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热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8:00
【摘要】:水资源短缺及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膜下滴灌作为一种新型改良利用盐碱地的方法,已在全疆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与应用。然而,水资源短缺及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干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本文结合新疆自治区“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采用野外监测取样与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土壤水分、盐分及温度进行了长期连续监测试验,初步研究成果如下:(1)在棉花生育期内,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在剖面上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且0~150cm土壤剖面存在稳定的含水率高值区,其位置保持在棉花根系所在的30~70cm土层范围内,说明试验区现行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能够保证棉花根系大部分时间处于良好的水环境,保证棉花在生育期的正常需水。(2)经典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棉花生育期始末,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棉田土壤水分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土壤盐分含量呈现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各土层水分呈现中等偏弱变异特征,而盐分呈现中等偏强变异特征。相比之下,生育期末土壤盐分变异性比生育期初大。在60cm土层,其含盐量值均小于6 g·kg-1,属于轻度盐渍化土壤;而在60cm土层中,其土壤盐分值均6 g·kg-1,属于中度盐渍化土壤。(3)地统计学分析发现,试验区棉田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结构可以用球状模型、指数模型较好拟合;而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结构可用指数模型及高斯模型较好拟合。在60cm土层中,土壤水分呈现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而60cm土层,呈现出强烈空间相关性。在棉花生育期初,土壤盐分的空间相关程度呈现出随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在生育期末,土壤盐分的空间相关性呈现出与生育期初相反的趋势。(4)由自相关距的变化趋势可知,60cm各土层含水率自相关距离保持在[197.5,325.4]m范围内,呈现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而60cm土层该值呈现出相反趋势。在棉花生育期初,土壤盐分变程值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趋势,而生育期末,该值呈现出中间土层较大,表层和深层小的趋势。(5)由棉田土壤水分随机模拟及不确定性分析可知,试验区表层0~20cm土层有92.3%的区域(其面积约为22.2公顷)土壤含水率值小于18%的概率高达90%以上,由此可以推断,试验区在播种前表层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值无法保证当年棉花种子的萌发。在20~40cm土层,只有17.7%(面积约4.25公顷)的土壤其含水率低于阀值的概率高于50%,且这些区域主要分布于试验区周边地带,即试验区的东南-西北方向。由此可知,这一土层的大部分土壤,其含水率值低于18%的风险小于50%。(6)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在深度方向上,棉田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及含盐量在95%、99%的置信度下,其双尾检验结果均呈现极显著水平,其中各相邻土层间的水分及盐分相关性最强。随着土层间距的增大,各土层水分及盐分的相关性逐渐减弱。各相邻土层间水分及盐分值可以用线性函数较好拟合,其拟合度基本都大于50%。生育期末各土层土壤盐分的相关性比生育期初强。(7)由年内棉田土壤盐分变化分析可知,随着生育期的推后,各土层土壤盐分整体呈减小趋势;处于5月中旬(苗期)、7月中旬(花铃期)及9月中旬(收获期)时段的棉田,其土壤盐分波动较大,有不同程度的积盐趋势。由土壤盐分年际变化情况分析可知,实施膜下滴灌1~6年的地块,土壤盐分含量呈现出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这一趋势在第三年以后较为明显,脱盐效果以20cm以下土层更为显著;实施膜下滴灌6~7年,土壤盐分基本处于新的平衡状态,各地块出现稳定积盐层,其深度大约在80~100cm土层附近。盐分变化稳定后,在0~60cm土层中,大部分盐分值基本保持在2.5g·kg-1左右,属于非盐化土。(8)由棉田土壤盐分不确定分析可知,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为非盐渍化的可能性大于90%的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53%、30%、19%、18%、14%,呈逐渐递减趋势,且基本分布于试验区东北方向;轻度盐渍化土壤面积约占21%、35%、43%、45.8%、41%,基本呈逐渐增加趋势,其分布基本覆盖整个试验区;而中度及以上盐渍化土的分布面积约占9%、15%、12%、7%、0,基本都位于试验区西南角。由此可以初步判断,试验区随深度增大,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有加剧的趋势,但主要以轻度盐渍化为主。棉田耕作年限与试验区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9)冻融期外界气温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温度的影响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相邻土层的土壤温度保持高度相关性,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各土层间的相关性逐渐减弱。当地冻融期从2012年11月9日开始至2013年3月8日结束,长达120天,最大冻结深度约为80cm。土壤冻融大致可以分为冻结带发育阶段,稳定冻结阶段及消融期三个阶段,且此三个阶段土壤温度与深度可以采用二次曲线较好拟合,且其精度较高。冻融期土壤剖面盐分呈现出随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0~6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基本保持在0~3g·kg-1范围内,属于非盐化土壤;而在80cm以下土层,存在稳定积盐层,表现出中度及重度盐化土壤的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62;S27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振龙;膜下滴灌配套技术[J];四川农机;2004年01期

