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鄱阳湖湿地硫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11:06
  以我国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环鄱阳湖8个典型地区——永修县上边村、星子县徐家垄、湖口鄱阳大桥、都昌县周溪、鄱阳县白沙洲、鄱阳县龙口、余干县康山、新建县南矶山的湿地土壤,分析了各典型地区表层湿地土壤及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各形态硫含量、pH值、有机质、氧化还原电位等环境因子,探究鄱阳湖湿地各形态硫的分布规律及环境因子对鄱阳湖湿地中硫的影响。通过分析土壤样品中铁、锰含量的分布规律,讨论湿地土壤中各形态硫的含量与湿地铁、锰含量的关系,为今后鄱阳湖湿地硫的进一步研究作参考。通过研究,得到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pH变化范围为5.61-6.75,平均值为6.19,pH平均值大于江西省土壤pH平均值,呈中偏酸性;氧化还原电位(Eh)变化范围是1.6-173.3,平均值为110.36;有机质含量范围是7.32%-15.50%,平均值为12.39%,有机质含量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土壤的pH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Eh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2、鄱阳湖湿地总硫含量范围是361.77mg/kg-853.54mg/kg。平均含量为624.19mg/kg,整...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鄱阳湖湿地硫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采样点布设图

趋势图,鄱阳湖,样点,鄱阳


根据测试结果作出鄱阳湖南矶山采样点土壤样品的 pH 值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图,见图2.1。表 2.5 各采样点 pH 分布特征地点永修县上边村星子县徐家垄湖口县鄱阳湖大桥都昌县周溪鄱阳县白沙洲鄱阳县龙口余干县康山新建县南矶山pH 6.47 5.61 6.75 6.20 6.12 5.81 6.36 6.21

趋势图,鄱阳湖,Eh值,土样


图 2.2 鄱阳湖南矶山土样 Eh 值随剖面深度变化趋势图 2.2 南矶山土样 Eh 值随剖面深度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Eh 随渐减小。这是由于,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内含氧量逐渐减还原性。样品的有机质含量分布情况质是土壤理化性质中的一个主要指标,有机质既是湿地土壤自然环境中十分重要的环境因子,有机质的含量会对生态系直接影响。有机质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养料,因此在一般量越高,微生物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还原性物质越多,湿地,这是影响湿地氧化还原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湿地土壤湿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要比一般土壤含量高。由 2.1 节所述的处理,根据 2.2.3.1 节中所述的实验方法,对样品有机质进行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如下表 2.7。根据测试结果作出鄱阳湖土样有机质含量值随深度变化趋势图,见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矿区河流沉积物中硫的总量测定及过程控制[J]. 陈梅芹,杨成方,吴景雄,卢桂宁,郭楚玲,党志.  冶金分析. 2015(05)
[2]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Sulfur in Uncultivated Surface Soils from Four Chinese Provinces[J]. XIAO Hua-Yun,LI Nan,LIU Cong-Qiang.  Pedosphere. 2015(01)
[3]盲数优化地积累模型评价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J]. 弓晓峰,孙明哲,陈春丽,王佳佳,刘春英,杨菊云,向洪锐,方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5)
[4]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硫含量分布特征[J]. 于君宝,褚磊,宁凯,韩广轩,管博,屈凡柱,战超.  湿地科学. 2014(05)
[5]硫对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 孙丽娟,段德超,彭程,何俊昱,施积炎.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7)
[6]ICP-AES法测定碳酸盐岩中的总硫及其硫的形态[J]. 全洗强,王群英,张随成.  分析试验室. 2014(01)
[7]鄱阳湖湿地生态演变驱动力及数字湿地调控体系[J]. 吴勰,王振兴,周航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2)
[8]江西省表层土壤和苔藓硫含量及硫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J]. 李男,肖化云,陈永忠,周丹,罗笠,吴代赦.  环境科学. 2013(10)
[9]乐安河-鄱阳湖湿地优势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富集作用[J]. 周雪玲,熊建秋,简敏菲,陈朴青,徐鹏飞,李玲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10]南昌市湾里区森林净化环境价值核算[J]. 吕敬国,韩远华,刘良源.  江西农业学报. 2013(02)

博士论文
[1]硫酸根在金属硫化物矿区AMD污染河流中的迁移过程及其作用机制[D]. 陈梅芹.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土壤碳、氮循环对全球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D]. 孙尚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98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498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3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