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肥药同步玉米免耕播种机关键装置设计与试验
发布时间:2023-12-27 18:19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强了地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秸秆还田地播种玉米时,播种质量差,容易发生杂草危害,针对此问题,本文进行了种肥药同步玉米免耕播种机关键装置设计与试验工作,首先详细阐述了播种机构以及喷药装置的结构设计;其次,分别开展了排种器和喷药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最后开展了整机田间试验。针对播种机构和喷药装置的具体研究如下:(1)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排种器的优缺点,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播种机构所用排种器类型为指夹式排种器,进行了取种指夹和充种控制机构的相关设计,并基于离散元法进行排种性能仿真分析;(2)进行了播种机构的仿形设计,使得镇压驱动轮在不平整的地面保持相同的对地压力,减少镇压驱动轮滑移引起的漏播现象;使播种开沟腿在不平整的地面保持相同的播种深度,提高播深一致性。(3)基于封闭除草理论进行了施药方法的分析,进行了喷药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关键参数的分析与设计,基于XFlow软件进行了相关仿真分析,从仿真角度验证喷药装置设计合理性;(4)对指夹式排种器和喷药装置进行了台架试验,通过...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播种机构设计
2.1 排种器设计
2.1.1 取种指夹设计
2.1.2 充种控制机构设计
2.2 基于离散元法指夹式排种器仿真
2.2.1 玉米种子模型建立
2.2.2 排种器仿真几何模型建立
2.2.3 仿真参数设定
2.2.4 单粒排种仿真分析
2.2.5 排种性能仿真分析
2.3 四边形仿形播种机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喷药装置设计
3.1 封闭除草机理分析
3.2 施药方法分析与确定
3.3 喷药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3.3.1 整体结构与组成
3.3.2 喷药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
3.3.3 喷头结构设计
3.3.4 喷头工作流量设计
3.3.5 喷药泵的选型及参数设计
3.4 基于XFlow喷药装置仿真试验
3.4.1 XFlow软件概况
3.4.2 仿真模型建立与验证
3.4.3 喷药装置仿真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台架试验
4.1 排种器台架试验
4.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1.3 试验结果
4.2 单喷头台架试验
4.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2.3 试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田间试验
5.1 田间播种试验
5.2 喷雾试验
5.2.1 喷雾性能试验
5.2.2 喷雾田间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75659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播种机构设计
2.1 排种器设计
2.1.1 取种指夹设计
2.1.2 充种控制机构设计
2.2 基于离散元法指夹式排种器仿真
2.2.1 玉米种子模型建立
2.2.2 排种器仿真几何模型建立
2.2.3 仿真参数设定
2.2.4 单粒排种仿真分析
2.2.5 排种性能仿真分析
2.3 四边形仿形播种机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喷药装置设计
3.1 封闭除草机理分析
3.2 施药方法分析与确定
3.3 喷药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3.3.1 整体结构与组成
3.3.2 喷药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
3.3.3 喷头结构设计
3.3.4 喷头工作流量设计
3.3.5 喷药泵的选型及参数设计
3.4 基于XFlow喷药装置仿真试验
3.4.1 XFlow软件概况
3.4.2 仿真模型建立与验证
3.4.3 喷药装置仿真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台架试验
4.1 排种器台架试验
4.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1.3 试验结果
4.2 单喷头台架试验
4.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2.3 试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田间试验
5.1 田间播种试验
5.2 喷雾试验
5.2.1 喷雾性能试验
5.2.2 喷雾田间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75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87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