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提高稻田土壤生物肥力的机理

发布时间:2021-12-30 13:32
  【目的】长期稻虾共作是提高稻田肥力的有机生态途径。研究该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该模式的可持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连续10年(2005—2015)中稻单作和稻虾共作的田间定位试验,于2015年10月中旬水稻收获后,按照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土层采集土样,分析不同土层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易氧化有机碳(easily-oxidized organic carbon,EOC)和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测定不同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计算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同时分析了与土壤碳、氮和磷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1)相对于中稻单作,稻虾共作显著增加了各土层中TOC、POC和DOC含量,增加30—40 cm土层中MBC含量以及10—... 

【文章来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26(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尕海湿地植被退化过程中有机碳及相关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J]. 马维伟,孙文颖.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5)
[2]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陈松文,江洋,汪金平,曹凑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3]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与机制[J]. 王强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5)
[4]稻虾共作对秸秆还田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徐祥玉,张敏敏,彭成林,佀国涵,周剑雄,谢媛圆,袁家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11)
[5]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佀国涵,彭成林,徐祥玉,徐大兵,袁家富,李金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1)
[6]吉林西部盐碱地水田水稻不同生长期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J]. 汤洁,赵晴,王思宁,王静静,孙珊珊.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9)
[7]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佀国涵,彭成林,徐祥玉,赵书军,徐大兵,袁家富,贾平安,刘军.  土壤. 2016(03)
[8]三江平原不同湿地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含量差异[J]. 肖烨,黄志刚,武海涛,吕宪国.  生态学报. 2015(23)
[9]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动态[J]. 展茗,曹凑贵,江洋,汪金平,乐丽鑫,蔡明历.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8)
[10]土壤酶活性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研究进展[J]. 万忠梅,宋长春.  土壤通报. 2009(04)



本文编号:3558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558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0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