓 刘玉乐;解析收获机械六大热门话题[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2 王大庆;收获机技术发展研讨会将办[N];中国工业报;2003年
3 荆丛林 张清;怎样选购小麦联合收获机[N];山东科技报;2006年
4 子玉;小麦联合收获机使用注意事项[N];农民日报;2010年
5 王青华;花生联合收获机操作技术要点(上)[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3年
6 王青华;花生联合收获机操作技术要点(下)[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3年
7 李宪义;联合收获机田间操作与调整[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4年
8 农友;新小麦联合收获机开割前勿忘磨合[N];陕西科技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敏;“沭河”花生联合收获机性能更优越[N];河北科技报;2014年
10 陆秉宏;专家研制出新型甜菜联合收获机[N];农民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志超;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杨然兵;4HQL-2型花生联合收获机主要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3 唐忠;切纵流结构谷物脱粒分离理论与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震华;柠条联合收获机输送切碎机构设计[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姜彦武;4U-16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3 陈洋;斜置切纵流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D];江苏大学;2016年
4 陈劲松;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差逆转向系统动态模拟及试验[D];江苏大学;2016年
5 王亚丁;履带式联合收获机驾驶台振动分析与结构优化[D];江苏大学;2016年
6 王兵;John Deere JL 1075联合收获机低割装置的设计[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廖晓莲;水稻联合收获机跨区作业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成仲利;小麦联合收获机气力清仓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伟;联合收获机产量分布信息获取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2年
10 张建;4M-2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优化设计与仿真[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9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1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