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变对于储存水稻火灾危险性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7 03:54
近年来,我国的粮食储备已经达到6000亿公斤,并且单库储备量逐年增大。水稻是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水稻的安全储存是国民大计,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水稻属可燃物,大量储存水稻会增加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巨大灾害与损失。并且在储存过程中,水稻可能会发生霉变,霉变不仅会影响储存水稻的品质,还会释放热量,改变水稻自身燃烧特性,增加火灾危险性,因而研究霉变对于储存水稻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论文中,探讨了含水量、通风情况和霉变程度对储存水稻阴燃特性的影响规律及霉变程度对储存水稻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研究了霉变与未霉变水稻在低温加热条件下的热氧化分解特性。主要研究进展如下:1、采用小尺度阴燃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含水量(三种含水量)、霉变程度(两种霉变程度)和通风情况对于储存水稻垂直阴燃特性的影响。自然通风情况下,含水量与霉变程度对于阴燃温度场没有显著影响。强迫通风情况下,氧气会增强残炭的氧化反应从而促进阴燃,同时气流带走热量也会抑制阴燃。由于含水量为9.5%的样品受热生成的炭层十分致密,其阴燃在5L/min和7.5 L/min时不能向下传播。当通风量为5L/min...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不同含水量的水稻储存前后菌相情况(a:储存前;b:?25°C储存35天后)??3??
本文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二章,采用自制小尺寸阴燃实验装置研宄了不同含水量及霉变程度对储水稻在自然通风和强迫通风条件下的垂直阴燃演变规律。同时研究了储存水稻的??热稳定性并通过对阴燃产生的固体残炭的研究,揭示含水量与霉变对阴燃影响的??作用机理。??第三章,首先通过热重分析研宄了不同霉变程度水稻样品的热稳定性,再通??过锥型量热实验研究了不同外加热辐射下储存水稻着火时间、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以及C0和C02的生成和演变规律,探索霉变对于储存水稻火灾危险性的??影响。之后通过稳态管式炉燃烧实验进一步研宄了储存水稻在充分燃烧条件下的??燃烧行为。??第四章,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两种储存水稻样品低温时的吸热过程,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证实了水稻霉变过程中会析出醇类,酯类及醛类等可??燃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不同低温加热情况下的霉变及未霉变水??稻的气相产物变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加热之后固相产物的结构变化,揭示了霉??
2.2实验部分??2.2.1阴燃实验装置??自制小尺度阴燃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实验装置由5个主要部??分组成:电加热装置、反应装置、热电偶测试装置、实验室天平和供气设备装置。??加热装置以稳定的热通量来加热实验样品,其稳定的热通量(20kW/m2)由功率??控制器控制。反应装置的结构图如图2.1左图所示,反应器是陶瓷材料制成,可??以防止反应器对于燃料进行二次加热,并且在反应器的四周包裹一层保温隔热层,??从而使得实验装置向四周环境的热量损失最小化。反应器具有的横截面积较小,??呈长管形状(高250毫米,内半径35毫米),从而可以将实验中的阴燃认为是一??维的垂直阴燃⑴。六根K型热电偶(d)=lmm)两两相距30mm:第一根热电偶??(TCO)置于燃料床上方3cm处,其他五根热电偶(TC1-TC6)依次嵌入燃料床??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典型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产物特性[J]. 陈祎,陆杰,杨明辉,李建宇,孙吉良. 工业加热. 2019(01)
[2]生活垃圾与柳树枝共热解研究[J]. 宋强,杨晓菡,赵洪宇,张蒙蒙,宋丽华,舒新前. 可再生能源. 2017(06)
[3]不同储存条件下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变化及霉变规律[J]. 李新华,李利霞,杨权. 粮食储藏. 2016(02)
[4]IFR阻燃EVAC燃烧性能的研究[J]. 高雷,祝岩婷,王志伟,陈冬梅,李荣勋. 工程塑料应用. 2013(04)
[5]通风条件对热塑性材料燃烧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J]. 程旭东,梅鹏,陆松,张瑞芳,李立明,张和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1(01)
[6]储粮中霉菌活动的生理状态与粮堆CO2浓度变化的相关性[J]. 耿旭,黄淑霞,蔡静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7]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在品种间的变异与分布[J]. 周丽慧,刘巧泉,张昌泉,徐勇,汤述翥,顾铭洪. 作物学报. 2009(05)
[8]粮食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及控制[J]. 尹青岗,王锋,陈井旺. 粮食与油脂. 2009(04)
[9]水稻脂肪含量分布及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J]. 于永红,周鹏,段彬伍,闵婕,朱智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07(06)
[10]电子鼻传感器阵列优化与谷物霉变程度的检测[J]. 张红梅,王俊,叶盛,于慧春,田晓静. 传感技术学报. 2007(06)
硕士论文
[1]温度对储粮安全水分及微生物活动速率的影响[D]. 张航.河南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37389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不同含水量的水稻储存前后菌相情况(a:储存前;b:?25°C储存35天后)??3??
