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滑坡损毁农田分区辨识与复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8 04:0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滑坡机制分析和实地调查,总结归纳了5种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分别是后缘张拉应力区农田土层结构解体、中部复合应力区农田耕作层表面破坏、前缘堆积挤压区农田生土覆盖破坏、前缘堆积挤压区农田耕作层表面破坏、坡前物质流通区农田冲蚀破坏等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滑坡损毁农田的评价单元,先后进行农田损毁程度评价和复垦适宜性评价,并通过与荆竹屋基滑坡评价结果对照分析,明确了以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区为单元确定复垦模式的必然性。然后针对各种类型的修复障碍和特点,提出了滑坡后缘、滑坡中部和滑坡前缘农田复垦模式,并分析研究了相应的修复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暗管排水、削坡减载、裂缝封填以及生态护坡工程技术等。最后在重庆市江津区夏坝镇双新村滑坡上开展复垦工程施工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渭坡损毁农田案例时间分布特征
1.1.2 我国滑坡损毁农田案例空间分布特征
1.1.3 重庆市滑坡等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2 研究意义
1.2.1 社会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2.3 政治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土地复垦研究现状
1.3.2 滑坡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3.3 典型滑坡灾害损毁农田研究现状
1.3.4 我国现有相关政策法规与技术导则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滑坡机制分析
2.1 农田与耕地
2.1.1 农田的内涵
2.1.2 耕地的内涵
2.2 研究区概况
2.2.1 自然地理特征
2.2.2 经济社会条件
2.2.3 地质灾害情况
2.2.4 荆竹屋基滑坡概况
2.2.5 双新村滑坡概况
2.3 研究区滑坡机制
2.3.1 滑坡机制类型
2.3.2 荆竹屋基滑坡机制分析
2.3.3 双新村滑坡机制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滑坡损毁农田特征及辨识分区研究
3.1 滑坡损毁农田典型特征分析
3.1.1 农田土体开裂
3.1.2 农田土体台阶状下挫
3.1.3 农田结构溃散
3.1.4 农田表面被冲蚀
3.2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的划分依据
3.2.1 滑坡应力对农田的损毁及其位置关系
3.2.2 滑坡物质对农田的损毁及其位置关系
3.2.3 滑坡损毁农田原因分类及分区特征
3.3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划分的原则
3.3.1 影响因素相结合原则
3.3.2 相对独立性原则
3.3.3 结果的完全性原则
3.4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
3.4.1 农田损毁现象
3.4.2 农田损毁原因
3.4.3 损毁农田相对位置
3.5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划分及命名
3.5.1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命名
3.5.2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划分
3.6 荆竹屋基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分区
3.7 不同损毁类型农田修复的障碍及重点
3.7.1 后缘拉张应力区农田土层结构解体
