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5 21:50
  为揭示农业管理活动对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的影响机制,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以及脂肪酸指纹图谱方法,研究了连续4年玉米秸秆还田后,AM真菌群落组成、AM真菌生物量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所获得的2430个AM真菌OTUs从门到种依次分类,共分为1门、3纲、4目、8科、10属、143种,但不同处理间AM真菌群落丰富度(Chao1指数和ACE指数)、多样性(Shannon、Simpson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AM真菌中类球囊霉属、球囊霉属为优势属.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球囊霉属丰度降低;3000、9000 kg·hm-2秸秆还田量下,类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的丰度与对照(0 kg·hm-2)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原囊霉属、类球囊霉属、球囊霉属在3000 kg·hm-2秸秆还田量下与对照间差异显著.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表明, 9000、12000 kg·hm-2的秸秆还田量下土壤AM真菌β多样性与对照间聚集度较其他处理相差较远,秸秆还田量对AM真菌β多样... 

【文章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2019,30(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AM真菌生物量及其相对含量的影响Fig.1Effectsofstraw-returningamountonsoilAMfungalbio-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操作分类单元的稀释曲线图Fig.2Rarefactioncurveofoperationaltaxonomicunits(OTUs).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土壤AM真菌OTU分布的维恩图Fig.3VenndiagramsrepresentingthenumberofuniqueandsharedAMFOTUsinsoilunderdifferentstraw-returning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旱区棉花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氮素有效性及根系生物量的影响[J]. 张国娟,濮晓珍,张鹏鹏,张旺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3)
[2]应用克隆文库构建法研究枇杷根系AMF多样性[J]. 尹利方,任禛,夏体渊,朱维贤,陈泽斌,靳松,颜家亮,赵晓红.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5)
[3]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J]. 魏常慧,刘亚军,冶秀香,李越,马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01)
[4]套作及秸秆还田对西兰花连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J]. 杨燕,张学鹏,宁堂原,刘振,孙晓涵,贺贞昆,李增嘉.  农业工程学报. 2016(S2)
[5]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J]. 张翰林,郑宪清,何七勇,李双喜,张娟琴,吕卫光.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4)
[6]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J]. 李新华,郭洪海,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张锡金.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9)
[7]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薄国栋,申国明,张继光,刘德虎,张忠峰,高林,于会泳,王毅.  土壤通报. 2016(01)
[8]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J].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生态学报. 2014(17)



本文编号:3084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084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d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