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长期轮作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05 10:18
【摘要】:根据土壤中有机氮酸解后存在形态的不同,可以将土壤有机氮分为酸解和非酸解态氮两部分,而酸解氮包括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和氨基酸态氮。有机氮作为土壤中氮素供给养分的主要来源,也是作物所需矿物与养分所需氮的库源。土壤中有机氮的组成、含量以及矿化情况及其相关规律都与土壤的供氮能力息息相关,对于氮素循环、土壤肥力水平及农业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近些年来,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者以及学者以长期定位实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指标下有机氮组分的含量组分及其比例的变化规律,但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而目前对于长期轮作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有机氮组分及比例的研究则鲜有报道。本实验以沈阳农大后山长期轮作定位施肥棕壤试验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豆-玉米轮作下不同的施肥处理方式对土壤有机氮及微生物量氮的影响,更好的了解土壤中有机氮相关规律及深刻的认识了解土壤的供氮潜力,从而更好的制定出合理高效的施肥方法,对提高农作物品质及产量及其提高土壤养分质量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期轮作施肥可以提升耕层土壤的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中虽然略有不同,从小到大的基本顺序是:氨基糖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酸解氨态氮非酸解态氮氨基酸态氮。耕层土壤的有机氮含量跟组成受到单施化肥处理的影响微弱,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尤其是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够明显提升耕层土壤有机氮各个组分的绝对与相对含量,尤其对氨基酸态氮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2)长期轮作施肥下土壤可酸解有机氮组分剖面分布规律大体相似,随着土层深度加深各组分含量降低:只有非酸解态氮则不满足上述趋势,体现出无序性。各处理基本规律体现为:不施肥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3)长期轮作施肥还可以提升耕层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大体趋势表现为:CK化肥区低量有机肥区高量有机肥区,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尤其在有机无机配施作用下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土壤微生物量氮与有机氮各个组分均体现出正相关关系且及其显著,特别是氨基糖态氮的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亚爱;王国栋;李世清;;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组分剖面分布的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2 吴汉卿;张玉龙;张玉玲;邹洪涛;虞娜;;土壤有机氮组分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8年05期

3 肖巧琳;罗建新;杨琼;;烟稻轮作中稻草还田对土壤有机氮各组分的影响[J];土壤;2011年02期

4 刘晓宏,郝明德;不同轮作施肥对土壤有机氮分解特征的影响[J];土壤与环境;2000年02期

5 彭令发,郝明德,来璐;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影响研究Ⅰ氮肥及其配施下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1期

6 刘俊英;王文颖;陈开华;殷恒霞;霍晓杰;;土壤有机氮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7 王百群,余存祖,戴鸣钧,刘耀宏;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动态及其有效性[J];土壤通报;1995年04期

8 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成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9 张旭峰;;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及其与氮指标的关系[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4期

10 刘芳芬;;长期施用不同肥料的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试验研究[J];南方农业;2015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文启孝;程励励;;土壤有机氮的化学本性[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文启孝;程励励;;土壤有机氮的化学本性[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黄东迈;朱培立;王志明;高亚军;;耕作土壤有机氮内循环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王秋红;周建朝;王孝纯;宋柏权;邓艳红;;不同基因型甜菜根际土壤有机氮分布特征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甜菜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俊清;长期施肥对我国主要土壤有机氮磷形态与分布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2 王西娜;西北旱地残留氮的作物利用及覆盖土壤有机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陈贤友;土壤有机氮及其吸附态氨基酸分布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高晓宁;长期轮作施肥对棕壤氮素形态转化及其供氮特征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5 姬景红;不同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供氮特征影响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麟;长期轮作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2 钟钦梅;雅砻江流域土壤有机氮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3 张楚儿;岷江上游土壤有机氮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4 吴汉卿;不同水氮调控下设施土壤有机氮组分与固持氮库、可溶性氮库关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5 姜小凤;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有机氮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6 刘欢;延边苹果梨园土壤有机氮组分分布规律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7 贾世玉;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土壤有机氮矿化特征对免耕与秸秆覆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2年

8 马玉华;耕作方式与氮肥管理对稻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NH_3挥发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媛;不同栽培模式及施肥对土壤氮素供应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保青;长期不同耕作土壤有机氮差异及当季还田秸秆对其矿化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2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742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