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重庆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优先路径特征

发布时间:2020-09-21 11:26
   优先流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壤水分运动形式,在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优先路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更为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壤资源和水资源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重庆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示踪试验,利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对染色图像进行提取与分析,根据染色深浅将优先路径分为5级(第1—5级染色程度依次递减),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级别优先路径特征;并对土壤剖面中染色区与非染色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根系生物量状况等因子进行比较分析来揭示影响优先路径形成的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先路径形态特征不同。总体来说林地优先流发生区域染色面积最大,水分和溶质在土壤中运移最深,优先路径之间连通性最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其优先路径染色面积比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级别优先路径的染色面积百分比不同。荒地中,第1、5级优先路径所占比例最大,第3级优先路径所占比例最小;农耕地中,第2级优先路径所占比例最大,第5级优先路径所占比例最小;林地中,第1级优先路径所占比例最大,第4级优先路径所占比例最小。在同一土层的不同级别优先路径的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的变化规律为:当量孔径大的优先路径减少,而当量孔径小的优先路径增加。第1级优先路径主要分布于0-10cm土层中;第2、3级优先路径主要分布于0-20cm土层中;对于第4、5级优先路径,荒地和农耕地主要分布于0-20cm土层,而林地主要分布于20-40cm土层。(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优先路径均受土壤理化性质、饱和导水率、植物根系状况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土壤容重与优先路径染色面积比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土壤总孔隙度、根孔数与优先路径染色面积比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饱和导水率、根重密度与优先路径染色面积比关系均用二次模型拟合度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理化性质、饱和导水率、根系均是优先路径形成的主导因子,其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有机质含量、根重密度、总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根孔数、土壤容重。
【学位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S1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戎慧;郑刚;彭世揆;;杭州市余杭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检测技术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2年05期

2 ;中国荒漠化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的表现与分析[J];中国土地;1998年01期

3 宋晓丽;陈伟;樊俊华;;海口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4 周媛;石铁矛;胡远满;高畅;刘淼;;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1年07期

5 肖捷;张美英;施临湘;;广东省韶关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秦占飞;常庆瑞;;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及稳定性研究——以陕西省蒲城县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1期

7 王利平;王成;李晓庆;雷田;;区域生态质量变化对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响应——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8 张文群,黄鸿翔,朱大权;鲁北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的彩红外片判读精度研究[J];土壤肥料;1986年02期

9 宋开山;刘殿伟;王宗明;张柏;金翠;李方;刘焕军;;三江平原过去50年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4期

10 张丽;杨庆媛;冯应斌;;基于分形理论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探讨——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江波;李双成;;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能值及环境承载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牟雪洁;赵昕奕;;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林皆敏;;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关系研究——以厦门市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除多;;西藏拉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分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卓静;邓凤东;刘安麟;周辉;赵青兰;;延安市宝塔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分异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吕利娜;郑新奇;李志建;;基于名义变量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自相关探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韦素琼;陈健飞;;福建省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8 李团胜;;陕西省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9 尹锴;崔胜辉;赵千钧;吝涛;花利忠;李新虎;;邻接土地利用类型对厦门城郊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尚华;土壤碳、氮循环对全球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晓群;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及预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阮芯竹;重庆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优先路径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谢力扎提·哈布尔;吐鲁番市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4 李耀;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潜力评估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5 韩黎阳;三峡库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格局的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6 贾林平;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7 黄莉;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赵亚茹;牡丹岭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冻融变化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葛静茹;河北省太行山区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及旅游区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胡清菁;铅锌尾矿砂污染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性质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23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823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a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