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双向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277.95
【图文】:
同时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51~0.55 之间;李琳等针对矩形迷宫流道,进行水力性能试验,研究该流道断面形状与其水力性能的关系,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57 左右;刘淑萍等[34]针对圆弧形迷宫流道滴头进行水力性能试验,分析了该流道在低压条件下流量与压力的关系以及结构参数对其流态指数的影响,发现流道内水流为过渡流,其流态指数均大于 0.5;张丽娟等[35]利用 CFD(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针对齿形迷宫流道滴头进行水力性能试验,分析并建立了流态指数和结构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45~0.51 之间;王新坤、李亚飞等人[36]构建了圆柱绕流流道滴灌灌水器,并利用 CFD 数值模拟软件对其内部流动机理及水力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52 左右;李俊红、王新坤等人[37,38]提出了一种三角绕流流道,研究了该流道内部流动机理及流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并对其流道结构单元进行优化,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5 左右;李云开等[39,40]基于分形理论,构建了一种分形流道滴头,并对该流道进行水力性能试验,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47~0.55 之间;Yuan Weijing 等[41]在迷宫流道研究管道转折消能的基础上,加入分流、渐扩、渐缩等加大局部损失的方式,构建了一种分流式流道,通过对该流道的水力性能试验,得到流道流态指数在 0.51 左右。常见的几种滴灌灌水器流道如图所示。
同时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51~0.55 之间;李琳等针对矩形迷宫流道,进行水力性能试验,研究该流道断面形状与其水力性能的关系,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57 左右;刘淑萍等[34]针对圆弧形迷宫流道滴头进行水力性能试验,分析了该流道在低压条件下流量与压力的关系以及结构参数对其流态指数的影响,发现流道内水流为过渡流,其流态指数均大于 0.5;张丽娟等[35]利用 CFD(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针对齿形迷宫流道滴头进行水力性能试验,分析并建立了流态指数和结构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45~0.51 之间;王新坤、李亚飞等人[36]构建了圆柱绕流流道滴灌灌水器,并利用 CFD 数值模拟软件对其内部流动机理及水力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52 左右;李俊红、王新坤等人[37,38]提出了一种三角绕流流道,研究了该流道内部流动机理及流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并对其流道结构单元进行优化,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5 左右;李云开等[39,40]基于分形理论,构建了一种分形流道滴头,并对该流道进行水力性能试验,得到流道的流态指数在 0.47~0.55 之间;Yuan Weijing 等[41]在迷宫流道研究管道转折消能的基础上,加入分流、渐扩、渐缩等加大局部损失的方式,构建了一种分流式流道,通过对该流道的水力性能试验,得到流道流态指数在 0.51 左右。常见的几种滴灌灌水器流道如图所示。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能,以及流态指数与不同结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获得影响流道水力性能的主要参数;时,分析不同压力区间流道的水力性能,根据流道压力场、压降和速度场的分布,研究向水流与正向水流流量比值同水力性能的关系,分析改进的双向流道稳流机理。(3)根据改进的双向流道高压区与低压区水力性能的不同,对其进行分段设计研通过 3 组分段双向流道的水力试验,验证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流道的可靠性,进一步运Fluent 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9 组分段双向流道的水力性能,根据压力场、压降和速度场分布,研究流道的稳流机理,为滴灌灌水器流道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1.3.2 技术路线根据本文研究内容与相关方法,技术路线的制定如图 1-6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攀;张毅杰;宋时雨;杨昊霖;杨振杰;薛翔;余杨;;地下滴灌灌水器负压吸泥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7年01期
2 马炎超;李治勤;金龙;王超;;单齿型矩形迷宫灌水器水力性能的数值分析[J];节水灌溉;2017年01期
3 蔡耀辉;吴普特;张林;朱德兰;陈俊英;杨帆;;设计流量和土壤质地对微孔陶瓷灌水器入渗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4 任改萍;吴普特;朱德兰;牛文鹏;陈俊英;张林;;泥沙粒径对大流道迷宫灌水器堵塞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6年03期
5 冯吉;孙昊苏;李云开;;滴灌灌水器内颗粒物运动特性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3期
6 刘璐;牛文全;;滴灌灌水器流道堵塞及防治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2年04期
7 魏健;;对我国新型滴灌灌水器研发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0年04期
8 王新坤;李亚飞;;单翼迷宫灌水器进口流场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J];排灌机械;2009年01期
