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废菌棒生物炭对亚热带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08 22:46
  为探究生物炭对亚热带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以亚热带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短期盆栽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对照(CK)、化肥(F)、低炭(LB)、高炭(HB)、低炭+化肥(LBF)、高炭+化肥(HBF)6种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二氧化碳(CO2)平均排放通量范围为:-189.81~-97.34 mg/(m2·h),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CO2的排放通量,且与生物炭施用量呈正相关,平均降幅为54.62%;(2)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甲烷(CH4)的排放通量,而且生物炭施用量越大、效果越显著,配施化肥则会减弱抑制作用;(3)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氧化亚氮(N2O)排放量,与对照相比低炭、高炭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1.67倍、1.97倍,配施复合肥则会减弱抑制作用;(4)生物炭能够显著降低综合温室效应(GWP),生物炭施用量越大,对综合温室效应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低炭、高炭处理GWP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32%、319%。配施化肥则...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4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废菌棒生物炭对亚热带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图-寸0今1亏060-嘴0子N-阶0凸1内0少0-内0闰叫叫0岔1叫060-叫0叩0叫0旧叫10团一·一O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炭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综述[J]. 王国强,孙焕明,郭琰.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7)
[2]秸秆还田方式对关中盆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李秀,韩佳乐,吴文雪,张建国,赵英,冯浩.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4)
[3]红壤侵蚀退化地土壤对不同来源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征[J]. 曾敏,吕茂奎,陈坦,邓翠,张康靖,聂阳意,任寅榜,谢锦升.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4]生物炭施用量对紫色水稻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祁乐,高明,郭晓敏,牛海东,李婷,孙涛,曹群羚,汤镓豪.  环境科学. 2018(05)
[5]营林措施对森林土壤甲烷吸收的影响[J]. 王会来,刘娟,姜培坤,周国模,李永夫,吴家森.  林业科学. 2017(05)
[6]稻草还田下添加DCD对稻田CH4、N2O和CO2排放的影响[J]. 王国强,常玉妍,宋星星,朱思明,毛艳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12)
[7]生物炭对塿土土壤温室气体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王月玲,耿增超,王强,尚杰,曹胜磊,周凤,李鑫,刘福义,张萍.  环境科学. 2016(09)
[8]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郭艳亮,王丹丹,郑纪勇,赵世伟,张兴昌.  环境科学. 2015(09)
[9]施氮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J]. 张凯,郑华,欧阳志云,李睿达,杨苗,兰俊,项学武.  生态学杂志. 2015(07)
[10]生物炭对茶园土壤CO2和N2O排放量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胡雲飞,李荣林,杨亦扬.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7)

硕士论文
[1]米槠天然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其耦合关系[D]. 刘功辉.福建师范大学 2014
[2]施用生物质炭及炭基肥对温室气体排放、玉米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 李晓.南京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29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529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