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转Bt基因作物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重大成功,其外源基因产生的Bt蛋白是否会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积累,进而是否具有环境风险,受到广泛关注。土壤动物作为维系土壤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受到土壤中Bt蛋白的影响,成为转Bt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立足于我国两大玉米产区——东华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选取我国自主研发,最具推广应用前景的转cry1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和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综合利用半自然模拟(残体分解袋法)和田间原位调查的方法,系统研究Bt-cry1Ac蛋白降解规律及两种转基因玉米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为其未来的推广积累安全数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东华北及黄淮海玉米区Bt-cry1Ac蛋白降解规律选取转cry1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为试验材料,于2015年11月—2016年8月期间采用半自然生态模拟(残体分解袋法)和ELISA定量法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北京市上庄镇和河南省新乡市平原新区试验点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公主岭市、北京市上庄镇和河南省新乡市平原新区三地Bt-cry1Ac蛋白降解趋势一致,试验材料在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分别降解了原始含量的95.28%、97.53%和97.96%,至8月份取样结束时,仅有吉林省公主岭市含有原始含量的0.56%未降解。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头茬作物中含有的Bt-cry1Ac蛋白在第二年春播时不会在土壤中富集。2、转Bt基因玉米种植期对原位土壤动物群落影响选取转cry1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及其非转基因对照郑58为试验材料,于2015年5月—10月综合运用手捡法、干漏斗法和巴氏罐诱捕法3种方法进行田间土壤动物原位调查。结果表明,3种调查方法下转cry1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玉米田及其对照玉米田内土壤动物在发生种类和数量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群落结构特征参数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并且在各时期内群落结构特征参数间均无显著差异。综上3种研究方法所得数据,可以初步证明转cry1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种植期对原位土壤动物群落无显著影响。3、转Bt基因玉米残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1)转cry1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残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选取转cry1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及其非转基因对照郑58为试验材料,于2015年11月—2016年8月期间采用半自然生态模拟(残体分解袋法)开展研究。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试验点和河南省新乡市平原新区试验点,研究皆表明,转cry1Ac基因玉米田及其对照玉米田间土壤动物发生种类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总体变化趋势一致,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时发现个别月份部分群落结构指数间存在差异显著性,利用重复方差法进行整体分析,各特征参数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在北京市上庄镇试验点,研究表明,转cry1Ac基因玉米田及其对照玉米田间仅有蜱螨目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总体变化趋势一致,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时发现个别月份部分群落结构指数间存在差异显著性,利用重复方差法进行整体分析发现,对照玉米田间土壤动物个体数显著高于转cry1Ac基因玉米田间土壤动物个体数(P0.05)。由于本数据只是在一年研究内得到的结果,未来还需要进行长期多点监测。(2)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残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选取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及其非转基因对照综31为试验材料,于2015年11月—2016年8月期间采用半自然生态模拟(残体分解袋法)开展研究。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试验点,研究表明,转cry1Ie基因玉米田及其对照玉米田间土壤动物发生种类和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总体变化趋势一致,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和重复方差法对群落结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在北京市海淀区试验点和山东省济南市龙山办事处试验点,,研究皆表明,转cry1Ie基因玉米田及其对照玉米田间土壤动物发生种类和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总体变化趋势一致,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发现个别月份部分群落结构指数间存在差异显著性,采用重复方差法进行整体分析,各特征参数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综上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转cry1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残体对土壤动物群落均无显著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13;S1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桂玲;刘长海;;近5年Springer Link数据库中土壤动物研究论文数据分析[J];生物学教学;2017年08期
2 韩新乡;土壤动物[J];生物学教学;1999年07期
3 潘开文;张林;邵元虎;傅声雷;;中国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探知土壤中的奥秘[J];生物多样性;2016年11期
4 吴雯琛;;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土壤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16年23期
5 董炜华;李晓强;宋扬;吴祥文;刘同洲;许修宏;;公路运营对农田和防护林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7年03期
6 杨旭;林琳;张雪萍;张利敏;沙迪;;松嫩平原典型黑土耕作区中小型土壤动物时空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16年11期
7 靳亚丽;王世杰;;“缤纷多彩的土壤动物”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7年01期
8 罗金明;尹雄锐;叶雅杰;王永洁;;大中型土壤动物对内陆盐沼沿退化序列环境的指示研究[J];草业学报;2014年02期
9 张武;张雪萍;;大兴安岭不同冻土类型环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J];土壤通报;2013年06期
10 付桂珍;卢邹勇;王兰;常汉亭;贾磊;;基于重金属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娇;张大治;;宁夏白芨滩荒漠景观不同生境下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A];第三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胡锋;刘满强;李辉信;;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研究展望[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3 王海霞;殷秀琴;;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生态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兰洪波;冉景丞;姚雾清;姚正明;王万海;蒙惠理;;茂兰喀斯特森林沼泽湿地土壤动物初步研究[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6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李建桥;李重涣;邱晓明;;仿生非光滑犁壁规范化设计研究[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建桥;李重涣;邱晓明;;仿生非光滑犁壁规范化设计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程建伟;郝百惠;刘新民;马文红;李永宏;;模拟氮沉降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影响[A];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7年
8 贾少波;张玉平;赵岩;岳丽蕊;闫华超;;跳虫的迁移与适应[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刘长海;赵桂玲;;基于土壤动物的苹果园害虫生态调控复合模式构建[A];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8年
10 任国栋;李哲;;中国大陆土壤昆虫的研究成就及主要害虫发生态势[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邹静昭;希望的田野再不能纳垢[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王宏伟;女博导和屎壳郎[N];协商新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洪宇;动物不粘土的秘密[N];辽宁日报;2011年
4 ;土壤里的昆虫世界[N];云南科技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夕;傅声雷:亚洲蚯蚓入侵能力强[N];北京科技报;2010年
6 鲍s沐迕蠼,
本文编号:2658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65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