2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世界创举[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邵光成,张展羽,蔡焕杰,俞双恩,邢文刚;膜下滴灌棉花缺水诊断指标的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棚室膜下滴灌好处多[J];中国供销商情;2005年05期

5 刘念,窦万里,王雪斌,王文博;番茄地埋滴灌与膜下滴灌的效果比较[J];新疆农垦科技;2005年03期

6 刘垂文,李冬梅,刘荣芝;膜下滴灌棉花生产技术调研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05年04期

7 陈林;膜下滴灌植棉缘何“增产不增效”[J];新疆农垦经济;2005年08期

8 胡晓棠,张旺锋;膜下滴灌条件下棉株温湿度微环境[J];中国农业气象;2005年04期

9 张发华;;膜下滴灌高密度棉花果枝苔数的最佳选择[J];新疆农业科技;2006年01期

10 汤建平;;膜下滴灌经济效益分析[J];新疆水利;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孝军;张寄阳;李明思;孙景生;刘浩;高阳;杨贵森;;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膜下滴灌棉花的耗水量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2 李小娟;范文波;张凤华;;沙漠增温效应下膜下滴灌棉田的小气候特征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罗宏海;张宏芝;王娇;李善龙;张亚黎;张旺锋;;膜下滴灌水氮运筹对棉花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罗宏海;张宏芝;张合理;张亚黎;张旺锋;;干旱和复水对膜下滴灌棉花光合作用、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虎胆·吐马尔白;弋鹏飞;王一民;吴争光;张金珠;;干旱区棉田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及种植年限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6 王立志;;蔬菜营养液膜下滴灌栽培技术[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李莎;何新林;王振华;陈书飞;杨慧慧;雷成霞;贾文俊;;灌水量对膜下滴灌棉花耗水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8 吉林省农村财政研究会联合攻关课题组;周仁杰;曲道德;张宏伟;张焕伟;张胜财;吕玉清;李来成;;实施膜下滴灌项目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对吉林省15个膜下滴灌项目区的调查研究报告[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10)[C];2012年

9 徐峰;;敖汉旗玉米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10 程争鸣;程满金;宋耀兴;邬来广;杜广斌;;膜下滴灌在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的示范与应用[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尹义坤邋通讯员 薄云峰 孙家坤;南宫棉田膜下滴灌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2 王铁石邋特约记者 姜兴源;肇州玉米膜下滴灌喜见新绿[N];大庆日报;2008年

3 卜宪九;推广玉米膜下滴灌 促进农业和农民增收[N];大庆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张峗;今年将试行膜下滴灌1万亩[N];阿勒泰日报;2009年

5 记者 卜宪九;我市落实玉米膜下滴灌50万亩[N];大庆日报;2009年

6 记者 卜宪九;明年我市将推广玉米膜下滴灌一百万亩[N];大庆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郭文清;福海膜下滴灌种植受“追捧”[N];伊犁日报(汉);2010年

8 甘良河 戴凤霞;引进膜下滴灌设备[N];北大荒日报;2010年

9 记者 卜宪九;我市召开玉米膜下滴灌推进会[N];大庆日报;2010年

10 王小兵;膜下滴灌催生万亩吨田[N];黑龙江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2785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85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