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添加物对餐厨沼渣与园林废弃物堆肥的影响探究
发布时间:2021-10-31 13:37
为探究外源添加物对沼渣堆肥的影响,以餐厨沼渣与园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比较了有机肥筛上物(S1)、有机肥料(S2)、菌剂(S3)三种外源添加物以及空白组(S0)的堆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发酵升温速率关系是S2>S1=S0>S3;堆肥最高温大小关系是S2>S1>S3>S0;第一发酵周期长短关系是S2>S1=S0=S3。筛上物反堆的温度仅次于有机肥料反堆,种子发芽指数90%,肥料成品各项指标均达到《NY525—2012有机肥料》标准。综上,筛上物作为外源添加剂进行堆肥是可行的,可作为优选工艺,为沼渣资源化堆肥生产提供了工艺思路与实验依据。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2020,10(05)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第一发酵周期
2.2 第二发酵周期(陈化)图2中可见,有机肥在第二发酵周期中还有一个温度上升后下降的陈化阶段,其中空白对照组(自然堆肥)上升较多,其最高温度(49.3℃)甚至高于第一发酵周期42.6℃,甚至第42天时还在较大幅度升温,说明在自然堆肥条件下仅25 d的发酵不完全,还有大量物质仍在发酵中。添加筛上物的S1组小幅升温后在第36天温度即达到一个平缓的状态,第36-45天均保持在40℃以下,说明发酵已经比较完全。添加肥料进行反堆的S2组堆肥温度较高,但陈化所需的时间也更长。图2数据显示,在第15天时,S2堆体温度仍有大幅降低的趋势。添加菌剂S3组在陈化期间第36-42天温度维持在44℃左右,在第42-45天才大幅降低,表明陈化期间的物质还在进行发酵作用,第一发酵周期并未发酵完全,且温度较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沼渣与餐厨废弃物、牛粪联合堆肥的腐殖化进程研究[J]. 白玲,李倩,邓芸,黄振兴,谢利娟,阮文权. 农业机械学报. 2019(08)
[2]鸡粪沼渣好氧堆肥颗粒尺度下氧气渗透深度表征[J]. 马双双,黄晶,李仁权,孙晓曦,韩鲁佳,黄光群.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8)
[3]城市沼渣堆肥工艺及其施肥技术的优化[J]. 许文江,章明清,洪翠云,李夏兰.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4]博州地区沼气池沼液沼渣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分析[J]. 吕锦萍,李俊杰,巴哈提古丽,李秀珍,艾力哈木. 中国沼气. 2008(05)
本文编号:3468229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2020,10(05)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第一发酵周期
2.2 第二发酵周期(陈化)图2中可见,有机肥在第二发酵周期中还有一个温度上升后下降的陈化阶段,其中空白对照组(自然堆肥)上升较多,其最高温度(49.3℃)甚至高于第一发酵周期42.6℃,甚至第42天时还在较大幅度升温,说明在自然堆肥条件下仅25 d的发酵不完全,还有大量物质仍在发酵中。添加筛上物的S1组小幅升温后在第36天温度即达到一个平缓的状态,第36-45天均保持在40℃以下,说明发酵已经比较完全。添加肥料进行反堆的S2组堆肥温度较高,但陈化所需的时间也更长。图2数据显示,在第15天时,S2堆体温度仍有大幅降低的趋势。添加菌剂S3组在陈化期间第36-42天温度维持在44℃左右,在第42-45天才大幅降低,表明陈化期间的物质还在进行发酵作用,第一发酵周期并未发酵完全,且温度较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沼渣与餐厨废弃物、牛粪联合堆肥的腐殖化进程研究[J]. 白玲,李倩,邓芸,黄振兴,谢利娟,阮文权. 农业机械学报. 2019(08)
[2]鸡粪沼渣好氧堆肥颗粒尺度下氧气渗透深度表征[J]. 马双双,黄晶,李仁权,孙晓曦,韩鲁佳,黄光群.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8)
[3]城市沼渣堆肥工艺及其施肥技术的优化[J]. 许文江,章明清,洪翠云,李夏兰.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4]博州地区沼气池沼液沼渣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分析[J]. 吕锦萍,李俊杰,巴哈提古丽,李秀珍,艾力哈木. 中国沼气. 2008(05)
本文编号:3468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46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