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湘东地区不同母质水稻土镉铅的剖面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1 11:21
【摘要】:本文系“湖南省土系调查与土系志编制”(2014FY110200)以及“不同成土母质中的镉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农业部、财政部、农办财函[2016]6号)项目的资助项目。针对湘东长株潭地区稻田土壤系统镉等重金属污染范围宽且可能来源复杂,污染严重但源头不清的问题,选择以湘东地区5种母质(河流沉积物、紫红色砂页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板页岩风化物、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类方法挖掘土壤剖面以及随机采集若干耕层土样和稻谷样,分析测定了土壤镉(含稻谷镉)、铅全量和有效态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指标(pH值、有机质、各级颗粒含量),研究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镉、铅含量的差异及剖面分布规律,评估母质中镉含量对水稻土镉污染的贡献率,探寻不同母质土壤镉、铅含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稻谷镉与土壤有效态镉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5种母质水稻土中,剖面全层土壤全镉和有效态镉含量均以河沙泥田的最高(全镉0.907 mg/kg、有效态镉0.272 mg/kg),紫沙泥田和黄泥田的其次(平均为全镉0.219 mg/kg、有效态镉0.084 mg/kg),以红黄泥田和麻沙泥田的最小(平均为全镉0.146mg/kg、有效态镉0.049 mg/kg);不同母质水稻土有效态镉占全镉百分比相差不大,在29%~38%之间。5种母质水稻土中仅河沙泥田全镉超标(二级标准,0.3mg/kg)。(2)从镉的剖面分布看,除河沙泥田全镉具有高低互层变化特征外,其它水稻土全镉和有效态镉均随剖面加深递减。耕层及多数犁底层全镉含量超标;耕层和犁底层中,全镉和有效态镉含量均以紫沙泥田、河沙泥田和黄泥田较高,平均含量耕层和犁底层分别为0.539 mg/kg和0.326 mg/kg、0.409 mg/kg和0.264 mg/kg,红黄泥田和麻沙泥田较低,耕层为0.329 mg/kg和0.183 mg/kg,犁底层为0.205 mg/kg和0.087 mg/kg;母质层全镉和有效态镉除河沙泥田较高外(全镉0.911 mg/kg,有效态镉0.254 mg/kg),其它4种水稻土全镉均低于自然背景值(0.2 mg/kg),平均0.145 mg/kg,有效态镉均低于0.06 mg/kg,平均0.039 mg/kg。土壤有效态镉与全镉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62**,n=199)。(3)母质镉占耕层土壤镉百分比全镉均高于有效态镉,不同母质中均以河沙泥田的最大(全镉171.5%,有效态镉92.7%),黄泥田的最小(全镉28.9%,有效态镉10.7%),其它母质百分比全镉32%~38%、有效态镉14%~22%。剖面母质全镉(X表示)与耕层土壤全镉(Y表示)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_(Cd)=0.6844X+0.2926(r=0.7134*,n=28)。(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2-0.002mm颗粒含量是决定土壤镉含量高低的主要土壤因子。土壤有效态镉均与土壤全镉以及水稻植株镉(精米、稻秆)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母质水稻土比较,仅黄泥田和麻沙泥田有效态镉与精米镉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均无显著相关性,黄泥田一元回归方程可表达为:Y_(精米镉)=2.4389X_(黄泥田有效态镉)-0.1324(r=0.0.9817**,n=5),麻沙泥田Y_(精米镉)=3.5239X_(麻沙泥田有效态镉)-0.3302(r=0.9554**,n=6)。(5)不同母质水稻土剖面全铅含量不高,为17.25 mg/kg~54.89 mg/kg,有效态铅2.25 mg/kg~15.76 mg/kg。整体上土壤铅含量随剖面加深呈递减规律。全铅均未超标(二级标准,250 mg/kg),麻沙泥田、河沙泥田和黄泥田均大于自然背景值(35 mg/kg),平均含量是背景值的1.27倍。不同母质水稻土有效态铅占全铅百分比相差不大(15.6%~20.8%),土壤有效态铅与全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06**,n=67)。母质铅占耕层土壤铅的百分比全铅大于58%,而有效态铅低于58%;整体上以河流沉积物和花岗岩风化物母质贡献率较大,全铅和有效铅均大于46%。相关分析表明,剖面母质全铅(X表示)均与耕层土壤全铅(Y表示)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表达为:Y=1.1058X+7.4376(r=0.6092**,n=24)。土壤有机质、pH值、游离氧化铁等是决定土壤铅含量高低的主要土壤因子。
【图文】:

