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畜禽废弃物堆肥保氮复合菌剂的研制

发布时间:2021-07-01 19:30
  好氧堆肥是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但严重的氮损失是目前堆肥面临的最大问题。为减少堆肥过程中氨排放,降低氮损失,本文利用传统微生物学方法从自然环境中优选亲近环境的氮素转化功能菌种,通过研究各菌种间的交互作用,优化组合,获得一组保氮效果较优的复合菌剂,并研究了该复合菌剂的较优接种量,以期为好氧堆肥过程中氮损失的调控及高品质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提供微生物材料和技术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从自然环境中通过反复筛选获得*菌4株(Am11、Am13、Am15、Am17),*菌3株(Ni8、Ni14、Ni17),*菌3株(Nt1、Nt6、Nt8),*菌5株(Az1、Az9、Az13、Az16、Az17),并由此构成氮素转化菌群。(2)由*构成的Ⅳ号复合菌系保氮效果较好,堆肥品质较优。堆肥过程中接种Ⅳ号复合菌系的堆体氨气排放总量较其他组少*%*%,腐熟周期缩短*d以上;堆肥结束时HA/FA值达*,腐殖化程度最高,同时总氮含量和总养分含量分别达*%、*%,较其他组高*%*%和*%*%。表明Ⅳ号复合菌系保氮效果最佳,同时可缩短堆肥周...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畜禽废弃物堆肥保氮复合菌剂的研制


017年中国部分畜禽粪便产量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学位论文,复筛


***标准曲线

菌种,复筛,氨化


图 2-3 不同***菌种的氨化能力通过测定不同菌种的**能力,以培养* h 后培养基中的***含量>* μg 为复筛菌种据,如图 2-3,共复筛出 4 株***菌,分别为 Am11、Am13、Am15、Am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畜禽粪便的危害及处理技术[J]. 马健,洪文娟,张文杰,窦晶晶.  畜牧与兽医. 2019(02)
[2]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污染特征及堆肥化去除研究进展[J]. 余佩瑶,刘寒冰,邓艳玲,薛南冬.  环境化学. 2019(02)
[3]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猪粪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J]. 黄雅楠,王晓慧,曹琦,傅学聪,付文怡,马杰,张明.  微生物学杂志. 2018(05)
[4]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高温堆肥进程及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J]. 卢彬,武肖媛.  过程工程学报. 2018(S1)
[5]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筛选及其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有机堆肥中的应用效果[J]. 岳丹,王磊,乔莉娟,李丹花,昝立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7)
[6]水体中典型重金属和全氟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J]. 孟娣,王潇,王赛赛,韩刚,钱永忠.  生态毒理学报. 2018(02)
[7]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牛粪堆肥中细菌群落动态变化[J]. 许修宏,成利军,许本姝,门梦琪,孙瑜,张文浩,邓利廷,姜欣,武晓桐,盛思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8]微生物菌剂复配及强化厨余垃圾好氧堆肥效果分析[J]. 周营,朱能武,刘博文,张太平.  环境工程学报. 2018(01)
[9]接种复合菌剂对牛粪好氧堆肥进程及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的影响[J]. 李舒清,张镜丹,纪程,顾文文,李荣,邹建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7(06)
[10]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保氮措施研究进展[J]. 翁洵,王炎,郑孟菲,何长征.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7)

博士论文
[1]基于碳源调控的污泥堆肥氮素转化及氨同化作用机制研究[D]. 吴传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2]添加剂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王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不同堆置条件下碳氮气体排放规律研究[D]. 山楠.中国农业大学 2018
[4]畜禽养殖污染的经济分析及防控政策研究[D]. 孔祥才.吉林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粪便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及原位保氮的研究[D]. 张晓岸.重庆工商大学 2018
[2]猪粪对抗生素在农田系统中行为的影响[D]. 鲍陈燕.浙江大学 2016
[3]猪粪高效除臭菌株筛选及其除臭机理研究[D]. 张生伟.甘肃农业大学 2016
[4]纤维素酶产生菌Trichoderma viride L4C发酵产酶条件及诱变的研究[D]. 赵连娣.甘肃农业大学 2015
[5]畜粪堆肥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研制与应用[D]. 李天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景区生态厕所除臭复合菌剂的研制及应用[D]. 唐微微.四川师范大学 2013
[7]猪粪高温堆肥中氮转化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保氮机理的研究[D]. 刘学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59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259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f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