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畦灌改水成数对农田土壤水氮时空分布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07:15
  研究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优灌水技术参数和畦田规格,对节水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为研究对象,展开地面灌溉条件下改水成数和畦田规格对农田水氮分布特性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以冬小麦品种西农“979”为材料,设置三个灌水技术参数处理(七成改水、八成改水、九成改水)和三个畦长处理(80m、120m、240m),利用土钻法采集田间原位土壤,研究了各生育期土壤剖面中水分和硝态氮动态变化规律,应用畦灌水分均匀性系数和畦灌硝态氮均匀性系数作为指标选择灌水技术参数和畦田规格,分析土壤水氮剖面分布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等。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畦长一定时,灌水定额随着改水成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一改水成数时,畦长越长,灌水定额也越大。在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中,拔节期—收获期是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大的时期,其次为越冬期—拔节期,苗期—越冬期耗水最少。各时期耗水来源主要为灌溉水,其次为降水,土壤贮水消耗最少。苗期灌水后硝态氮含量最大,从越冬期小麦进入生殖生长开始,深层硝态氮出现减少趋势,拔节期为小麦氮素需求强烈时期,氮含量最小。(2)受改...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陕西水资源及农业用水状况
        1.2.2 灌水技术参数与均匀度的相关研究
        1.2.3 土壤水分变化相关研究
        1.2.4 土壤氮素运移相关研究
        1.2.5 对产量形成影响的因素相关研究
    1.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设计、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1 取样方法
        2.2.2 土壤含水率测定
        2.2.3 硝态氮含量测定
        2.2.4 产量的测定
        2.2.5 农田贮水量计算
        2.2.6 农田耗水量计算
        2.2.7 灌水均匀度及硝态氮含量均匀度计算
第三章 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全生育期变化特性
    3.1. 全生育期小麦耗水量变化特性
        3.1.1 不同处理灌水定额
        3.1.2 全生育期耗水量变化特性
    3.2 全生育期小麦贮水量变化特性
        3.2.1 不同改水成数时贮水量变化特性
        3.2.2 沿畦长方向贮水量变化特性
    3.3 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时空分布
        3.3.1 不同改水成数时土壤含水量时空分布
        3.3.2 沿畦长方向土壤含水量时空分布
    3.4 灌水前后土壤水分垂直分布
        3.4.1 不同改水成数时水分垂直分布
        3.4.2 沿畦长方向水分垂直分布
    3.5 畦灌土壤含水率均匀性系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冬小麦农田土壤硝态氮全生育期变化特性
    4.1 硝态氮累积量全生育期变化特性
        4.1.1 不同改水成数时硝态氮累积量变化特性
        4.1.2 沿畦长方向硝态氮累积量变化特性
    4.2 全生育期硝态氮含量垂直剖面分布
        4.2.1 不同改水成数时硝态氮含量时空分布
        4.2.2 沿畦长方向硝态氮含量时空分布
    4.3 全生育期土壤硝态氮运移及有效率
    4.4 灌水前后土壤硝态氮垂直分布
    4.5 土壤硝态氮残留量
    4.6 畦灌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匀性系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水成数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5.1 不同改水成数时冬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
    5.2 沿畦长方向冬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
    5.3 土壤含水量与产量因素关系
    5.4 土壤硝态氮含量与产量因素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畦灌质量评价[J]. 李世瑶,蔡焕杰,陈新明.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4)
[2]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满建国,王东,于振文,张永丽,石玉.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8)
[3]陕西省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 马亚峰.  地下水. 2012(05)
[4]甘肃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蒲金涌,王润元,李晓薇,张谋草.  地理学报. 2012(05)
[5]华北低山丘陵区农林间作系统中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边行效应研究[J]. 孙守家,桑玉强,孟平,张劲松,贾长荣,任迎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6]黄土高原旱塬区土壤贮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邓振镛,张强,王强,张谋草,王润元,倾继祖,王鹤龄,徐金芳.  生态学报. 2011(18)
[7]旱地小麦地表覆盖对土壤水分硝态氮累积分布的影响[J]. 李华,王朝辉,李生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07)
[8]水肥耦合对华北高产农区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失风险的影响[J]. 张玉铭,张佳宝,胡春胜,赵炳梓,朱安宁,张立周,宋利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03)
[9]不同灌水方式下灌水均匀度评价[J]. 赵东彬,仵峰,宰松梅,韩启彪,孙浩.  人民黄河. 2011(03)
[10]中国农田氮淋失相关因素分析及总氮淋失量估算[J]. 胡玉婷,廖千家骅,王书伟,颜晓元.  土壤. 2011(01)

博士论文
[1]土壤—小麦植株系统氮素运移及高效利用的生态基础[D]. 石祖梁.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水稻氮素利用的基因型差异与生理机理研究[D]. 魏海燕.扬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氮素形态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扶艳艳.河南科技大学 2012
[2]利用RZWQM模拟猪场废水灌溉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D]. 白丽静.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3]地面灌溉参数与灌水技术要素优化研究[D]. 王占军.西安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90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990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