分布图,采样点,分布图,湘潭


以及室内分析测定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含长沙、株洲、湘潭、岳阳 4 个地级市于中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量为 1300-1500mm,日照均值为 1623.1样,包括了山地、丘陵和平原;同时境内湖南省的主要岩石和母质类型,包括有板第四纪红土、紫红色砂(页)岩及其风化和岩石矿物以及气候条件形成了复杂多样水稻土面积最大,双季稻品种多,产量高和湘潭两地机械、化工和矿产等工业较为重金属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曾有过相关

土壤镉,水稻土,剖面,黄泥田


表 3-1 剖面全层镉的含量范围及镉超标率Table3-1 The range of Cd contents and the percentageof over standard value in the all profil水稻土类型(n=样本数)加权平均值含量范围(mg/kg)镉超标率(%)河沙泥田(n=3) 0.332~1.680 100黄泥田(n=5) 0.165~0.383 20紫沙泥田(n=6) 0.131~0.440 17红黄泥田(n=7) 0.095~0.284 0麻沙泥田(n=7) 0.105~0.208 0表 3-2 剖面全层土壤有效态镉占全镉的百分比Table3-2 The percentage of the availble contents occupy the total contents in the all profile so水稻土类型(n=样本数)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红黄泥田(n=7) 29.5 ± 11.0 37.3紫沙泥田(n=6) 36.7 ± 14.1 38.4黄泥田(n=5) 37.2 ± 16.2 43.5Fig3-1 The contents of Cd in the all profile soil from several typical paddy soil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瑜光,张荟星,张孝吉,罗晏,张通和,韩主恩;0.5—7.5MeV高能磷离子注入硅中剖面分布及剖面迭加[J];核技术;1988年12期

2 罗江财;;硼和磷离子注入硅中的异常载流子剖面分布[J];半导体光电;1992年02期

3 吴蔚东,黄春昌,王景明,陈淑珍,徐琴珠;江西省主要林型下土壤有机质及N素的状况与剖面分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4 孙正;宁辉;谢永杰;曹鑫;;红外大气折射率剖面分布模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12期

5 黄运湘;张杨珠;曾艳;廖超林;;洞庭湖平原冲积性菜园土无机氮形态及剖面分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贾恒义,雍绍萍,田积莹;X土非代换性钾剖面分布模型与系统分类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1994年03期

7 郑祥钦,沈瑞成;用微计算机测量半导体中杂质的剖面分布[J];半导体技术;1985年04期

8 孙福桃,曹如晟,顾琦珍;中子活化法测定硅中注磷剖面分布[J];核技术;1982年04期

9 史忠林;文安邦;严冬春;苏明;;三峡库区紫色土~7Be剖面分布及季节变化[J];山地学报;2010年06期

10 武丽;戴万宏;;土壤养分剖面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冯晨;孙占祥;郑家明;冯良山;白伟;杨宁;张哲;;辽西北旱作区不同覆膜条件对土壤全量养分含量与剖面分布的影响[A];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刘亮;余德良;何小雪;陈文锦;王捷;;HL-2A装置中可见光轫致辐射强度剖面分布的测量[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计算物理分卷、核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工程力学分卷)[C];2017年

3 许影博;曾志波;熊紫英;陈奕宏;;水翼剖面分布对噪声影响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六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7年

4 汪伟;;罗浮栲天然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剖面分布及季节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谢勇;王昌全;李冰;向盼来;董敏;;沼渣施用年限对土壤微生物量C、N剖面分布的影响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6 黄山;彭现宪;殷明;刘武仁;张卫建;;东北春玉米地长期免耕下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及其组分构成特征[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7 甄莉娜;张英俊;;农牧交错带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剖面分布特征[A];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姚鹏伟;旱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剖面分布及净排放对作物、氮肥和覆膜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

2 常佳丽;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中甲烷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娟;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稻田剖面养分分布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理;湘东地区不同母质水稻土镉铅的剖面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2 朱真令;浙江省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3 慕韩锋;黄土旱塬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磷素分级、空间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8年

4 武阿锋;长武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唐晓红;不同尺度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及储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伟畅;长沙地区典型水稻土发生特性及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赵传拓;农安县耕地质量评价和有机碳储量预估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8 韩琳;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辉;不同时期围海造田土壤肥力剖面分布与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陈伟伟;辽宁滨海盐渍型水稻土耕层状况及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剖面分布[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8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658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b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