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混农林业农艺节水机制及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22:36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生境破碎。混农林广泛分布并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人地矛盾及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石漠化治理进程。喀斯特区具有特殊的二元三维结构,降水总量较为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水资源可利用率低,采用适宜的节水措施对混农林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十分必要。根据地理学、农学、林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水土保持学等基本原理,2017-2020年,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研究区,分5次在研究区6个样地野外连续定位观测和数据采集,对1278个样品16个指标进行实验分析。论文紧紧围绕石漠化治理农艺节水与混农林业高效增值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研究工作。重点从混农林业农艺措施节水机制、混农林业农艺节水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国家石漠化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提供科技参考。(1)石漠化山地混农林业农艺节水措施后各组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明显变化,秸秆+保水剂立体覆盖效果最佳。整体而言,秸秆+保水剂、...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献类型分布
研究现状5期刊文献140篇,会议类文献7篇,博士与硕士毕业论文分别为14篇和22篇,报纸2篇,专利2项;国外期刊文献97篇。根据各部分研究内容,依据相关性及代表性原则,在研究中重点研究和引用的文献共105篇,其中外文文献17篇,中文文献87篇,专利1项。图1-1文献类型分布Fig.1-1Documenttypedistribution(1)文献年度分布:检索到最早的农艺节水技术的文献出现于20世纪中期(胡瑞林,1951;П.А.金格里,1955),提到适当的密植和培土翻耕可以提高作物的耐旱品质及产量。通过对检索的文献结果分析可知,1951~2020年之间,国内外对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图1-2)。第一阶段,1951~1989年,研究文献较少且外文文献缺乏,该阶段属于萌芽期;第二阶段,1990~2002年,研究呈趋于平稳状态的波动;2003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对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快速增长并逐渐趋于平稳。图1-2国内外研究文献分布Fig.1-2Domesticandforeignresearchliteraturedistribution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文献类型分布:将所有文献的研究类型按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监测评价和其他进行分类并加以总结(图1-3)。其中,理论研究类文献占19.21%,技术研发类文献占13.54%,应用示范类文献占31.42%,监测评价类文献占29.57%,其他类型文献占6.26%,应用示范与监测评价类文献占主流。在研究的早期阶段,重点在于经验介绍和技术应用,对各类农艺节水技术的节水机理研究缺乏,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快速发展,保水剂等各类化学调控剂开始逐步研发,并进行推广使用,由于环境的异质性,成果的异地适用性差,不同环境下节水技术的节水机理机制及监测评价研究逐渐增多。图1-3农艺节水技术文献类型划分Fig.1-3Classificationofagronomicwater-savingtechnologyliterature(3)文献研究区域分布:在97篇外文研究文献中,研究分布较多的区域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数量较少(图1-4)。其中,美国的发文量最多,达14篇,占外文文献的14.89%,印度位居第二,达9篇,占外文文献的9.57%,其次是巴基斯坦、中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孟加拉国等国家。在检索的国内文献中,陕西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最多,达33篇,其次是甘肃、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黑龙江等(图1-5)。我国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中部平原地区和东北地区。可见,农艺节水技术研究与农业发达地区有重合性。
本文编号:3567104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献类型分布
研究现状5期刊文献140篇,会议类文献7篇,博士与硕士毕业论文分别为14篇和22篇,报纸2篇,专利2项;国外期刊文献97篇。根据各部分研究内容,依据相关性及代表性原则,在研究中重点研究和引用的文献共105篇,其中外文文献17篇,中文文献87篇,专利1项。图1-1文献类型分布Fig.1-1Documenttypedistribution(1)文献年度分布:检索到最早的农艺节水技术的文献出现于20世纪中期(胡瑞林,1951;П.А.金格里,1955),提到适当的密植和培土翻耕可以提高作物的耐旱品质及产量。通过对检索的文献结果分析可知,1951~2020年之间,国内外对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图1-2)。第一阶段,1951~1989年,研究文献较少且外文文献缺乏,该阶段属于萌芽期;第二阶段,1990~2002年,研究呈趋于平稳状态的波动;2003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对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快速增长并逐渐趋于平稳。图1-2国内外研究文献分布Fig.1-2Domesticandforeignresearchliteraturedistribution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文献类型分布:将所有文献的研究类型按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监测评价和其他进行分类并加以总结(图1-3)。其中,理论研究类文献占19.21%,技术研发类文献占13.54%,应用示范类文献占31.42%,监测评价类文献占29.57%,其他类型文献占6.26%,应用示范与监测评价类文献占主流。在研究的早期阶段,重点在于经验介绍和技术应用,对各类农艺节水技术的节水机理研究缺乏,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快速发展,保水剂等各类化学调控剂开始逐步研发,并进行推广使用,由于环境的异质性,成果的异地适用性差,不同环境下节水技术的节水机理机制及监测评价研究逐渐增多。图1-3农艺节水技术文献类型划分Fig.1-3Classificationofagronomicwater-savingtechnologyliterature(3)文献研究区域分布:在97篇外文研究文献中,研究分布较多的区域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数量较少(图1-4)。其中,美国的发文量最多,达14篇,占外文文献的14.89%,印度位居第二,达9篇,占外文文献的9.57%,其次是巴基斯坦、中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孟加拉国等国家。在检索的国内文献中,陕西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最多,达33篇,其次是甘肃、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黑龙江等(图1-5)。我国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中部平原地区和东北地区。可见,农艺节水技术研究与农业发达地区有重合性。
本文编号:3567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56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