3.7.2 中部复合应力区农田耕作层表面破坏
3.7.3 前缘堆积挤压区农田生土覆盖及耕作层表面破坏
3.7.4 坡前物质流通区农田冲蚀破坏
3.8 本章小结
4 滑坡损毁农田复垦适宜性分区评价研究
4.1 滑坡损毁农田评价单元的划分
4.2 滑坡灾害作用下农田损毁程度评价
4.2.1 评价因子选择原则
4.2.2 评价因子选择及依据
4.2.3 指标的分级及损毁程度等级确定
4.3 滑坡灾害损毁农田复垦适宜性评价
4.3.1 评价方法与步骤
4.3.2 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及筛选
3.3.3 评价因子的量化标准化与赋值
4.3.4 复垦适宜性评价
4.4 荆竹屋基滑坡复垦适宜性评价
4.4.1 案例区概况
4.4.2 评价单元的划分
4.4.3 案例区农田损毁程度评估
4.4.4 复垦适宜性评价
4.5 滑坡损毁类型分区与评价结果相关性分析
4.5.1 滑坡损毁类型分区与损毁程度评价
4.5.2 滑坡损毁类型分区与复垦适宜性评价
4.6 本章小结
5 滑坡体不同位置的农田复垦模式
5.1 滑坡后缘张拉应力区受损农田的复垦
5.1.1 滑坡后缘张拉应力区受损农田的特点
5.1.2 滑坡后缘张拉应力区损毁农田复垦模式
5.2 滑坡体中部复合应力区受损农田的复垦
5.2.1 滑坡体中部复合应力区受损农田的特点
5.2.2 滑坡体中部复合应力区受损农田复垦模式
5.3 滑坡前缘堆积挤压区受损农田的复垦
5.3.1 滑坡前缘堆积挤压区农田受损及修复特点
5.3.2 滑坡前缘堆积挤压区受损农田复垦模式
5.4 本章小结
6 滑坡损毁农田复垦关键技术研究
6.1 滑坡损毁农田复垦的原则
6.2 滑坡损毁农田复垦排灌技术
6.2.1 坡改梯工程排水技术研究思路
6.2.2 暗管排水实验研究
6.2.3 滑坡后缘排水技术
6.2.4 滑坡中部灌排系统设计
6.2.5 滑坡前缘灌排工程技术
6.3 滑坡陡坎及滑坡壁整治技术
6.3.1 滑坡壁的基本特征
6.3.2 常用整治方案对滑坡壁整治的适用性分析
6.3.3 滑坡壁陡坎削坡减载技术研究
6.4 滑坡区受损农田裂缝封填技术
6.4.1 滑坡区农田田面裂缝的调查和分类
6.4.2 轻度裂缝修复
6.4.3 中度裂缝修复
6.4.4 重度裂缝修复
6.5 滑坡区受损农田生态工程修复技术
6.5.1 生物埂坎技术
6.5.2 植被恢复技术
6.5.3 基础护坡工程
6.5.4 生态修复技术对传统方法的改进
6.5.5 滑坡壁土袋阶梯工程技术实地应用
6.6 本章小结
7 典型滑坡损毁农田复垦工程
7.1 工程区概况
7.2 工程区滑坡机制分析
7.3 工程区滑坡农田损毁状况及分区特征
7.3.1 滑坡区域农田的损毁状况
7.3.2 工程范围的选择
7.4 复垦技术应用
7.4.1 削坡减载
7.4.2 土地平整
7.4.3 田面清理
7.4.4 排水系统
7.4.5 田坎及削坡面的生态防护
7.5 复垦效果评价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803698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渭坡损毁农田案例时间分布特征
1.1.2 我国滑坡损毁农田案例空间分布特征
1.1.3 重庆市滑坡等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2 研究意义
1.2.1 社会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2.3 政治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土地复垦研究现状
1.3.2 滑坡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3.3 典型滑坡灾害损毁农田研究现状
1.3.4 我国现有相关政策法规与技术导则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滑坡机制分析
2.1 农田与耕地
2.1.1 农田的内涵
2.1.2 耕地的内涵
2.2 研究区概况
2.2.1 自然地理特征
2.2.2 经济社会条件
2.2.3 地质灾害情况
2.2.4 荆竹屋基滑坡概况
2.2.5 双新村滑坡概况
2.3 研究区滑坡机制
2.3.1 滑坡机制类型
2.3.2 荆竹屋基滑坡机制分析
2.3.3 双新村滑坡机制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滑坡损毁农田特征及辨识分区研究
3.1 滑坡损毁农田典型特征分析
3.1.1 农田土体开裂
3.1.2 农田土体台阶状下挫
