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质孔隙结构特点及其毛细水上升规律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7 15:46
根据室内竖管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观测不同土质毛细水上升高度,分析3种典型土质孔隙结构特点及其毛细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粉土、砂土和黏土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别为116,47,44 cm;上升速度峰值分别为12,95,95 cm/h;平均上升速度分别为0.32,0.13,0.08 cm/h。试验结果表明:粉土毛细水上升高度高、上升速度快、上升持续时间长,砂土毛细水上升高度低、上升速度最快、上升持续时间短,黏土毛细水上升高度低、上升速度慢、上升持续时间长;毛细水上升高度、上升速度反映了土颗粒形成的孔隙结构特点,上升高度高毛细通道细且畅通、上升高度低毛细通道粗或阻塞。
【文章来源】:能源与环保. 2019,41(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毛细水上升试验Fig.1Upwardmovementtestofcapillarywater
种典型土质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间关系曲线Fig.2Relationshipcurveofriseheightandtime
1号粉土毛细水上升速度曲线Fig.3CapillarywaterrisespeedofcurveofNo.1sil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饱和黏性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分形特性研究[J]. 冯君,巫锡勇,孟少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7)
[2]基于黏性土分形特征的毛细水上升高度研究[J]. 肖红宇,刘明寿,彭鹏程,杜兴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6(06)
[3]潜水高矿化度对粉质粘土毛细水上升的影响[J]. 栗现文,周金龙,周念清,贾瑞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7)
[4]土壤构造对毛细管水上升影响的研究[J]. 张平,吴昊,殷洪建,李宝刚,王海坤.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4)
[5]失水过程中的土壤孔隙比―含水量―吸力关系[J]. 李旭,林森. 西北地震学报. 2011(S1)
[6]石墨多孔介质孔隙度与比表面积的分形描述[J]. 王启立,胡亚非,何敏,刘颀. 煤炭学报. 2010(10)
[7]层状土壤上升毛管水运移特性试验研究[J]. 王丁,费良军. 地下水. 2009(01)
[8]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J]. 卢靖,程彬. 岩土工程学报. 2007(10)
[9]均质土壤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试验[J]. 何克瑾,费良军,尹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04)
[10]影响粗粒土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因素研究[J]. 姚华,张喜发,张冬青. 勘察科学技术. 2007(01)
本文编号:3612705
【文章来源】:能源与环保. 2019,41(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毛细水上升试验Fig.1Upwardmovementtestofcapillarywater
种典型土质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间关系曲线Fig.2Relationshipcurveofriseheightandtime
1号粉土毛细水上升速度曲线Fig.3CapillarywaterrisespeedofcurveofNo.1sil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饱和黏性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分形特性研究[J]. 冯君,巫锡勇,孟少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7)
[2]基于黏性土分形特征的毛细水上升高度研究[J]. 肖红宇,刘明寿,彭鹏程,杜兴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6(06)
[3]潜水高矿化度对粉质粘土毛细水上升的影响[J]. 栗现文,周金龙,周念清,贾瑞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7)
[4]土壤构造对毛细管水上升影响的研究[J]. 张平,吴昊,殷洪建,李宝刚,王海坤.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4)
[5]失水过程中的土壤孔隙比―含水量―吸力关系[J]. 李旭,林森. 西北地震学报. 2011(S1)
[6]石墨多孔介质孔隙度与比表面积的分形描述[J]. 王启立,胡亚非,何敏,刘颀. 煤炭学报. 2010(10)
[7]层状土壤上升毛管水运移特性试验研究[J]. 王丁,费良军. 地下水. 2009(01)
[8]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J]. 卢靖,程彬. 岩土工程学报. 2007(10)
[9]均质土壤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试验[J]. 何克瑾,费良军,尹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04)
[10]影响粗粒土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因素研究[J]. 姚华,张喜发,张冬青. 勘察科学技术. 2007(01)
本文编号:3612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612705.html