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自然演化过程中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12:38
自Woese首次提出“三域学说”,古菌被认为是细菌分支的理论得以结束。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微生物非培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古菌也被发现广泛分布于土壤、湖泊和沼泽地等各种环境中。极端的生存环境以及未知的生理过程和功能,使古菌被现代微生物学、环境学等诸多学科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其在“植物–土壤–古菌”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但相对于细菌,黄河三角洲地区古菌群落多样性研究目前极其薄弱,尤其是盐生植被自然演化过程中土壤古菌响应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光板地、翅碱蓬、獐茅、白茅、罗布麻五种覆被类型下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比较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土壤深度和不同盐生植被演化阶段的响应及变化趋势。以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为两个研究层面,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统计分析各覆被类型下土壤古菌群落结构组成以及丰度的变化,进而探究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盐生植被自然演替的响应关系。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各盐生植被下土壤古菌群落相对丰度的相关关系,讨论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的影响机理。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将A、...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4–1不同覆被类型下A层土壤古菌聚类热图
图 5 – 4 – 2 不同覆被类型下 B 层土壤古菌聚类热图Fig. 5-4-2 Soil archaeal heatmap under different cover types in B layerB 两层土壤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古菌群落结构的比较 5 – 2 和图 5 – 4 – 3,综合分析比较 A、B 两层土壤在不同演替阶段土壤
图 5 – 4 – 3 不同覆被类型下 A、B 两层土壤古菌聚类热图Fig. 5-4-3 Soil archaeal heatmap under different cover types in A and B layers论种覆被类型下土壤古菌群落序列主要归属于两个门类:广古菌门和泉古菌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极端嗜热微生物及其高温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J]. 曾静,郭建军,邱小忠,王贤卓,袁林.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9)
[2]嗜盐菌耐盐机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王伟伟,唐鸿志,许平.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3)
[3]土壤微生物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 袁志辉,王健,杨文蛟,吴永尧. 土壤学报. 2014(06)
[4]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研究进展[J]. 楼骏,柳勇,李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5)
[5]接种蚯蚓对盐碱土养分、土壤生物及植被的影响[J]. 伍玉鹏,吕丽媛,毕艳孟,张一,孙振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6]洞庭湖岸边带沉积物氨氧化古菌的丰度、多样性及对氨氧化的贡献[J]. 周磊榴,祝贵兵,王衫允,姜博. 环境科学学报. 2013(06)
[7]环境微生物培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王保军,刘双江.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1)
[8]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土壤养分、微生物与土壤酶特性及其关系分析[J]. 王笛,马风云,姚秀粉,辛贺,宋雪,张钟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05)
[9]古菌细胞膜脂在古菌群落组成及其对环境响应研究中的应用[J]. 曹鹏,沈菊培,贺纪正.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9)
[10]黄河三角洲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J]. 孙树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594742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4–1不同覆被类型下A层土壤古菌聚类热图
图 5 – 4 – 2 不同覆被类型下 B 层土壤古菌聚类热图Fig. 5-4-2 Soil archaeal heatmap under different cover types in B layerB 两层土壤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古菌群落结构的比较 5 – 2 和图 5 – 4 – 3,综合分析比较 A、B 两层土壤在不同演替阶段土壤
图 5 – 4 – 3 不同覆被类型下 A、B 两层土壤古菌聚类热图Fig. 5-4-3 Soil archaeal heatmap under different cover types in A and B layers论种覆被类型下土壤古菌群落序列主要归属于两个门类:广古菌门和泉古菌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极端嗜热微生物及其高温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J]. 曾静,郭建军,邱小忠,王贤卓,袁林.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9)
[2]嗜盐菌耐盐机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王伟伟,唐鸿志,许平.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3)
[3]土壤微生物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 袁志辉,王健,杨文蛟,吴永尧. 土壤学报. 2014(06)
[4]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研究进展[J]. 楼骏,柳勇,李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5)
[5]接种蚯蚓对盐碱土养分、土壤生物及植被的影响[J]. 伍玉鹏,吕丽媛,毕艳孟,张一,孙振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6]洞庭湖岸边带沉积物氨氧化古菌的丰度、多样性及对氨氧化的贡献[J]. 周磊榴,祝贵兵,王衫允,姜博. 环境科学学报. 2013(06)
[7]环境微生物培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王保军,刘双江.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1)
[8]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土壤养分、微生物与土壤酶特性及其关系分析[J]. 王笛,马风云,姚秀粉,辛贺,宋雪,张钟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05)
[9]古菌细胞膜脂在古菌群落组成及其对环境响应研究中的应用[J]. 曹鹏,沈菊培,贺纪正.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9)
[10]黄河三角洲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J]. 孙树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594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59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