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草木樨耐盐能力、产量及营养品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1 23:12
草木樨(Melilotus)是一种优质的牧草和绿肥作物,并且具有耐寒、耐旱和耐盐碱的能力。本试验从种子发芽期的耐盐性、幼苗期的耐盐性、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对土壤的影响几个方面对6种不同来源的草木樨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草木樨对后茬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对6种不同来源草木樨种子M1(来自甘肃的黄花草木樨)、M2(来自甘肃的白花草木樨)、M4(来自内蒙古的白花草木樨)、M3(来自吉林的黄花草木樨)、M5(来自江苏的印度草木樨)和M6(来自宁夏的黄花草木樨)在浓度为0%、0.3%、0.6%、0.9%、1.2%、1.5%、1.8%NaCl溶液中的萌发进行研究,分别观测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草木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0.3%时,轻度促进M1的萌发,NaCl浓度为0.6%时,可促进M6的萌发,当NaCl浓度≥0.9%时,均呈现抑制作用,当NaCl浓度为超过1.2%时,受盐害程度加剧。通过隶属函数法对草木樨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6种不同来源草木樨的耐盐能力为M6>M1>M2>M4>M5>M3。对6种不同来源草木樨出苗后2个月的幼苗分别用浓度为0%、0.3...
【文章来源】:塔里木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1.2.2 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1.2.3 生长发育与种子生产方面的研究进展
1.2.4 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1.2.5 草木樨改土肥田增产的研究进展
1.2.6 在畜牧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1.2.7 草木樨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3 本试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方法
2.2.1 草木樨耐盐性的研究
2.2.2 草木樨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
2.2.3 草木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2.4 草木樨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草木樨发芽期耐盐性的研究
3.1.1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相对发芽率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相对发芽势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相对发芽指数的影响
3.1.4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相对活力指数的影响
3.1.5 对各种草木樨发芽期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3.2 草木樨苗期耐盐性研究
3.2.1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相对生长高度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5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6 对不同草木樨苗期耐盐性的综合比较
3.3 草木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3.3.1 不同草木樨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3.3.2 不同草木樨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的比较
3.3.3 不同草木樨光合特性的比较
3.4 草木樨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
3.4.1 不同草木樨第一茬养分的比较
3.4.2 不同草木樨第二茬养分的比较
3.4.3 对草木樨营养特性的综合评价
3.5 草木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5.1 草木樨对土壤总盐含量的影响
3.5.2 草木樨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5.3 草木樨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3.5.4 草木樨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3.6 草木樨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草木樨发芽期耐盐性的研究
4.2 草木樨苗期耐盐性的研究
4.3 草木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4.4 草木樨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
4.5 草木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6 草木樨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冬小麦套种草木樨效益浅析[J]. 席琳乔,刘慧,马春晖. 草食家畜. 2013(06)
[2]苏丹草和草木樨混贮发酵品质研究[J]. 哈斯亚提·托逊江,哈丽代·热合木江,祖尔东·热合曼,艾比布拉·伊马木. 草食家畜. 2013(04)
[3]黄花草木樨种子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提取工艺研究[J]. 赵海阳,林年丰,包海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3)
[4]遮阴对4种豆科牧草光合特性的影响[J]. 张哲,黄淑萍,杜桂娟,马凤江,杨姝,刘洋. 草业科学. 2013(01)
[5]几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J]. 张俊叶,张力君,赵青山,夏明. 中国草地学报. 2012(04)
[6]草木樨综合开发研究[J]. 丛建民,陈凤清,孙春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5)
[7]草木樨种植的关键技术[J]. 周其家,白晓亮,孙继权.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05)
[8]应用体外产气与体外消化法评定不同生育期豆科牧草营养价值[J]. 张桂杰,王红梅,罗海玲,张英俊,王海,朱虹,孟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11(03)
[9]白花草木樨与燕麦混合青贮的研究[J]. 顾雪莹,玉柱,郭艳萍,孙启忠,乌艳红. 草业科学. 2011(01)
[10]绿肥种植模式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产量的影响[J]. 李银平,徐文修,陈冰,候松山,韩晶磊,侯猛,陈雅欢. 西北农业学报. 2010(09)
博士论文
[1]草木樨抗炎活性物质及抗炎作用机理研究[D]. 陶君彦.华中科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冬小麦套种草木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种子生产技术研究[D]. 刘慧.塔里木大学 2014
