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泥沙来源复合指纹示踪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1-25 06:28
[目的]为把握复合指纹示踪方法发展动态,为黄土高原泥沙来源研究提供建议。[方法]综述了复合指纹示踪方法的理论基础,对各指纹因子(物理示踪剂、核素、地化元素、磁性、有机质、碳氮稳定同位素、孢粉、生物标志物)的发展进程、模型算法、不确定分析等进行了详细论述。[结果]黄土高原地区在利用指纹因子的时空差异性来研究侵蚀区泥沙的来源,定量描述侵蚀过程的发展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成果。[结论]复合指纹示踪泥沙来源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以探讨指纹因子应用研究为主,在混合模型矫正、多方法比较、指纹因子守恒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理论基础
2 各因子研究进展
2.1 土壤物理性质
2.2 核素因子
2.3 地球化学性质
2.4 土壤磁性
2.5 土壤有机组分、稳定同位素和孢粉因子
2.6 生物标志物
2.7 光谱法示踪
3 混合模型
4 算法运用
5 不确定性分析
6 关于复合指纹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使用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两种指纹因子判别小流域泥沙来源[J]. 陈方鑫,张含玉,方怒放,史志华. 水科学进展. 2016(06)
[2]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土壤有机质对现代土壤磁化率的影响[J]. 张博,刘卫国. 地球环境学报. 2016(02)
[3]黄土高原不同轮作次序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态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J]. 李龙,魏孝荣,郝明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2)
[4]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定量示踪流域泥沙来源[J]. 郭进,文安邦,严冬春,史忠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2)
[5]河流水沙运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效应研究进展[J]. 唐洪武,袁赛瑜,肖洋. 水科学进展. 2014(01)
[6]泥沙来源“指纹”示踪技术研究综述[J]. 唐强,贺秀斌,鲍玉海,龙翼,张信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3(03)
[7]利用137Cs示踪和孢粉分析法对喀斯特峰丛草地洼地泥沙沉积及侵蚀环境的研究[J]. 何永彬,张信宝,贺秀斌.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1)
[8]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J]. 关天霞,何红波,张旭东,白震,解宏图. 土壤通报. 2011(02)
[9]利用淤地坝泥沙沉积旋廻反演小流域侵蚀历史[J]. 薛凯,杨明义,张风宝,孙喜军. 核农学报. 2011(01)
[10]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的复合指纹识别法分析[J]. 杨明义,徐龙江.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2)
博士论文
[1]复合指纹识别法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D]. 赵恬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D]. 王百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多沙粗沙区小流域侵蚀产沙来源与模拟[D]. 安正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基于淤地坝沉积解译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侵蚀特征演变[D]. 王永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3]利用近40年来坝地沉积旋回研究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侵蚀变化特征[D]. 张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4]黄土高原坝控流域泥沙来源及产沙强度研究[D]. 弥智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5]皇甫川坝控小流域侵蚀产沙强度与泥沙来源研究[D]. 范利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利用坝地沉积旋廻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演变规律[D]. 薛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1
[7]黄土高原小流域洪水泥沙来源的复合指纹分析法研究[D]. 徐龙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
本文编号:3517589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理论基础
2 各因子研究进展
2.1 土壤物理性质
2.2 核素因子
2.3 地球化学性质
2.4 土壤磁性
2.5 土壤有机组分、稳定同位素和孢粉因子
2.6 生物标志物
2.7 光谱法示踪
3 混合模型
4 算法运用
5 不确定性分析
6 关于复合指纹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使用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两种指纹因子判别小流域泥沙来源[J]. 陈方鑫,张含玉,方怒放,史志华. 水科学进展. 2016(06)
[2]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土壤有机质对现代土壤磁化率的影响[J]. 张博,刘卫国. 地球环境学报. 2016(02)
[3]黄土高原不同轮作次序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态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J]. 李龙,魏孝荣,郝明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2)
[4]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定量示踪流域泥沙来源[J]. 郭进,文安邦,严冬春,史忠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2)
[5]河流水沙运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效应研究进展[J]. 唐洪武,袁赛瑜,肖洋. 水科学进展. 2014(01)
[6]泥沙来源“指纹”示踪技术研究综述[J]. 唐强,贺秀斌,鲍玉海,龙翼,张信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3(03)
[7]利用137Cs示踪和孢粉分析法对喀斯特峰丛草地洼地泥沙沉积及侵蚀环境的研究[J]. 何永彬,张信宝,贺秀斌.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1)
[8]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J]. 关天霞,何红波,张旭东,白震,解宏图. 土壤通报. 2011(02)
[9]利用淤地坝泥沙沉积旋廻反演小流域侵蚀历史[J]. 薛凯,杨明义,张风宝,孙喜军. 核农学报. 2011(01)
[10]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的复合指纹识别法分析[J]. 杨明义,徐龙江.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2)
博士论文
[1]复合指纹识别法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D]. 赵恬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D]. 王百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多沙粗沙区小流域侵蚀产沙来源与模拟[D]. 安正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基于淤地坝沉积解译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侵蚀特征演变[D]. 王永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3]利用近40年来坝地沉积旋回研究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侵蚀变化特征[D]. 张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4]黄土高原坝控流域泥沙来源及产沙强度研究[D]. 弥智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5]皇甫川坝控小流域侵蚀产沙强度与泥沙来源研究[D]. 范利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利用坝地沉积旋廻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演变规律[D]. 薛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1
[7]黄土高原小流域洪水泥沙来源的复合指纹分析法研究[D]. 徐龙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
本文编号:3517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51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