3.1.3 农田结构溃散
3.1.4 农田表面被冲蚀
3.2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的划分依据
3.2.1 滑坡应力对农田的损毁及其位置关系
3.2.2 滑坡物质对农田的损毁及其位置关系
3.2.3 滑坡损毁农田原因分类及分区特征
3.3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划分的原则
3.3.1 影响因素相结合原则
3.3.2 相对独立性原则
3.3.3 结果的完全性原则
3.4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
3.4.1 农田损毁现象
3.4.2 农田损毁原因
3.4.3 损毁农田相对位置
3.5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划分及命名
3.5.1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命名
3.5.2 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划分
3.6 荆竹屋基滑坡损毁农田类型分区
3.7 不同损毁类型农田修复的障碍及重点
3.7.1 后缘拉张应力区农田土层结构解体
3.7.2 中部复合应力区农田耕作层表面破坏
3.7.3 前缘堆积挤压区农田生土覆盖及耕作层表面破坏
3.7.4 坡前物质流通区农田冲蚀破坏
3.8 本章小结
4 滑坡损毁农田复垦适宜性分区评价研究
4.1 滑坡损毁农田评价单元的划分
4.2 滑坡灾害作用下农田损毁程度评价
4.2.1 评价因子选择原则
4.2.2 评价因子选择及依据
4.2.3 指标的分级及损毁程度等级确定
4.3 滑坡灾害损毁农田复垦适宜性评价
4.3.1 评价方法与步骤
4.3.2 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及筛选
3.3.3 评价因子的量化标准化与赋值
4.3.4 复垦适宜性评价
4.4 荆竹屋基滑坡复垦适宜性评价
4.4.1 案例区概况
4.4.2 评价单元的划分
4.4.3 案例区农田损毁程度评估
4.4.4 复垦适宜性评价
4.5 滑坡损毁类型分区与评价结果相关性分析
4.5.1 滑坡损毁类型分区与损毁程度评价
4.5.2 滑坡损毁类型分区与复垦适宜性评价
4.6 本章小结
5 滑坡体不同位置的农田复垦模式
5.1 滑坡后缘张拉应力区受损农田的复垦
5.1.1 滑坡后缘张拉应力区受损农田的特点
5.1.2 滑坡后缘张拉应力区损毁农田复垦模式
5.2 滑坡体中部复合应力区受损农田的复垦
5.2.1 滑坡体中部复合应力区受损农田的特点
5.2.2 滑坡体中部复合应力区受损农田复垦模式
5.3 滑坡前缘堆积挤压区受损农田的复垦
5.3.1 滑坡前缘堆积挤压区农田受损及修复特点
5.3.2 滑坡前缘堆积挤压区受损农田复垦模式
5.4 本章小结
6 滑坡损毁农田复垦关键技术研究
6.1 滑坡损毁农田复垦的原则
6.2 滑坡损毁农田复垦排灌技术
6.2.1 坡改梯工程排水技术研究思路
6.2.2 暗管排水实验研究
6.2.3 滑坡后缘排水技术
6.2.4 滑坡中部灌排系统设计
6.2.5 滑坡前缘灌排工程技术
6.3 滑坡陡坎及滑坡壁整治技术
6.3.1 滑坡壁的基本特征
6.3.2 常用整治方案对滑坡壁整治的适用性分析
6.3.3 滑坡壁陡坎削坡减载技术研究
6.4 滑坡区受损农田裂缝封填技术
6.4.1 滑坡区农田田面裂缝的调查和分类
6.4.2 轻度裂缝修复
6.4.3 中度裂缝修复
6.4.4 重度裂缝修复
6.5 滑坡区受损农田生态工程修复技术
6.5.1 生物埂坎技术
6.5.2 植被恢复技术
6.5.3 基础护坡工程
6.5.4 生态修复技术对传统方法的改进
6.5.5 滑坡壁土袋阶梯工程技术实地应用
6.6 本章小结
7 典型滑坡损毁农田复垦工程
7.1 工程区概况
7.2 工程区滑坡机制分析
7.3 工程区滑坡农田损毁状况及分区特征
7.3.1 滑坡区域农田的损毁状况
7.3.2 工程范围的选择
7.4 复垦技术应用
7.4.1 削坡减载
7.4.2 土地平整
7.4.3 田面清理
7.4.4 排水系统
7.4.5 田坎及削坡面的生态防护
7.5 复垦效果评价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803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80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