[2]免耕套种对春小麦和牧草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 毛吉贤.新疆农业大学 2008
[3]套种绿肥对免耕春小麦产量及其生理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朱军.新疆农业大学 2008
[4]10份豆科牧草种质材料耐盐性研究[D]. 王晓栋.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5]干旱地区优良牧草的引种筛选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的研究[D]. 海棠.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41610
【文章来源】:塔里木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1.2.2 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1.2.3 生长发育与种子生产方面的研究进展
1.2.4 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1.2.5 草木樨改土肥田增产的研究进展
1.2.6 在畜牧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1.2.7 草木樨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3 本试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方法
2.2.1 草木樨耐盐性的研究
2.2.2 草木樨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
2.2.3 草木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2.4 草木樨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草木樨发芽期耐盐性的研究
3.1.1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相对发芽率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相对发芽势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相对发芽指数的影响
3.1.4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相对活力指数的影响
3.1.5 对各种草木樨发芽期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3.2 草木樨苗期耐盐性研究
3.2.1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相对生长高度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5 不同浓度盐溶液对草木樨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6 对不同草木樨苗期耐盐性的综合比较
3.3 草木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3.3.1 不同草木樨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3.3.2 不同草木樨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的比较
3.3.3 不同草木樨光合特性的比较
3.4 草木樨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
3.4.1 不同草木樨第一茬养分的比较
3.4.2 不同草木樨第二茬养分的比较
3.4.3 对草木樨营养特性的综合评价
3.5 草木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5.1 草木樨对土壤总盐含量的影响
3.5.2 草木樨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5.3 草木樨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3.5.4 草木樨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3.6 草木樨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草木樨发芽期耐盐性的研究
4.2 草木樨苗期耐盐性的研究
4.3 草木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4.4 草木樨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
4.5 草木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6 草木樨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冬小麦套种草木樨效益浅析[J]. 席琳乔,刘慧,马春晖. 草食家畜. 2013(06)
[2]苏丹草和草木樨混贮发酵品质研究[J]. 哈斯亚提·托逊江,哈丽代·热合木江,祖尔东·热合曼,艾比布拉·伊马木. 草食家畜. 2013(04)
[3]黄花草木樨种子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提取工艺研究[J]. 赵海阳,林年丰,包海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3)
[4]遮阴对4种豆科牧草光合特性的影响[J]. 张哲,黄淑萍,杜桂娟,马凤江,杨姝,刘洋. 草业科学. 2013(01)
[5]几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J]. 张俊叶,张力君,赵青山,夏明. 中国草地学报. 2012(04)
[6]草木樨综合开发研究[J]. 丛建民,陈凤清,孙春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5)
[7]草木樨种植的关键技术[J]. 周其家,白晓亮,孙继权.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05)
[8]应用体外产气与体外消化法评定不同生育期豆科牧草营养价值[J]. 张桂杰,王红梅,罗海玲,张英俊,王海,朱虹,孟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11(03)
[9]白花草木樨与燕麦混合青贮的研究[J]. 顾雪莹,玉柱,郭艳萍,孙启忠,乌艳红. 草业科学. 2011(01)
[10]绿肥种植模式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产量的影响[J]. 李银平,徐文修,陈冰,候松山,韩晶磊,侯猛,陈雅欢. 西北农业学报. 2010(09)
博士论文
[1]草木樨抗炎活性物质及抗炎作用机理研究[D]. 陶君彦.华中科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冬小麦套种草木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种子生产技术研究[D]. 刘慧.塔里木大学 2014
[2]免耕套种对春小麦和牧草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 毛吉贤.新疆农业大学 2008
[3]套种绿肥对免耕春小麦产量及其生理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朱军.新疆农业大学 2008
[4]10份豆科牧草种质材料耐盐性研究[D]. 王晓栋.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5]干旱地区优良牧草的引种筛选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的研究[D]. 海棠.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41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24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