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灌区水权转让与虚拟水补偿耦合模型的开发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10 08:47
【摘要】: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当下农业发展的瓶颈。实施农业水权转让可促进灌区节水,但存在使灌区农业遭受缺水的风险,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水权的转让数量需受农业节水量与灌溉需求的双重制约。虚拟水补偿能够提高区域农业用水经济收益,从而提升农业用水与其他用水的竞争力,进而对农业水权转让数量实现有效调控。因此,分析农业水权转让机制和虚拟水补偿机制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耦合模型,可优化农业节水量在产业间的配置,并且增强灌区节水效果。本研究在分析农业水权转让和虚拟水输出补偿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双层规划方法,以灌区管理单位节水效益和不同行业用水户用水效益最大为模型的上、下层优化目标,水权转让与虚拟水补偿价格为上层决策变量,不同行业用水户新增用水量为下层决策变量建立双层多目标优化模型。将模型应用于河套灌区,利用枚举法分析用水户新增用水量、灌区管理单位节水效益及用水户的用水效益随价格的变化情况并选择优化方案,得到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并建立灌区水权转让机制和虚拟水补偿机制。基于博弈论的原理分析了非政策调节下水权转让的弊端,建立政策调节下的灌区水权转让机制,主要包括工业或生活等高收益用水行业反哺农业、支持灌区农业用水户回购水权、完善生态用水补偿机制等方面内容;对虚拟水补偿机制进行博弈分析,建立虚拟水补偿机制,包括补偿主体、客体、模式、方法、标准等,并分析虚拟水补偿机制的意义。(2)分析了灌区水权转让与虚拟水补偿的相互关系并建立耦合框架。灌区水权转让与虚拟水补偿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共同点表现在:第一、作用上: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灌区的经济发展,增强灌区节水动力;第二、参与者:均以灌区管理单位为协调和管理主体;灌区农户为主要的参与者;第三、;模式上:均是市场调节和政策调控共同作用。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作用的互补性和灌区受益主体的互补性。单纯的水权转让机制使灌区获得高额转让利益,但对农户节水的激励作用有限;单纯虚拟水补偿机制能够激发农户扩大农业生产的意愿,但对灌区节水宣传与节水改造的激励作用有限。因此将实体水与虚拟水相结合,建立灌区水权转让与虚拟水补偿耦合框架。(3)建立灌区水权转让与虚拟水补偿耦合模型。采用双层规划的方法,分别以灌区管理单位节水效益和不同行业用水户用水效益最大为模型的上、下层优化目标,水权转让与虚拟水补偿价格为上层决策变量,不同行业用水户新增用水量为下层决策变量建立双层多目标优化模型。(4)完成模型在河套灌区的应用。对现状年2012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利用枚举法求解并分析用水户新增用水量、灌区管理单位节水效益及用水户的用水效益随价格的变化情况并选取优化方案。2012年优化方案为:虚拟水基础补偿价格为1.85元/m3,灌区转让工业及生活用水户的水权价格分别为1.95元/m3和2.30元/m3,转让水权总量占灌区节水量的66.64%。2020年优化方案为虚拟水基础补偿价格为2.34元/m3,灌区转让工业及生活用水户的水权价格分别为3.36元/m3和1.87元/m3,转让水权总量占灌区节水量的69.31%。2030年优化方案为虚拟水基础补偿价格为2.60元/m3,灌区转让工业及生活用水户的水权价格分别为3.77元/m3和2.11元/m3,转让水权总量占灌区节水量的69.94%。(5)灌区水权转让与虚拟水补偿耦合模型可靠性和必要性的检验及分析。绘制不同行业用水户新增用水量、灌区管理单位节水效益及用水户的用水效益随价格变化曲线并进行分析。农业用水户新增用水量和用水效益总体随虚拟水补偿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工业与生活用水户新增用水量和用水效益随水权转让价格的提高而减少。虚拟水补偿价格的提高能够促进农户节水,而农业水权转让能够创造较高的社会总产值,且对灌区管理单位节水的激励作用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74;F323.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劏;日本的农业用水与水权[J];水利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2 田贵良;杜梦娇;蒋咏;;水权交易机制探究[J];水资源保护;2016年05期

3 黄河;水权转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04年05期

4 张义锋;;浅议镇安县水权转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水利;2011年02期

5 胡振鹏,傅春;水权转让及其经济学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黄红霞;黄红旭;;我国水权转让法律制度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7 王春元;水权转让与产权生长实证分析[J];中国水利;2001年04期

8 黄寰;;论西部水权转让制度的建立与创新[J];天府新论;2009年01期

9 黄金凤;;试析环境保护视野下水权转让合同界定[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唐曲;姜文来;;水权转让的当事者构成研究[J];中国水利;2006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香萍;;试析义乌—东阳“水权转让”的法律性质[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施燕;陈原笑;苏倪;;浅析水权转让的基本原则[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锡生;邓禾;;澳大利亚和美国水权制度的启示[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张红兵;郑通汉;黄秋洪;穆范椭;龚真军;;创新与变革——关于宁夏内蒙古水权转让情况的调研报告[A];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C];2005年

5 代小平;陈菁;陈丹;郝程程;崔亚峰;;农业水权转让补偿机制研究[A];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单平基;;我国水权转让规则的立法选择[A];区域环境资源综合整治和合作治理法律问题研究——201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7年

7 王秋俊;李希昆;;水权与水权交易的法制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水利部关于水权转让的若干意见[A];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C];2005年

9 吴飚;;对区域性水权流转的思考[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0 房燕;;我国水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锐;确定水权优先 规范水权转让[N];中国水利报;2011年

2 任会斌;内蒙古率先试点跨盟市水权转让[N];西部时报;2014年

3 肖敏 马维坤 侯德强;西北水权转让遭质疑[N];经理日报;2004年

4 水利部经济调节司调研组;创新与变革[N];中国水利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常理;“水权转让”求解用水难题[N];经济日报;2014年

6 李民;水权转让:打造用水新模式[N];人民政协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李田生;“水荒”逼出水权转让[N];西部时报;2004年

8 姜雪城 崔军强;水权转让拧紧“水龙头”[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水权实践的起点[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0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晨 广东省水利厅政策法规处 吕绍东;水权转让的产权经济学分析[N];中国水利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近50年来河套灌区作物虚拟水流动演变过程与可持续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傅晓华;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周永军;我国跨界流域水权冲突与协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7年

4 王彬;短缺与治理:对中国水短缺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雷玉桃;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段永红;中国水市场培育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杨向辉;我国水权转换模式及转换价值评估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陈洁;水权期权交易的理论、方法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9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柴方营;中国水资源产权配置与管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帝;灌区水权转让与虚拟水补偿耦合模型的开发及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张磊;论水权转让制度[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黄金凤;环境保护视野下的水权转让合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生效友;农业水权转让中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陈琼;水权转让制度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年

6 刘豪;基于耗水节水的黄河流域水权转让可持续性判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7 巨栋;跨区域水权转让模式评价及优化[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8 李玉康;水库农业用水水权转让价格及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邰图雅;我国取水权转让法律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10 李炎霖;我国水权转让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7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87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