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基于GIS的作物需水满足度评价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00:32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是国际社会与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量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支撑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精准的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利用战略需要精准的数据支持。从数据精准的角度看,传统水资源评价及作物需水满足度评价存在两个佯谬,即“点-面匹配佯谬”与“要素匹配佯谬”。为了避免评价结果中产生这些佯谬,我们前期提出了SHRD模型和SDCWR模型。经国际同行评价认为:SHRD模型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而SDCWR模型作为普适模型在区域参数化方面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范。因此,本文对SHRD模型和SDCWR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作物需水满足度的CroWA模型。在GIS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支持下,我们利用江汉流域的资料、根据改进后的SDCWR模型和SHRD模型及CroWA模型对汉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需水满足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两大部分,主要成果表现为:(1)提炼出了SDCWR模型的基本假说,推导了SDCWR模型的计算过程,完善了SDCWR模型的方法规范化。(2)提炼出了SHRD模型的基本假说,改进了SHRD模型的建模方法。(3)创建了基于格元的作物需水满足度评价模型(CroWA模型)。(4)研究了江汉流域主要粮食作物的需水满足度。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经过改进的SHRD模型和SDCWR模型及新的CroWA模型都是普适模型,可以用于任意区域和任意作物组合的水资源与作物需水满足度评价。这三个模型将水资源评价从宏观的区域评价推向了微观的格元评价,可为精准的水资源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2)汉江流域的实证研究表明:汉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需水满足度(CroWA指数)变化于-20%~200%之间,主要粮食作物的CroWA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干流与支流附近的平原区、汉江流域的江汉平原部分及西北部的神龙架林区,而最小值则出现在低山丘陵区。地形、水系、作物组合、土地利用类型及用水结构造成了这种区域差异。CroWA指数的评价结果与农业实践相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S127;S3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作物需水满足度与粮食安全研究
        1.1.2 水可获取性与水可达性研究
        1.1.3 文献评述
    1.2 研究内容
        1.2.1 SDCWR模型的改进
        1.2.2 SHRD模型的改进
        1.2.3 CroWA模型与汉江流域的作物需水满足度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1.6 本文的特色及创新
2 理论与方法
    2.1 SDCWR模型的改进
        2.1.1 基本假说
        2.1.2 SDCWR模型的修正
        2.1.3 方法规范化
        2.1.4 SDCWR模型修正前后的比较
    2.2 SHRD模型的改进
        2.2.1 基本假说与模型
        2.2.2 SHRD模型的精减化处理与修正
    2.3 CroWA模型
        2.3.1 基本假说
        2.3.2 基于格元的作物需水
        2.3.3 基于格元的作物供水
        2.3.4 基于格元的作物需水满足度评价(CroWA模型)
        2.3.5 计算过程
        2.3.6 成果制图
    2.4 基于GIS的CroWA模型实现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数据来源
        3.1.3 数据处理
    3.2 汉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的需水特征
        3.2.1 汉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生育期划分
        3.2.2 汉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生育期需水量
        3.2.3 汉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格局
    3.3 汉江流域流域尺度水资源供需状况
        3.3.1 汉江流域的农业水资源
        3.3.2 汉江流域水资源需求
    3.4 汉江流域水可达性指数
        3.4.1 汉江流域水系提取
        3.4.2 汉江流域SHRD模型的因子
        3.4.3 汉江流域水可达性指数空间分布
        3.4.4 SHRD模型修正前后评价结果比较
    3.5 汉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需水满足度(CroWA模型评价结果)
        3.5.1 汉江流域需水量的空间分布
        3.5.2 汉江流域作物可供水量的空间分布
        3.5.3 汉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需水满足度
4 讨论
    4.1 关于SDCWR模型
        4.1.1 模型的解释
        4.1.2 主要粮食作物的需水满足度、粮食安全及农业水资源管理
        4.1.3 不确定性分析
    4.2 关于SHRD模型
        4.2.1 水可获取性、水可达性与SHRD模型
        4.2.2 水可达性与水资源管理
        4.2.3 水可达性及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
    4.3 关于CroWA模型
        4.3.1 基于格元的作物需水满足度评价
        4.3.2 CroWA模型应用
        4.3.3 CroWA模型的未来改进
    4.4 关于实证研究
        4.4.1 方法
        4.4.2 结果
        4.4.3 不确定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立松,张佳宝,程心俊,杜恩昊;GIS与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结合研究进展[J];干旱区地理;2002年02期

2 栾青;马雅丽;武永利;李伟伟;相栋;;基于GIS的冬小麦动态估产模型研究——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S1期

3 栾青;马雅丽;李伟伟;相栋;;GIS支持下的临汾市冬小麦动态估产模型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4 翟俊;何强;肖海文;夏冰雪;朱阳春;;基于GIS的模糊综合水质评价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5 蒋云良;徐从富;刘勇;庄越挺;;基于反馈的交互式动态GIS景观评价模型[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7年04期

6 陈玲,黄介生;灌区管理模型与GIS的集成及应用[J];灌溉排水学报;2003年03期

7 张庆国,张明华;基于 GIS的具有干扰作用的土地利用系统动态优化模型(英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于浩楠,史明昌,王耀强;GIS模型在淤地坝规划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2期

9 崔琰;李锐;杨勤科;;浅论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提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陈明星,查良松,金宝石,张峰;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网络一体化模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郭银巧;棉花形态建成模型与基于模型和GIS的数字棉作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陈明剑;海洋功能区划中的空间关系模型及其GIS实现(以莱州湾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李昂;基于高压直流GIS盆式绝缘子基材的环氧树脂表面电荷积累与抑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5 扈军;基于GIS的声景分析及声景图制作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毕天平;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7 周旻;基于GIS的噪声地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何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9 程锋;基于GIS与决策模型整合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系统[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温亮;海南省疟疾流行预测方法及基于GIS的疟疾监测预警系统的初步构建[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栖梧;基于GIS的作物需水满足度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秦玉;基于GIS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与模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单英杰;基于GIS和模型的种植设计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于建;莱州湾海洋功能区划数学关系模型的建立及其GIS的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姚志宏;基于GIS区域水土流失模型的算法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7年

6 李丽丽;基于物联网与三维GIS的可视化供热管理模型[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周至刚;基于离线GIS的位置收集及轨迹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9年

8 陈泰羽;混合无功补偿变电站GIS外壳环流及暂态地电位升高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9 韩楚;基于GIS的哈尔滨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10 王瑶;基于GIS的成都郫县林盘聚落演变分析研究(2006-2016)[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9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859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8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