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旱作区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特征
发布时间:2022-01-17 12:06
为探索陇中旱作区不同玉米轮作模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对玉米(Zea mays)与苜蓿(Medicago sativ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大豆(Glycine max)、小麦(Triticum aestivum)4种轮作模式的土壤碳、氮含量和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13.14%~27.52%,微生物碳含量提高1.78%~18.11%,全氮含量提高18.47%~58.69%,微生物氮含量提高18.31%~40.43%,蔗糖酶活性提高5.20%~17.11%,脲酶提活性高4.25%~26.42%,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7.69%~13.46%;土壤碳、氮含量与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聚类分析表明,玉米与苜蓿、大豆轮作土壤养分状况聚类距离最近,距离值为0.96,相似程度高,综合表现好。从土壤碳、氮含量和酶活性角度考虑,玉米与豆科作物轮作改良土壤肥力效果最好。本研究可为陇中旱作区建立良好的作物轮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草地学报. 2019,2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4 土壤碳、氮含量与酶活性特征相关性分析
2.5 不同轮作模式土壤碳、氮含量与酶活性特征聚类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J]. 唐海明,李超,肖小平,汤文光,程凯凯,潘孝晨,汪柯.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4)
[2]作物轮作对谷田土壤理化性质及谷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牛倩云,韩彦莎,徐丽霞,张艾英,仪慧兰,郭二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2)
[3]培肥模式对陇中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沈吉成,李玲玲,谢军红,彭正凯,Eunice Essel,邓超超,王进斌,颉健辉.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9)
[4]黄土高原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土壤碳氮及土壤酶活性[J]. 谢泽宇,罗珠珠,李玲玲,蔡立群,张仁陟,牛伊宁,赵靖静. 草业科学. 2017(11)
[5]陇中干旱区草粮兼顾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J]. 师尚礼,曹文侠,尹国丽,蒲小鹏,鱼小军,王琦. 草原与草坪. 2017(05)
[6]不同作物轮作对连作高粱生长及其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J]. 王劲松,樊芳芳,郭珺,武爱莲,董二伟,白文斌,焦晓燕.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7)
[7]陇中黄土高原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土壤碳组分的差异研究[J]. 赵靖静,罗珠珠,张仁陟,蔡立群,李玲玲,牛伊宁. 草业学报. 2016(02)
[8]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真菌群落的影响[J]. 陈丹梅,陈晓明,梁永江,霍新建,张长华,段玉琪,杨宇虹,袁玲. 草业学报. 2015(02)
[9]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虎德钰,毛桂莲,许兴. 西北农业学报. 2014(09)
[10]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田小明,李俊华,王成,褚贵新,危常州,郑倩,邓世伟. 土壤. 2014(03)
博士论文
[1]胡麻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养分、生物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 剡斌.甘肃农业大学 2018
[2]长期不同轮作施肥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研究及生物肥力评价[D]. 臧逸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长期轮作与施肥对旱作农田土壤碳、氮库变化的影响[D]. 赵丹丹.西北大学 2017
[2]黄土高原西部土壤有机碳组分对苜蓿种植年限和轮作模式的响应[D]. 赵靖静.甘肃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94698
【文章来源】:草地学报. 2019,2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4 土壤碳、氮含量与酶活性特征相关性分析
2.5 不同轮作模式土壤碳、氮含量与酶活性特征聚类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J]. 唐海明,李超,肖小平,汤文光,程凯凯,潘孝晨,汪柯.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4)
[2]作物轮作对谷田土壤理化性质及谷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牛倩云,韩彦莎,徐丽霞,张艾英,仪慧兰,郭二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2)
[3]培肥模式对陇中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沈吉成,李玲玲,谢军红,彭正凯,Eunice Essel,邓超超,王进斌,颉健辉.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9)
[4]黄土高原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土壤碳氮及土壤酶活性[J]. 谢泽宇,罗珠珠,李玲玲,蔡立群,张仁陟,牛伊宁,赵靖静. 草业科学. 2017(11)
[5]陇中干旱区草粮兼顾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J]. 师尚礼,曹文侠,尹国丽,蒲小鹏,鱼小军,王琦. 草原与草坪. 2017(05)
[6]不同作物轮作对连作高粱生长及其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J]. 王劲松,樊芳芳,郭珺,武爱莲,董二伟,白文斌,焦晓燕.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7)
[7]陇中黄土高原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土壤碳组分的差异研究[J]. 赵靖静,罗珠珠,张仁陟,蔡立群,李玲玲,牛伊宁. 草业学报. 2016(02)
[8]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真菌群落的影响[J]. 陈丹梅,陈晓明,梁永江,霍新建,张长华,段玉琪,杨宇虹,袁玲. 草业学报. 2015(02)
[9]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虎德钰,毛桂莲,许兴. 西北农业学报. 2014(09)
[10]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田小明,李俊华,王成,褚贵新,危常州,郑倩,邓世伟. 土壤. 2014(03)
博士论文
[1]胡麻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养分、生物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 剡斌.甘肃农业大学 2018
[2]长期不同轮作施肥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研究及生物肥力评价[D]. 臧逸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长期轮作与施肥对旱作农田土壤碳、氮库变化的影响[D]. 赵丹丹.西北大学 2017
[2]黄土高原西部土壤有机碳组分对苜蓿种植年限和轮作模式的响应[D]. 赵靖静.甘肃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94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59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