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黄土高原羊圈沟流域草灌生态系统土壤水运移过程

发布时间:2021-02-24 17:5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植被是其生态恢复主要措施。然而该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深,降水少,包气带土壤水成为植被利用水的主要来源。在黄土高原地区,草灌是分布最广的植被系统,因此,包气带土壤水成为草灌植被利用水的主要来源。而目前关于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模拟研究还较薄弱,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流域为研究区,探讨包气带土壤水动态变化和运移过程,以期为植被恢复建设与水土保持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研究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流域,通过野外采集降水、包气带0150cm土壤水和以绣线菊和长芒草为代表的草灌植被木质部等样品,测定各种水体中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结合现场测定和野外实时监测,揭示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并对草灌植被水分利用来源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羊圈沟流域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主要受降水影响存在明显月份变化。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变化波动较大,但在土层植被根系生长旺盛区都有降低的趋势,说明土壤水受蒸发作用影响,也受植被吸水作用影响;根据同位素示踪结果得知该流域降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较...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黄土高原羊圈沟流域草灌生态系统土壤水运移过程


羊圈沟流域的地理位置与样点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图 2.2 羊圈沟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Fig. 2.2 Present Land-use Map in the Yangjuangou catchment域地貌类型以黄土沟和黄土梁为主,沟谷密度达到 2.74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内的地带性土壤是以黑垆土为主绵土为主,质地均一,土质疏松,抗蚀性差,且地表切得水土流失严重,平均侵蚀模数为 8979t/km2·a。羊圈沟m 之间,相对高差 245m。羊圈沟流域内分布着一条主沟 2.7km,高差 245m,此外,还分布着三条较大的支沟。最大9.5°[48-50]。域内河流水系分布均匀,含沙量高,延河是周边最大的赐湾乡周山起始,从西北方向朝东南延长,流经地域先

长芒草,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动态


第四章 草灌生态系统土壤水动态变化流域内的草灌系统优势种长芒草和绣线菊为研究对象,探讨草灌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动态变化特征。系统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化域降水集中在 7~9 月,根据植被生长期,样品采集与土开始,至 10 月份底结束。在此期间同时对不同深度土壤对比实时监测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和现场所测的数据,确分析处理。被下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化示,在植被生长期 5~10 月,长芒草的土壤含水量随着时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在 9.012%~25.1趋势相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J]. 杨永刚,李国琴,焦文涛,黄磊.  水科学进展. 2016(04)
[2]元阳梯田水源区林地降水与土壤水同位素特征[J]. 马菁,宋维峰,吴锦奎,王卓娟,张小娟,刘宗滨.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2)
[3]元阳梯田水源区土壤水氢氧同位素特征[J]. 张小娟,宋维峰,吴锦奎,王卓娟.  环境科学. 2015(06)
[4]鄱阳湖湿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J]. 张翔,邓志民,潘国艳,吴绍飞,肖洋,朱才荣.  生态学报. 2015(22)
[5]黑岱沟矿区排土场土壤水的氢氧稳定性同位素特征及入渗规律[J]. 杨国敏,王力.  煤炭学报. 2015(04)
[6]基于稳定同位素的土壤水分运动特征[J]. 靳宇蓉,鲁克新,李鹏,王琦,张铁钢,刘莹.  土壤学报. 2015(04)
[7]盐生荒漠土壤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季节动态[J]. 周海,郑新军,唐立松,李彦.  中国沙漠. 2014(01)
[8]景观带尺度高寒区水文特征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 杨永刚,胡晋飞,肖洪浪,邹松兵,尹振良.  环境科学. 2013(10)
[9]北京西山鹫峰地区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J]. 邓文平,余新晓,贾国栋,李亚军,刘玉洁.  水科学进展. 2013(05)
[10]降雨入渗条件下厚包气带土壤水流通量的模拟与分析[J]. 李娜,任理,唐泽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2)

硕士论文
[1]黄土高原羊圈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土壤有机碳效应研究[D]. 文雯.西南大学 2014
[2]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控制效果研究[D]. 栾勇.北京林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49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049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