9 李久生;杨凤艳;刘玉春;栗岩峰;;土壤层状质地对小流量地下滴灌灌水器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10 魏正英;唐一平;赵万华;卢秉恒;;迷宫型灌水器水沙两相流场分析及结构改进[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开;杨培岭;许廷武;刘海生;刘耀泽;孙昊苏;;滴灌灌水器堵塞的微生物学机理及控制模式研究进展[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2 仵峰;李王成;范永申;李金山;冯俊杰;;地下滴灌条件下灌水器出口土壤水能态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王兆成;;引黄滴灌系统灌水器的堵塞机理及抗堵塞研究[A];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8年
4 杨培岭;李云开;任树梅;;全紊流滴灌灌水器设计开发的思路与方法——以分形流道设计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农村水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C];2006年
5 李久生;张建君;饶敏杰;;滴灌系统运行方式对砂壤土水氮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张博;;浅析滴灌在设施灌溉系统中的应用要点[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周和平;徐小波;安德祥;;蓄流分离式灌溉模式研究与实践[A];2007年度“新疆优秀水利科技论文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刘瑶;金宏;张述超;;《给水排水用滗水器通用技术条件》内容介绍[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戴映辉;邹云;左晓君;尚昕;阎凤桐;王军朝;;灌溉水处理要从黄河水源头开始[A];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龚时宏;王建东;张彦群;龚贻;;清洁能源节水灌溉为农民脱贫致富助力[A];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露;灌水器的发展现状(上)[N];中国花卉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滕继濮;蓄流分离:果树灌溉新技术[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柯昌万 姜乃强;西安交大瞄准前沿搭建科研大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许忠贤;新成果又获省级一等奖[N];酒泉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熊鹤雯;农业痕灌试水推广应用[N];农资导报;2016年
6 记者 曾照美 通讯员 寇福星;小农水项目帮沙湾农民省钱[N];塔城日报(汉);2015年
7 柯昌万 姜乃强;西安交大瞄准前沿搭建科研平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8 王鹏 于成哉;构建创新体系 增强创新能力[N];酒泉日报;2007年
9 ;加强自主创新 打造知名品牌[N];酒泉日报;2006年
10 记者 赵广飞;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市场可观[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杨;小流量—高频次滴灌系统设计参数及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2 刘燕芳;硬水滴灌灌水器堵塞特性和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郝锋珍;化学处理对再生水滴灌灌水器堵塞及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影响[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8年
4 周博;滴灌系统灌水器生物堵塞特性、评估及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芦刚;工作水压对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与快速制造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新坤;微灌管网水力解析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喻黎明;滴灌灌水器水力特性及抗堵塞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佳佳;负压灌溉下不同质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10 仵峰;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特性与系统设计参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良;陕北丘陵沟壑区涌泉根灌苹果树调亏灌溉制度与灌水器布置方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李嘉露;分段双向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赵鑫;基于CFD-DEM迷宫流道灌水器水沙模拟与能耗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4 唐叶;滴灌系统灌水器流场特性及抗堵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康苗业;双内齿参数对迷宫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6 梁志栋;竖管灌水器技术参数对苹果树生长特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7 陈瑞;涌泉根灌灌水器外壳材料配方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8 蒲文辉;粘土基与砂基微孔陶瓷灌水器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9 谭弘;泥沙特性对滴灌灌水器堵塞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年
10 聂磊;滴灌灌水器抗物理堵塞能力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9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8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