本文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二章,采用自制小尺寸阴燃实验装置研宄了不同含水量及霉变程度对储水稻在自然通风和强迫通风条件下的垂直阴燃演变规律。同时研究了储存水稻的??热稳定性并通过对阴燃产生的固体残炭的研究,揭示含水量与霉变对阴燃影响的??作用机理。??第三章,首先通过热重分析研宄了不同霉变程度水稻样品的热稳定性,再通??过锥型量热实验研究了不同外加热辐射下储存水稻着火时间、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以及C0和C02的生成和演变规律,探索霉变对于储存水稻火灾危险性的??影响。之后通过稳态管式炉燃烧实验进一步研宄了储存水稻在充分燃烧条件下的??燃烧行为。??第四章,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两种储存水稻样品低温时的吸热过程,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证实了水稻霉变过程中会析出醇类,酯类及醛类等可??燃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不同低温加热情况下的霉变及未霉变水??稻的气相产物变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加热之后固相产物的结构变化,揭示了霉??
2.2实验部分??2.2.1阴燃实验装置??自制小尺度阴燃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实验装置由5个主要部??分组成:电加热装置、反应装置、热电偶测试装置、实验室天平和供气设备装置。??加热装置以稳定的热通量来加热实验样品,其稳定的热通量(20kW/m2)由功率??控制器控制。反应装置的结构图如图2.1左图所示,反应器是陶瓷材料制成,可??以防止反应器对于燃料进行二次加热,并且在反应器的四周包裹一层保温隔热层,??从而使得实验装置向四周环境的热量损失最小化。反应器具有的横截面积较小,??呈长管形状(高250毫米,内半径35毫米),从而可以将实验中的阴燃认为是一??维的垂直阴燃⑴。六根K型热电偶(d)=lmm)两两相距30mm:第一根热电偶??(TCO)置于燃料床上方3cm处,其他五根热电偶(TC1-TC6)依次嵌入燃料床??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典型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产物特性[J]. 陈祎,陆杰,杨明辉,李建宇,孙吉良. 工业加热. 2019(01)
[2]生活垃圾与柳树枝共热解研究[J]. 宋强,杨晓菡,赵洪宇,张蒙蒙,宋丽华,舒新前. 可再生能源. 2017(06)
[3]不同储存条件下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变化及霉变规律[J]. 李新华,李利霞,杨权. 粮食储藏. 2016(02)
[4]IFR阻燃EVAC燃烧性能的研究[J]. 高雷,祝岩婷,王志伟,陈冬梅,李荣勋. 工程塑料应用. 2013(04)
[5]通风条件对热塑性材料燃烧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J]. 程旭东,梅鹏,陆松,张瑞芳,李立明,张和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1(01)
[6]储粮中霉菌活动的生理状态与粮堆CO2浓度变化的相关性[J]. 耿旭,黄淑霞,蔡静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7]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在品种间的变异与分布[J]. 周丽慧,刘巧泉,张昌泉,徐勇,汤述翥,顾铭洪. 作物学报. 2009(05)
[8]粮食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及控制[J]. 尹青岗,王锋,陈井旺. 粮食与油脂. 2009(04)
[9]水稻脂肪含量分布及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J]. 于永红,周鹏,段彬伍,闵婕,朱智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07(06)
[10]电子鼻传感器阵列优化与谷物霉变程度的检测[J]. 张红梅,王俊,叶盛,于慧春,田晓静. 传感技术学报. 2007(06)
硕士论文
[1]温度对储粮安全水分及微生物活动速率的影响[D]. 张航.河南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37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03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