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冀3个盐渍化沼泽湿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1-04-14 18:03
为了研究盐渍化沼泽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区域分布特征对湿地土壤碳循环的影响,选取津冀地区3个咸化沼泽湿地(北大港、七里海和白洋淀)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样品,基于湿筛法得到4个不同粒级的土壤团聚体,通过酸化法去除无机碳后,对其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北大港湿地土壤表层总SOC含量显著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七里海湿地亚表层总SOC含量显著高于白洋淀,但与北大港湿地无显著差异;②北大港、七里海和白洋淀湿地表层均以粒径> 0.250 mm的大团聚体为主;七里海湿地亚表层以粒径> 0.250 mm的大团聚体为主,而北大港湿地和白洋淀湿地亚表层则以粒径为0.250~2.000 mm的中间团聚体、粒径为0.053~0.250 mm的微团聚体和矿质颗粒组分为主;③北大港湿地表层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和矿质颗粒SOC含量显著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在亚表层土壤中,北大港湿地大团聚体(> 0.250 mm)的SOC含量显著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大团聚体SOC的含量,而七里海微团聚体(0.0...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39(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采样点位置示意图
不同湿地全土的有机碳含量如图2所示.由图2(a)可以看出,在表层土壤(0~15 cm)中,北大港湿地土壤有机碳总量显著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湿地(P<0.05),亚表层(15~30 cm)土壤全土有机碳含量:七里海(13.5 g/kg)>北大港(10.1 g/kg)>白洋淀(9.3 g/kg),其中七里海湿地土壤有机碳总量显著高于白洋淀湿地(P<0.05),北大港湿地土壤有机碳总量虽高于白洋淀湿地,但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3个湿地不同土层中各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如图3所示.由图3(a)可以看出,在0~15 cm土层中,3个湿地大团聚体(>2 mm)占比显著不同,北大港湿地土壤大团聚体占比最高(39.5%),其次为七里海湿地(26.0%).白洋淀湿地微团聚体(0.053~0.250 mm)占比显著高于七里海和北大港湿地(P<0.05),中间团聚体(0.25~2.00 mm)和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所占比例在3个湿地间并无显著差异.此外,七里海湿地表层土壤微团聚体(0.053~0.250 mm)占比显著低于大团聚体(>2 mm)、中间团聚体(0.25~2.00 mm)和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的占比(P<0.05).北大港湿地表层土壤大团聚体(>2 mm)占比显著高于中间团聚体(0.25~2.00 mm)、微团聚体(0.053~0.250 mm)和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的占比.白洋淀湿地表层土壤中间团聚体(0.25~2.00 mm)占比显著高于大团聚体(>2 mm)的占比.由图3(b)可以看出,在15~30 cm土层中,七里海湿地大团聚体(>2 mm)和中间团聚体(0.25~2.00 mm)的占比显著高于北大港和白洋淀湿地二者的占比(P<0.05),白洋淀湿地微团聚体(0.053~0.250 mm)的占比显著高于七里海和北大港湿地微团聚体的占比(P<0.05),北大港湿地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的占比显著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湿地的.此外,七里海亚表层土壤中间团聚体(0.25~2.00 mm)的占比为52.1%,显著高于其他3种团聚体所占比例.北大港湿地亚表层土壤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的占比显著高于大团聚体(>2mm)、中间团聚体(0.25~2.00mm)和微团聚体(0.053~0.250 mm)所占比例(P<0.05).白洋淀湿地亚表层土壤中间团聚体(0.25~2.00 mm)和微团聚体(0.053~0.250 mm)的占比显著高于大团聚体(>2 mm)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属性辨析及生态修复保护研究[J]. 刘俊国,赵丹丹,叶斌. 生态学报. 2019(09)
[2]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旱地土壤团聚体有机质组分变化规律[J]. 刘兴华,章海波,李远,代振飞,付传城,骆永明. 土壤学报. 2019(02)
[3]人工补水条件下白洋淀湿地演变研究[J]. 王凯霖,李海涛,吴爱民,李木子,周艺,李文鹏. 地球学报. 2018(05)
[4]黄河湿地包头段不同地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杨文焕,王铭浩,李卫平,樊爱萍,苗春林,于玲红. 生态环境学报. 2018(06)
[5]盐度对滨海湿地土壤碳库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J]. 王纯,刘兴土,仝川. 地理科学. 2018(05)
[6]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J]. 徐香茹,汪景宽. 土壤通报. 2017(06)
[7]敦煌阳关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张剑,王利平,谢建平,赵庭伟,曹建军. 生态学杂志. 2017(09)
[8]天津咸化湿地土壤碳、氮特征对长期垦殖的响应[J]. 许士麒,王义东,郭长城,娄翼来,王中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9]天津市芦苇沼泽底泥中的碳、氮和磷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 刘丹,陈清,王义东,张兵,马成仓,王中良. 湿地科学. 2016(06)
[10]天津典型湿地芦苇种群生产力和氮磷营养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陈清,刘丹,马成仓,王中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01)
硕士论文
[1]白洋淀湿地典型植被芦苇生长特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研究[D]. 李博.河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37767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39(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采样点位置示意图
不同湿地全土的有机碳含量如图2所示.由图2(a)可以看出,在表层土壤(0~15 cm)中,北大港湿地土壤有机碳总量显著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湿地(P<0.05),亚表层(15~30 cm)土壤全土有机碳含量:七里海(13.5 g/kg)>北大港(10.1 g/kg)>白洋淀(9.3 g/kg),其中七里海湿地土壤有机碳总量显著高于白洋淀湿地(P<0.05),北大港湿地土壤有机碳总量虽高于白洋淀湿地,但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3个湿地不同土层中各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如图3所示.由图3(a)可以看出,在0~15 cm土层中,3个湿地大团聚体(>2 mm)占比显著不同,北大港湿地土壤大团聚体占比最高(39.5%),其次为七里海湿地(26.0%).白洋淀湿地微团聚体(0.053~0.250 mm)占比显著高于七里海和北大港湿地(P<0.05),中间团聚体(0.25~2.00 mm)和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所占比例在3个湿地间并无显著差异.此外,七里海湿地表层土壤微团聚体(0.053~0.250 mm)占比显著低于大团聚体(>2 mm)、中间团聚体(0.25~2.00 mm)和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的占比(P<0.05).北大港湿地表层土壤大团聚体(>2 mm)占比显著高于中间团聚体(0.25~2.00 mm)、微团聚体(0.053~0.250 mm)和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的占比.白洋淀湿地表层土壤中间团聚体(0.25~2.00 mm)占比显著高于大团聚体(>2 mm)的占比.由图3(b)可以看出,在15~30 cm土层中,七里海湿地大团聚体(>2 mm)和中间团聚体(0.25~2.00 mm)的占比显著高于北大港和白洋淀湿地二者的占比(P<0.05),白洋淀湿地微团聚体(0.053~0.250 mm)的占比显著高于七里海和北大港湿地微团聚体的占比(P<0.05),北大港湿地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的占比显著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湿地的.此外,七里海亚表层土壤中间团聚体(0.25~2.00 mm)的占比为52.1%,显著高于其他3种团聚体所占比例.北大港湿地亚表层土壤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的占比显著高于大团聚体(>2mm)、中间团聚体(0.25~2.00mm)和微团聚体(0.053~0.250 mm)所占比例(P<0.05).白洋淀湿地亚表层土壤中间团聚体(0.25~2.00 mm)和微团聚体(0.053~0.250 mm)的占比显著高于大团聚体(>2 mm)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属性辨析及生态修复保护研究[J]. 刘俊国,赵丹丹,叶斌. 生态学报. 2019(09)
[2]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旱地土壤团聚体有机质组分变化规律[J]. 刘兴华,章海波,李远,代振飞,付传城,骆永明. 土壤学报. 2019(02)
[3]人工补水条件下白洋淀湿地演变研究[J]. 王凯霖,李海涛,吴爱民,李木子,周艺,李文鹏. 地球学报. 2018(05)
[4]黄河湿地包头段不同地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杨文焕,王铭浩,李卫平,樊爱萍,苗春林,于玲红. 生态环境学报. 2018(06)
[5]盐度对滨海湿地土壤碳库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J]. 王纯,刘兴土,仝川. 地理科学. 2018(05)
[6]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J]. 徐香茹,汪景宽. 土壤通报. 2017(06)
[7]敦煌阳关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张剑,王利平,谢建平,赵庭伟,曹建军. 生态学杂志. 2017(09)
[8]天津咸化湿地土壤碳、氮特征对长期垦殖的响应[J]. 许士麒,王义东,郭长城,娄翼来,王中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9]天津市芦苇沼泽底泥中的碳、氮和磷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 刘丹,陈清,王义东,张兵,马成仓,王中良. 湿地科学. 2016(06)
[10]天津典型湿地芦苇种群生产力和氮磷营养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陈清,刘丹,马成仓,王中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01)
硕士论文
[1]白洋淀湿地典型植被芦苇生长特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研究[D]. 李博.河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37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3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